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第24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案之一

科技与思想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和阅读使学生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柱经》;范缜和《神灭论》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简表》通过学生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成就”这一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范缜和《神灭论》以及佛教与反佛教的斗争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现象、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模拟范缜与有神论者的辩论,使学生了解一些辩论的基本方法并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研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圆周率、《齐民要术》和《水柱经》内容和世界领先地位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科技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如数学、农学、地理学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并在不少领域居世界先进地位。使学生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方面的光辉成就,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和智慧,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在当时这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科学成就,也是我们祖先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重点讲述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范缜和《神灭论》是一个教学难点 。虽然范缜和《神灭论》一节是阅读内容,但是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由来已久。这不仅是思想上的斗争,还是哲学观点斗争。对于初一的学生很难自己理解;此外本课内容有些专门的科学不易掌握和理解也是一个难点。

地位分析

本课的内容就其内容和地位来说不重要。只要使学生明白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对当时和后世以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而产生自豪感即可。

教法建议

关于“祖冲之和圆周率”、“郦道元和《水经注》”、“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三节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在填写表格的同时自己讲述祖冲之和圆周率、郦道元和《水经注》、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等内容。

类别
时代
人物
成就




















关于“佛教的盛行和范缜的《神灭论》”虽然是阅读内容,但是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由来已久。这不仅是思想上的斗争,还是哲学观点斗争。对于初一的学生很难理解。因此需要教师利用讲述法从背景、经过和结果等方面进行讲解。

教学设计示例

科技与思想

重点分析: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

难点分析:范缜和《神灭论》。

学法设计:讲述法为主,兼用谈话、讨论、讲故事、图示等方法

教堂过程:

导入  新课: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状况,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的发展状况。

一、大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

1、刘徽

三国时代的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并计算出圆周率为3.14,他的成果,为后人更精确地计算圆周率打下了基础。

2、祖冲之与圆周率

教师首先提问:祖冲之有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祖冲之在刘徽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反复的实践。他认真钻研古代天文、数学文献,注意吸取前人的成果,终于用割圆术,计算圆内接正10000多边形面积的方法,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同时他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也都有巨大贡献。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前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镶嵌着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也用他的名字命名。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祖冲之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字,帮助学生总结出答案: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等)

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1、郦道元

教师首先指出:北朝的时候,还出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这就是郦道元。哪位同学为我们介绍一下他的生平,估计学生如果进行了预习,会回答出。

2、《水经注》

教师首先指出:《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之后出示《水经》与《水经注》的区别图表。并提出问题:从原书和注解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著作
河流水道
字数
内容

《水 经》
137
不到1万
河流流向、水情

《水经注》
1,252
近20万 引书437种
河流的详情、沿岸的山川城镇、风土人情和历史典故

教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经过长期观察考证,为《水经》一收作注。名为注释,实际上是颇具匠心的再创作。《水经注》以全国水道为纲,详细地记叙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俗以及历史沿革等,他涉猎的书籍非常广泛,仅注中所引的就有437种。《水经注》至今仍是研究我国古代地理的重要著作,这对我们今天制定城建规划,兴建水利工程,考古、从事历史研究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这部书不仅为地理学家所重视,也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农田水利学家、城建科学家所重视。同时,为这部书的文字优美,具有文学价值,因此也受到文学家的重视。

三、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贾思勰

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后介绍贾思勰。

2、《齐民要术》

教师在指出“齐民”和“要术”的含义后提问:这部书的内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它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农作物的种植、家畜家禽的饲养、农产品加工等许多方面。这些经验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它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教师最后列出下面的图表,让学生依据本节课所学的有关内容,进行填充。

类别
时代
人物
成就




















答案:

类别
人物
时代
成就


刘 徽
三国时期
最早提出圆周率的计算方法。

祖冲之
南朝(宋齐)
1、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比外国早了近一千年。
2、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地理学
郦道元
北朝(北魏)
著《水经注》我国古代地理学的不可多得的世界名著。

农 学
贾思勰
北魏(北魏东魏)
著《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巨著之一。

四、佛教的盛行和范缜的《神灭论》(阅读)

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盛行

教师首先提问:佛教是何时传入我国的,又是何时开始流传的?

朝 代
僧 尼
佛 寺






3.6万人
3.2万人
8.2万人
3.2万人
1,900多所
2,000多所
2,800多所
1,200多所


北魏中
北魏末
北 齐
北 周
7.7万人
200万人
200万人
近100万人
6,400多所
3万多所
3万多所
1万多所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图表:并继续提出问题:通过此表你可以看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教师在学生讨论的结果上总结魏晋佛教盛行的原因:魏晋南北朝时,因为战乱频繁,政局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以信佛来寻找精神上的寄托;加上统治者的大力推行,可以利用佛教麻醉人民,维护其统治。因此,佛教空前盛行。学生继续进行讨论:人民信教的结果是什么?(人民信教的结果是,不但没解救痛苦,反而加重了负担,因此不断有人反对佛教)

2、范缜和《神灭论》

教师让学生模拟范缜和有神论者的论战,在辩论中阐述范缜的主要论点。使学生明白《神灭论》的目的是:论证灵魂不灭的说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同时指出论战所带来的影响:据历史记载,“此论出,朝野暄哗”,震动了整个社会。范缜的《神灭论》,从根本上否定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欺骗和愚弄,在政治上动摇了统治阶级的精神堡垒。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707.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