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植物妈妈有办法课文_第三课 盛世经济的繁荣 教学设计示例一

七年级历史教案 2016-12-0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农业经济的繁荣——水稻种植栽培方法的进步;茶叶与蚕桑的生产;曲辕犁和简车;兴修水利;唐朝手工业——丝织业、陶瓷业、金属铸造业的发展;唐都长安。

通过介绍唐代的曲辕犁、筒车等农具比前代大为进步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比较事物的能力。通过唐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

通过唐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均极为繁荣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当时我国经济的生产水平不仅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而且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通过唐代精美的丝织品和陶瓷器的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重点:唐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发展

难点: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展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社会经济的概括景象,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唐初统治者调整了统治政策,使唐朝前期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下,农业、手工业得到发展,社会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二、讲授新课

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这节课就来看看当时的社会经济呈现出怎样的面貌。

1、农业——“稻米流脂粟米白”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杜甫诗,这首唐诗中包括了几种农作物?

(学生回答略)

教师提问: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哪些因素密切相关?

(让学生联系旧知识和今天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回答的内容越广泛、越全面越好)

1)生产技术的进步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图片资料“雨中耕作图”,简要介绍其方法是将稻种先培育成秧苗,再移植到稻田中,这种方法至今仍在沿用。大家想想,育秧移植栽培与以前那种漫天撤种、靠天吃饭的种植方法比起来,有哪些先进之处?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育秧移植栽培推广后,农民可选择健康、茁壮的秧苗移植,保证了收获时的产量和质量。

2)生产工具的改进

① 曲辕犁

耕犁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它的结构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

让学生观看一段曲辕犁影视资料。然后说出观后感。另外,教师向学生展示曲辕犁的分解示意图和其他相关图片。

教师总结:这些看似筒单的改造,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辛勤劳作中摸索出来的,是他们智慧的结晶。改造后的曲辕犁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犁。

② 筒车

除了耕地,灌溉在农业生产中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国人民很早就使用各种水车进行灌溉。到唐代,由于农业发展很快,不仅平原地区良田万顷,就是山地、丘陵一带的荒地也被大量开垦。为了适应那里的需要,人们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功效比翻车大得多。

(认真观看视频资料并谈个人见解)

为加深记忆和理解,教师向学生提供两段材料

(1)川中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水,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杜诗镜铨》卷8

(2)“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纥胜人力。”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分析此工具的优势。

(筒车与翻车相比确实有很多优势,既节省了人力、畜力,又提高了效率,一昼夜可灌溉田百亩以上。

3)兴修水利

唐政府设置专门机构管理水利,全国兴修水利工程200多处,不仅遍及黄河、长江流域,连边远山区也有。(播放视频资料)

4)茶叶与蚕桑的生产

教师向学生展示唐代饮茶用的各种器具及陆羽像和其著作《茶经》,使学生对我国茶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有初步的认识。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自古就被称为“丝国”,唐代人的主要衣料还是丝织品和麻布。政府大力推广养蚕种桑,当时农家房前屋后都是桑树成荫。除北方黄河流域外,在长江流域也有所发展。由于蚕桑生产的发展,再加上唐朝人喜欢穿色彩鲜艳的丝绸服装以显富庶,所以丝织业成了唐代手工业中相当发达的部门。

2、手工业——巧夺天工

1)丝织业

唐代丝织品的花色、品种繁多,而其精美和织造技术的高超主要反映在当时妇女们多姿多彩、精致华美的服装上。我们一起来欣赏下面这个软件中所展示的华美服饰。(出示搜集到的表现唐代服装的软件、图片等,并用生动、华丽的语言加以描述,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唐代丝织品的富丽、轻盈、典雅、高贵)

教师提问:唐代丝织品种类很多。结合现在的情况,谁能说出几种丝织品的名称?

