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辽宋夏金的先后顺序】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 教学设计2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02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十二课 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 教学设计示例二
(一) 教学目标 :

1、 基础知识目标:自五代起,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两宋时,水稻向北方推广,棉花向长江流域扩展。棉纺织业在南宋后期兴起。制瓷业的发展和著名瓷窑。煤的大量开采。造船业的发达。东京和临安商业的繁荣。北宋前期交子的出现。海外贸易的兴盛和著名的外贸港口。

2、 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自五代起南方农业生产逐渐超过北方给宋朝以重大影响的史实,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社会经济状况出发,正确认识各种社会现象的能力。

3、 思想认识目标:①认识到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有利于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五代以来,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发展。②认识到宋朝时,我国的制瓷业、采矿业、造船业等手工业都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商业繁荣,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些成就值得我们引以自豪。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制瓷业和造船业的大发展,东京、交子和海外贸易的发展。难点是头绪多,要求条理清楚,既突出重点也要照顾全面。

(二) 教学过程 :

1、导入  新课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南方取代北方成为中国的经济重心。这个时期统治者对商业采取了比前代较为宽松的政策,是商业获得巨大发展。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时期的社会经济情况。

2、讲授新课

一、 农业生产的新气象

1、 自五代起南方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黄河流域的经济原来比长江流域发达。后来,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步发展并赶上和超过了黄河流域。自唐朝安史之乱以后,北方藩镇林立,长期战乱不已,经济遭到很大的破坏。南方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也较为安定,北方人民陆续迁往南方。他们和南方人民一起,开发了江南地区。到五代时,南方的人口也超过了北方。经过唐末、五代,我国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2、 北宋时水稻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

宋代以前,水稻的种植主要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北宋时,水稻的种植已扩展到淮河和黄河流域。由于政府的提倡,水稻大面积推广和种植,同时注意引进优良品种,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已在福建普遍种植,政府把它推广到江浙和淮河流域一带。水稻在宋朝统治区内,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太湖流域成为重要的粮仓。

3、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从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世界上最早植棉的国家是印度。我国的棉花便是从那里传进来的。汉魏时,棉花的种植只流行于我国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后来,棉花由少数民族地区向中原推广。在北宋时,棉花的栽培还限于两广和福建地区,南宋后期才在长江流域普遍种植起来。棉花在两宋时期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作物,这就为南宋后期棉纺织业的兴起,提供了前提条件。

4、 辽、金时东北地区的农业开发

这一时期,辽、夏、金先后与两宋并存,这些政权的建立,维护了局部地区的统一,有利于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统治者比较重视农业,注意农业的开发,对这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 蓬勃兴旺的手工业

1、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

北宋时,丝织业的发展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规模上,南方都超过北方。其中,江浙和四川地区最具代表性,成为丝织业的两个中心,四川地区的丝织品,质地纤细,花纹秀丽,号称天下第一,江浙地区的丝织品产量已跃居全国首位。

这时期,随着棉花种值面积的扩大,南宋后期,在南方兴起一个新的手工业部门——棉纺织业。它最早兴起在广西和海南岛一带,到南宋后期,南方人民发明了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如擀、弹、纺、织。生产的棉纺织品种类较多。但棉纺织业毕竟是南宋后期刚刚兴起的手工业部门,棉纺织品在我国内地居民的衣着材料中还不占主要地位。

2、 誉满中外的宋瓷

北宋时期是我国制瓷手工业全面发展的时期,当时制瓷业的规模和工艺水平都大大超过了前代。宋瓷誉满中外。宋朝时的瓷窑遍布全国各地。目前,已在全国130个县中发现1000多处宋代瓷窑,其中重要的有30多处。宋朝的定窑、钧窑、哥窑、汝窑、官窑被后人称为“五大名窑”。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为著名的瓷都。景德镇在唐朝时候以生产白瓷著名。从北宋起,就发展成为制瓷业的中心。景德镇窑以出产影青瓷为最著名。影青瓷是一种釉色介于青白之间的薄胎瓷器,这种瓷器乍看好象是白色,但在素白釉中泛出一种青色。这是北宋景德镇窑创造的新工艺。除此之外,辽、金的瓷器生产也很发达。

3、 煤的大量开采

北宋称煤为石炭,河北、山西都是煤的产地,宋朝煤的开采量很大,煤不仅被用于冶炼,更多的则是开始用于普通居民的生活。东京居民在生活中都烧煤,而很少有烧柴的,这就说明,煤己成为居民的生活必需品。由于煤的开采量大,山西许多农民改行以采煤为生,北宋官府还设有负责采买煤的机构—石炭场。

