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西欧庄园教案】第八课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教学设计示例二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诗和杰出诗人——初唐的陈子昂,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古文运动和著名文学家韩愈、柳宗元;唐代传奇。

通过唐诗、散文、传奇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

通过对唐代诗歌名篇佳作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此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大诗人文学作品的剖析,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大文学家不但要才华横溢,满腹文章,更要具有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关怀百姓的高尚情操,从而对学生进行做人要德才兼备的教育。

教学设计示例

光耀千古的文学艺术

一、复习、导入  

复习提问:唐朝科技之最有哪些?

唐朝时候,不仅科技发达,而且在文学艺术领域,更是百花齐放,光耀千古。

二、讲授新课

1.光彩夺目的诗歌与散文

先让学生背诵几首唐诗,介绍几位最著名的唐朝诗人。

(1)诗歌

诗歌在我国唐朝时期大放光彩,是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唐诗的作者阶层广泛,成为一种最普遍的文学形式,上至帝王贵族,下至学子文人,甚至和尚尼姑、歌伎都有作品。据清朝康熙年编写的《全唐诗》统计,作家有二千二百多人,诗篇近五万首。其题材非常丰富,大地、山河、战场、边塞、农村、城市,无不加以描写。从唐代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唐代历史发展的面貌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唐代丰富的历史画面。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喜爱,许多名篇佳作流传到国外,深受欢迎。以李白、杜甫的诗歌成就最高。白居易称颂他们的诗是“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指导学生阅读,按诗人、诗作、特点等几个方面列表总结知识点,教师做适当的补充,共同欣赏佳作名篇。

开元天宝年间,是唐诗的大发展时期,现实生活的丰富与广阔,大大开拓了诗人的视野、胸襟。当时的诗坛,万紫千红、缤纷多彩,题材与风格有新的创造,思想内容也比前代有所充实,才华横溢的诗人辈出,如王维、岑参、李白、杜甫等。他们风格各异,各有千秋。我们看一看在诗人的诗句里是怎样反映这一段丰富的历史的。

展示学生自己绘制的李白的画像(课前布置),共同朗诵几首李白的名诗名句

李白我国著名的伟大诗人,存诗900多首。他的诗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中外人民的喜爱。李白性格豪爽,狂放高傲,酷爱自由,反对束缚。李白热爱祖国山河。自25岁开始远游,一生中游踪遍及南北各地,祖国河山的自然景象也深深地感召了诗人的心灵,写出了大量赞美名山川的壮丽诗篇,如《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将进酒》等等,都是无与伦比的千古绝唱。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像丰富,用夸张的手法,使高超的意境更突出地显映在读者面前。后人称他为“诗仙”。

李白很有抱负,想有一番作为。40岁时,经推荐,被唐玄宗召到长安,作为文学侍从,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很兴奋,以为从此可以输弼君主,实现抱负。但他的才华与高傲的个性无法与封建权贵合拍,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不愿向封建势力低头,愤然离去,“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后与杜甫相遇,结成好友,把酒论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打出投影:学生绘制的杜甫画像。让学生背诵几首杜甫的诗,指出杜甫(712-770)生活的年代,唐朝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安史之乱)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繁盛转向衰落的时代。7岁开始学诗,15岁时,他的诗文就引起洛阳名士们的重视。20岁以后,离家漫游,十多年间,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后来,杜甫来到了长安,旅居长安10年,本想凭借自己的学问为朝廷所用,但是屡试不第,困居长安。在失意和贫困中,杜甫看到了朝政的黑暗,体会到了人民生活的痛苦。这个时期,他写了不少深刻反映社会矛盾的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深刻反映了贫富对立的现实。安史之乱期间,杜甫饱受战乱之苦,目睹国破家亡的惨境,他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者别》《无家别》),就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杜甫把自己的命运紧紧与国家的命运连在一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见《春望》)集中表现了他强烈的爱国之情。当他得知安史之乱结束,唐军收复河南河北时,欣喜若狂,脱口唱出:“白日放歌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一生写下几千首诗,他的诗歌记载了社会的万象,人民的生活,艰难的旅程,反映出了唐朝从强盛走向衰落的一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他的诗被人们称为“诗史”。

杜甫的诗有的气魄雄浑;有的沉郁悲怆。语言都很锤炼、凝重,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因此人们称他为“诗圣”。

白居易唐朝中期,社会矛盾重重,唐朝走向了衰落。诗坛上掀起改革浪潮,白居易提出了一整套进步的诗歌理论:提倡诗歌要更多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如《杜陵叟》中写一个老者遭到灾荒,颗粒无收,而地方官仍然催逼租税,老者只得“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如何?”揭露了统治者的横征暴敛,重税压榨。

