[铁器牛耕引起了哪些社会变化]《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内容标准】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作用。
一、内化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在生产上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
2.掌握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劳动体验,比较石制农具与铁制农具的性能,理解铁器得到推广的原因。
2.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了解商鞅变法的背景。
3. 通过看书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制作,让学生掌握、分析商鞅变法的内容, 培养分析归纳的能力以及协作学习的精神。
4. 学生就“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进行辩论,对商鞅变法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过程中,培养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学会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二、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有了迅速发展。促使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铁器的使用。铁制农具出现以后,牛耕渐趋普遍起来。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生产力水平,使社会经济有了显著的发展,也使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生产力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
战国二百多年的历史,上承春秋,完成了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下迄秦,完成了从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到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转变。而这一切的变化均与战国时代的变法或改革有着密切的联系。战国各诸侯国的变法,清除了奴隶制的残余,最终确立了封建制度。其中的商鞅变法是最彻底的一次改革,它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秦灭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成功改革的典型。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三、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课前老师精选有关商鞅变法的材料(包括商鞅生平、秦孝公发布的《求贤令》、“廷议”相关内容等)(8k纸一页)准备课堂使用,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知识储备。
学生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进行“劳动体验”,自由组合小组,分别使用石器和铁器进行割草或翻地等劳动,并按要求写出劳动报告(写明: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劳动工具,劳动项目,比较结果,劳动体会)。
 四、教学流程
入境生趣, 导入新课:课前同学们进行了劳动体验,请大家展示交流自己的劳动成果。
(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
过渡:“春秋战国时期是巨大的社会变革时期。西周时期,人们通常在贵族的田地中集体耕作,称为千耦其耘。到春秋时期,田地里出现了个体小农。”
  提问:为什么在这个时期会出现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的现象呢?(学生可能会提到“劳动工具的改进”“人身自由”“交租税”等字眼)
从事个体生产的人与奴隶有什么不同?
(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出现)
★过渡:地主阶级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在政治上却无实权。新兴地主要想建立他们的封建统治,发展社会经济,就必须废除奴隶主贵族的各种特权。由此引入“社会变革”。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其中最成功的是秦国商鞅变法。
(多媒体展示战国形势图,学生列举改革各国)
★商鞅变法
⑴要求学生在看书、阅读资料后思考:商鞅为什么要变法?(学生回答,老师引导到“角色扮演”:模拟“廷议”)
⑵ “经过这些“波折”后,商鞅是如何变法的呢?”引入商鞅变法 的主要内容与历史作用。12
⊙首先,让学生看书2—3分钟并思考商鞅变法的内容。
⊙然后,学生小组讨论:“商鞅变法的每一条内容如果能实行 会产生什么影响?”
⊙在这个讨论基础上,老师组织全班交流:“商鞅变法还会遭到哪些人的反对?为什么?”
⊙最后,引导学生列表归纳变法内容和作用。表格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梯形、圆形、三角形、方形等。
★“商鞅变法十八年,秦国面貌为之大变。可是秦孝公去世后,商鞅惨遭“车裂”而死,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学生辩论后,老师可总结几点:商鞅变法上有国君的支持,下有百姓的欢迎,加上商鞅本人的决心,改革的措施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获得成功,使秦国崛起。通过商鞅个人命运与变法关系的辩论,让学生认识到,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献身精神,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练习巩固
以水果拼盘形式出现,激发学生兴趣。拼盘由四种水果组成,每盘水果与相关题目链接。如香蕉、草莓、西瓜、苹果等。
教后师生双反思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推动了社会的变革,而以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各国变法或变革的实现使封建社会得以形成。所以,对于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而对于封建社会关系的形成在对学生讲解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生产工具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分析,结合当今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现实来解决本课难点。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761.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