(教师指导学生参看课文小字回答)

除丝织品外,中国的陶瓷器也是世界知名。唐代人以陶瓷器为日常生活用品,除实用外,许多精品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陶瓷业

教师向学生展示精美的唐代陶瓷器并并用生动、华丽的语言加以描述,让学生欣赏并感受。

(学生在欣赏后畅所欲言)

这些精湛罕见的工艺成为陶瓷发展史上的一大创举,至今它仍以其明丽的色彩和生动的造型而备受世人青睐。唐朝人除使用瓷器外,还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金属器皿,所以唐代金属冶铸业也发展很快。

3)金属冶铸业

教师出示多幅精美的金银器图片让学生欣赏,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

随着农业、手工业发展迅速,人们为获得不同的生活必需品,就要进行越来越频繁的交换,因而一些人口众多的大城市也越来越兴旺。其中以唐都长安最为富丽宏伟,而它作为一座商业城市,代表了唐代商业的发展水平。

3、商业——“长安百万家”

1)城市布局

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唐朝长安城平面图”,让学生思考:通过看图,你认为唐都长安在城市布局上有哪些特点?

(学生在观察后发表个人见解,不一定全面)

教师归纳总结:在这座整齐、严谨的都城中,住宅区、商业区截然分开。其中“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坊”是住宅区,上百万的人口生活在其中。此外,全城的街道还有排水设施;唐政府也很重视城市绿化,“条条青槐街,相去八九坊”的唐人诗句,就是对长安绿化的描绘。

2)人口和商业

让学生阅读下面材料:

长安城内两个市,各有“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观看教材《敦煌壁画中的西域各族人》),提问:这幅画说明了什么?

(学生看图并谈想法)

教师归纳:长安城不仅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还居住着很多来自异国他乡的侨民。这些居民在城中从事200多种不同行业,开设店铺多达几千家,再加上往来商旅川流不息,使整个长安城兴旺繁荣。不仅白天熙来攘往,甚至在夜间也是喧闹非凡,真可以说是“昼夜喧呼,灯火不灭”。长安城以其特有的繁荣与兴旺名闻海内外,成为一座令人向往的国际性大城市。

小结:

隋唐盛世,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社会经济长足发展,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仓库里堆满了吃用不尽的粮食、布帛。手工业、商业也极为兴旺,人口明显增加,唐玄宗时的户数大约是太宗时的三倍,呈现出盛世景象。同学们以唐朝为例想一想:一个社会,它经济繁荣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可以“如果你是唐代居住在长安的人,你会看到或经历什么?”为题让学生写一篇小文章。(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lishijiaoan/46709.html

  • 永恒正义的胜利|第8课   正义的胜利

    第8课 正义的胜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和雅尔塔会议的召开,认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必然性和历史作用。 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和胜利的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等。正确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分析、归...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夏商西周的社会性质]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名师导航知识梳理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 ,形成对全国的控制网。 2.主要内容: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 ”。 3.受封者的义务:必须服从 的命令,治理 ,保卫...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中华文化的勃兴教案】中华文化的勃兴

    七年级历史教学学案学科历史设计教师教授内容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时间预设1课时问题预设: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起于何时?后来的文字又有哪些改进和发展? 2、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天文、历法和音乐成就有哪些? 学习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时间]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第2课西方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2)知道欧洲联盟;(3)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2 过程与方法: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知道欧洲联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的主要史实。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三国鼎立》教案】第18课《三国鼎立》教学设计-

    第一范文23三国视频1 三国视频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_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日本最先进的课科】第18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7课 先进的科学技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了解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发明与改进,能够简要说明造纸技术对世界文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巨大影响。知道秦汉时期“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在医学领域做出的杰出成就。了解我国现存最早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知道秦汉时期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第一次自然科学革命]第一课自然科学的革命

    第一课 自然科学的革命 【课标要求】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记住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牛顿和他力学研究的划时代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及代表作《物种起源》;了解爱因斯坦和他的相对论。理解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穿透历史还是穿过历史|穿透古今历史,渗透情感教育──以七下第21课“明长城”专题为例

    历史是人文学科,有着责无旁贷的育人功能。历史是丰富的,不是教材内容所能涵盖的。所以适当补充古今历史材料,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更有实质教育价值。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明长城”专题我是这样设计课堂的:第一步比较秦明长城。用事先制作的flash“红色闪烁的长城”,把秦长城缩小放在明...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 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导入_《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教案

    一、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二、教材分析本课以半坡、河姆渡和大汶口三个文化遗址为代表,展示了距今约7 0XX年到距今四五千年的远古历史。我国远古居民的活动范围扩大,中华大地上遍布氏族聚落,人们逐渐从采集进化到原始农业,从狩猎进化到家畜饲养业,开始了定居生活。本课重...

    发布于:2016-12-18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