让学生齐声朗读教材第35页白居易的《新乐府·红线毯》,读后共同谈谈白居易诗的特点:内容深刻而风格平易,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2)散文

唐朝文学不仅在唐诗上取得很大的成就,在散文方面也是别具特色,对后世影响较大。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对比韩愈、柳宗元散文的风格特点及他们对唐朝散文的贡献。

魏晋南北朝以来,文章只重声韵和谐,对偶工整,讲求华丽的词藻,不重内容,不能很好地反映丰富的现实生活。西魏、隋唐前期,不断有人反对这种文体,提出文体改革的主张。唐中期,著名文学家韩愈、柳宗元集文体改革之大成,倡导继承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创造出一种适于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文体,得到众多的文学家赞同。这种新散文体,以无拘无束的散文单句来表达思想感情,内容充实,语言朴素。这一改革适应了唐朝封建经济空前繁荣的需要。(通过阅读去体验

2.书法和绘画

(l)书法

提问: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书法家是谁?(曹魏的钟繇、东晋的王羲之)

从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隋唐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达到了高峰。千百年来,不仅得到我国各个阶层的喜爱,而且,许多国外的中国书法爱好者为求得一睹真迹,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寻踪。

指导学生欣赏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代表作品,评论他们各自的风格特点:

颜真卿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他初学褚遂良,后学张旭,善于推陈出新,创立了气势雄浑、形状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他的楷书用笔肥厚,内含筋骨,显得劲健洒脱,人们用“颜筋”来概括他的书法特点。代表作有《多宝塔碑》。

柳公权和颜真卿齐名,他的字体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他学颜字,但能创新意,写出了独树一帜的“柳体”。代表作有《玄秘塔碑》。

(2)绘画

隋唐时期的绘画已经成为独立发展的艺术,在题材、风格和技巧等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宗教画的现实生活气息浓厚,人物故事画、山水画、花鸟画已经大量出现。

展示、赏析绘画作品:

阎立本初唐著名画家。他的画,笔力刚健,线条像盘屈的铁丝。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尤其精于肖像,善于刻画性格。他的代表作有《步辇图》等。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向文成公主求婚的使臣的情景,真实地反映了汉藏两族友好亲密的关系,是一幅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画面。

吴道子年末二十,已有成就,被唐玄宗任以内教博士,在宫廷作画。吴道子擅长宗教人物画,在长安、洛阳的寺观画了三百多间壁画。他的画,很重视线条的变化和力量,把线条发展为一种富有生命、独立而自由的表现,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他的代表作《送子天王图》是描写佛教始祖释迦牟尼降生以后,由他的父母抱着去朝拜大自然天神庙,诸神向他礼拜的情景。此图气象万千,笔力遒劲,可看出吴道子的纯熟高妙、一气挥成的风格。后世称他为“画圣”。

3.艺术宝库莫高窟

提问:

(l)南北朝时,我国有那些著名的石窟?(大同的云冈石窟、洛阳的龙门石窟)

(2)石窟的开凿主要是宣扬什么宗教?(佛教)

隋唐时期,佛教与道教同时盛行,使石窟艺术在隋唐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共有492窟,其中十之六七,是在隋唐时期开凿的。莫高窟创建于公元366年,到唐朝武则天时,已修建到1000多佛龛,所以又把莫高窟称为“千佛洞”。洞窟里的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塑像,向我们展示了隋唐丰富多彩的历史画面和佛经故事。这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小字介绍,详细了解莫高窟。

(三)总结、扩展

隋唐时期,诗歌、书法和石窟艺术,进入了我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这是各族人民在

继承前代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努力创造的,它的光辉成就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我们要奋发图强,把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列表总结本课的主要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指导学生设计完成,设计为课内活动)

类别
人物
主要特点
代表作或作品
备注

诗歌
李白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像丰富,语言轻快。
《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诗仙”

杜甫
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外向锤炼凝重。
“三吏”、“三别”等
“诗圣”

白居易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秦中吟》《新乐府》等


散文
韩愈
气势雄伟,文字精练生动
《杂说》
《小石潭记》
创造新文

柳宗元
写景如画


书法
颜真卿
雄浑敦厚
《多宝塔碑》


柳公权
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玄秘塔碑》


绘画
阎立本
笔力刚健
《步辇图》


吴道子
风格奔放,立体感强
《送子天王图》
“画圣”

板书设计 

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二)

——光耀千古的文学艺术

诗歌——李白 杜甫 白居易

(诗仙)(诗圣)

散文——韩愈 柳宗元

书法——颜真卿 柳公权

(《多宝塔碑》)(《玄秘塔碑》)

绘画——阎立本 吴道子

(《步辇图》)(《送子天王图》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717.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