4、 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造船业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了满足漕运和海外贸易的需要,宋朝的造船业得到迅猛发展。在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明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宋代造船业规模宏大,而且种类多,有战船、漕船、江船和海船等等。当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高的国家。宋代的大海船,抗风力强,并装有罗盘针,船体长,在今大泉州湾出土的南宋时期的海船,残船长24米,按照当时的记载复原,该船的长为34米,宽11米,载重量达200吨以上。北宋神宗熙宁年间,政府在金明池建了世界上最早的船坞,还创造了滑道下水的方法。

三、 繁荣的商业和城市

1、 东京和临安商业的繁荣

东京聚居了20万户居民,人口超过百万。东京打破了 “坊”、“市”界限,大街小巷可随处经商,出现了商业繁华地区。东京是全国最繁华的城市,规模之大,人口之多,是当时世界上一流的。据记载,东京的城内、城外,坊巷、院落,处处可见酒楼、茶坊、剧场,繁华热闹。商品有来自各地的水产、牛羊、果品、酒、茶、纸、书籍、瓷器、药材、金银器、生产工具等,还有来自日本的折扇,高丽的墨料和大食的香料等。还有热闹的夜市和早市。东京城还有娱乐场所,叫“瓦肆”,那里有戏曲、杂技和武术表演,还有艺人说书。相国寺周围是最热闹的地方。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在清明时节,人们在汴河两岸及街市上活动的情景。

临安地接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农业和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襟江抱湖,交通极为便利。南宋初年,由于中原动乱,大批官民南迁,到南宋末年,临安全城的人口已超过百万。在短短的几十年内,临安成为南末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全国的第一大城市。临安的大小店铺比比皆是,街上也有早市和夜市,买卖昼夜不绝,还有热闹的瓦肆。临安城中最繁华的街道,是一条贯穿南北的,“御街”,也称天街,天街两旁店铺林立。除了繁华的商业区外,还有许多专业性的集市,如金银市、珍珠市、丝锦市、米市,肉市等。

2、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朝商业的空前发展,不仅繁荣了经济,促进了物资交流,满足了人们生活的需要,由于这个时期商业的发展,纸币在我国开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北宋初期的四川地区。

四川在唐末五代时期,战祸较少,社会经济未受到严重破坏,北宋以来,商业更加繁荣,货币的需要量大为增加。早在五代末年,包括四川地区在内的江南地区已经开始发行铁钱,与铜钱并用。由于铁钱携带不方便。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由成都16家富户共同印刻纸造的“交子”代替了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到宋仁宗时交子的发行权收归政府。南宋纸币发行量很大,成为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四、海外贸易的兴盛

1、 宋、金、辽时期海外贸易的兴盛

东到日本和朝鲜,南到南海各国,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都有中国海船的踪迹。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了鼓励政策,注意调动中外商人的积极性。宋神宗、宋高宗时期都奖励外来商人。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2、 泉州、广州、明州三大外贸港口和市舶司

宋朝重要的外贸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等,两宋政府在这些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以至于宋政府海外贸易的收入,在宋高宗末年达到财政总收入的15%多。宋朝海外贸易中,中国以输出瓷器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等。宋朝对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中国与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

(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农业手工业发达,奠定物质基础;陆上丝绸之路受阻,转向海上贸易;宋朝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提供技术保障;政府鼓励政策,促进海上贸易发展。由于这些原因,使我国的宋代,成为海上贸易的世界大国之一。)

(小结)五代、辽、宋、夏、金时期,由于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为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和手工业品,这是商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一时期商业的发达主要表现在都市的繁荣,如北宋的都城东京和南宋的都城临安,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城市。另外,在生产发展、商业繁荣的四川地区,北宋初期出现了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个时期海外贸易也空前发达。使宋代的商业繁荣出现了一个新的高峰,纵观封建社会史这个高峰的出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3、 板书设计 :

第十二课 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

一、 农业生产的新气象

1、 自五代起南方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2、 北宋时水稻在淮河、黄河流域推广

3、 南宋后期棉花种植从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

二、 蓬勃兴旺的手工业

1、 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

2、 誉满中外的宋瓷

3、 煤的大量开采

4、 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造船业

三、 繁荣的商业和城市

1、 东京和临安商业的繁荣

2、 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四、 海外贸易的兴盛

1、 宋、金、辽时期海外贸易的兴盛

2、 泉州、广州、明州三大外贸港口和市舶司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758.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