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教学视频_教学片断:气压和风

七年级地理教案 2016-11-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七年级地理教案】

(武昌文华中学 孙景沂)

一、什么是气压

1.举例 “想一想”,有两个球胆,一个打足了气,一个没有充气,两个的重量是否相同?(必要时,可放在天平两侧试一试,或用称称一下)这证明了空气是有重量的。

2.做小实验 将一个盛满了水的茶杯,用纸密盖杯口,急速将杯口倒转向下,杯里的水不会立即倒出来。这就是大气给予纸的压力。

3.小结 空气是物质,物质是有重量的,空气重量在单位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力,就叫做大气压力,简称气压。气压的单位用百帕(Pa)表示。

二、气压高低的变化

气压高低变化的教学应抓住两点:①促成气压高低的本质东西是“空气的多或少”(稠密或稀少,或曰空气密度大小)。②引导学生分析促成空气多或少的原因,从而得出气压高或低。

1.气压随海拔高低而变化 层层提问,逐步推理,“近地面与高山上,哪里的空气稠密?[近地面],哪里的空气较稀薄?[高山上]——那么,何处气压高?[近地面],何处气压低?[高山上]——结论;地势越高,气压越低;地势越低,气压越高”——“想一想”,为什么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登山运动员,都背着氧气筒?

2.气压随气温高低而变化 阅读“高气压和低气压”图,注意每一图

于理解气压的低高),或补充“空气增多”。于是,采用浓缩记忆法,气压随气温高低变化的规律为:气温高,气压低(原因是受热上升,空气少了,低压);气温低,气压高(原因是受冷下沉,空气多了,高压)。

3.等压线图 等值线图知识已讲过多次,让学生回忆一个就够了,这里强调在“气压分布示意图”上,要注意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因为讲“风的形成”要用到这部分知识。

读图指导 指导学生读“气压分布图”的方法,在气压分布图上,凡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该中心为高压区;反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气压的区域,称为低压区。

三、风是怎样形成的

1.类比推理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空气也同样是从高气压处流向低气压处(板图,让学生画空气流动箭头),这种空气的水平运动,就叫做“风”。

2.学生再练习画下图。上图,风从什么方向吹来?[西→东],叫做西风;下图,风从什么方向吹来?[东南方]叫做东南风。因此,风从哪个方向吹来,就以那个方向作为风的名称。观察风向一般在高处立一风向标,也可观察烟柱、旗子、树枝的飘向。

3.阅读“风力、风级、陆地表面现象附表”

先解释一下风力即风速(km/h);又按风速大小,把风力划分为0~12级。通常天气预报几级风即指的风级。

重点看一看3级、6级、8级风的风速和陆地表面现象。当学主遇到这种现象时,可以大致判别是几级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做一做”练习

1.用一根竹竿(或木棍),在它的顶端用细线系一条较长的纸条,拿在院子里,看一看纸条是怎样飘动的。利用它辨别风向。

2.观察烟柱、树枝摇动的情况,估计风力的大小,判断大致是几级风。

四、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1.读图指导 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图上,大圆及圆面表示地球表面;注意左旁侧标注的纬度数,这些纬度数表示着各个气压带在地球上分布的规律;圆内呈条带状地标明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

2.读图答问

(1)地球上共有几个气压带?各叫什么名称?

(2)每个气压带各分布在什么纬度附近?

(3)哪个气压带在地球上只有一个?它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半球各跨一部分],哪些气压带在南、北半球各有一个?

(4)风从什么气压带吹向什么气压带?

3.找规律,找原因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发现赤道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分布及成因。至于30°附近和60°附近的气压带成因,只能靠教师讲,学生领会多少算多少(将在本文“学习方法辅导”中说明)。

(1)赤道地带——终年气温高还是低?(高),气流上升还是下沉?(上升),近地面空气多了还是少了?(少了),那么,应该是高气压带还是低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

(2)两极地区——终年气温( ),气流( ),近地面空气( ),应该是气压( ),故称为极地高气压带。

(3)南北纬30°附近的副热带,气流下沉气压增高,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教师讲)。

(4)南北纬60°附近的副极地地带,气流上升,气压减低,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教师讲)。

[有关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教材不讲,只写了“上述气压带的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也会有些变化……”,教学时可以省略这一段话。

4.提示两个条件(①风是从高压处吹向低压处的,②气压带是高低气压相间排列的),请学生答出风带的形成。(1)信风带(2)西风带(3)东风带

学生看图,教师明确交代,注意表中的顶目:

有关风向偏转问题写在本文参考材料中,讲解与否,讲到什么程度,根据各校各班情况自行决定。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qinianjidilijiaoan/46098.html

  •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综合检测]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 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第二节 欧洲西部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2、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读图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其他手段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3、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的课程_七年级地理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

    第三节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明降水变化的规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2.通过授课使学生懂得及理解...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二节非洲知识点_第二节非洲

    第二节 非洲 [教学目的]1、 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海陆轮廓特征及特有的地形区的分布2、 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及主要人种的分布,通过对气候资料、地图的分析,学会看各种气候图,判读自然植被的垂直分布3、 理解非洲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学会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与刚果河的水文特征4...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仪学案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仪【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的形状,了解反应地球大小的数据:平均半径、 赤 道周长,表面积。 2、理解地球模型——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3、掌握地球仪上竟...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案_第三节地图第一课时

    【重点】  1 比例尺及其表示方法。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别方向。  3 在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辨别地面的高低起伏和地形类型。  【难点】  1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内容的详略关系。  2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1 学生准备:尺子、...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大洲和大洋》教案】《大洲和大洋》教案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教学要求1 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2 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3 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内容点析1 地球被称为“水的行星”,这是它有别于其他行星的一个重要特征。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构成了地球...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生而高贵第七章]第七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七章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背景分析: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继续学习下面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本套教材中只安排了亚洲这一个大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怎样_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 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3 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重、难点 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教学方法 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导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十一章中】十一章 中亚A卷

    a卷——“中亚”  一、填空题  1、中亚自然环境中最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大部分地区为降水稀少的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气候;植被以________和_______为主;河流和湖泊也多为________河和________湖。形成这些自然特征的主导因素是中亚地区_______...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说课稿|聚落与自然环境说课稿

    《聚落与自然环境》,这一课题选自人教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四章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说教材本节教材是在学习了“什么是聚落”,“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基础上,从新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出发,进一步探究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

    发布于:2016-11-2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