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教案|谈生命教案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8-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9 谈生命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理解“骄奢、清吟、荫庇”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能力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文章景、情、理和谐相融的意境,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哲理美、语言美。     德育目标     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包括快乐和痛苦。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教学难点     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品读法     3.延伸拓展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品读课文,美点寻踪,鉴赏文章的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朴素而美丽。生命,犹如一只万花筒,它的形态和色彩变幻多端,面对这一瑰丽的世界,作为生命高级形式的“人”,我们必然会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生命话题”,观不尽、赏不完的“生命花朵”,弹不尽、唱不完的“生命曲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曲韵律悠远的生命咏叹调吧。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正音,并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多媒体显示: 挟卷(xié)    芳馨(xīn)    怡悦(yí)    云翳(yì)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评点。     教师评点: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感情激越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4.学生放声读课文,力求声情并茂。     三、思读课文,把握文意     1.理清行文思路     提问:本文为“一片作”,一气呵成,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清说说你对文章思路的看法。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这是全文的领起句,也是思路的起点,提示话题,引起下文,     第二层:从“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春水东流的状况。 123456    第三层:从“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到“也不敢信来生”。描写生命像一棵小树成长和衰亡的状况。     第四层:从“宇宙是一个大生命”到结尾,总结上文。抒发感想,阐发哲理。 2.精读课文,把握文意   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研讨课文。     多媒体显示:  (1)“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根据文意说说你的理解。   (2)作者将生命比作“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并充发展开,请联系思路,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最后一层在全文结构和表达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明确:(1)“生命是什么”涉及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是文学性的表述—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的角度,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2)“一江春水”侧重阐明生命的力量,“一棵小树”侧重揭示生命的价值,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3)最后一层绾结全文,点明、深化主题。作者在这一层揭示生命的本质(由卑微、渺小到生长、进化),点明快乐和痛苦是生命之的基本旋律。这是在前文对生命的现象作比喻性的描写之后得出的结论。     四、美点寻踪,发掘课文的审美价值     1.请学生谈谈初读课文的感受,对课文进行美点寻踪。     生1:作者把生命还原成具体的物象,把”生命”理念形象化,描绘出一幅幅生命的图画。     生2:本文语言优美,比喻、排比处处皆是。     生3:本文意境优美,情景交融。     生4:本文富含哲理,表达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 教师总结:大家谈得都很好。本文情、景、理交融,是一篇难得的美文。下面我们将从意境、哲理、语言三方面欣赏本文的美。     2.赏析课文的意境美(美在形象,美在情感)。     “美在形象”赏析:     (1)话说“一江春水”     多媒体播放一江春水东流入海的动感画面。雪山、峭壁、嶝岩、平原、斜阳草树、夹岸桃花、激电迅雷、新月晚霞、大海等画面依次迭出,春水一路走来,奔流激荡。     学生齐读“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也不敢信来生”,结合画面,想象春水一路高歌的情形。     ①清大家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闲自己的话描述—下这个过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这个过程的欢乐和痛苦。     ②品味相关词句。体味一江春水的特征,感受这个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123456    成果展示:     四个“有时候”。体现流程的丰富多彩。     聚集、奔注、冲倒,挟卷、奔腾、回旋等词体现了高昂激越的气势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快乐勇敢、享受、愤激、心平气和、快乐又羞怯、心魂惊骇、憩息睡眠等词刻画了“春水”的性格、情怀。     (2)话说“一棵小树”     多媒体播放动漫flash,显示一棵小树的成长历程:泥土中欠伸、破土而出、长出嫩叶、开出繁花、蜂蝶飘翔、小鸟欢唱、浓阴如盖、硕果累累、黄叶翻飞、叶落归根。     学生齐读“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也不敢信来生”。     ①请按照原文思路。用自己的话描述上小树的生命历程。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体现时序(早春、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体现特有的平静和温柔。     ②品味相关词句,感受一棵小树鲜活的形象。     学生自主品评。     成果展示:     小树生命历程中的几个连续的阶段代表了人的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生命终结。 聚集、欠伸、破壳、伸出、吟唱、跳舞、挣脱、挺立、抬头等词体现了小树生命力量的冲动与奋进。     勇敢快乐、宁静怡悦体现了小树勃发的生机、恬淡从容的情怀。     “美在情感”阐释:     教师提示:     在形象的描摹过程中,流露出作者动人的情思。     在描写一江春水时充满激情,从“愤激”“怒吼”“奔腾”等词可以读出这种感情来;继而面对种种境遇,心情是快乐的、平静的;最后描写春水到了大海,表达的心情是平静的,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     描写一棵小树则不同,一开始充满喜悦、希望,继而是“宁静和怡悦”,最后冬天来临,叶落归根,则怀有超乎寻常的平静。     本文表达的感情是丰富多样的,但总的说来感情基凋是积极乐观的。     学生大声读课文,悉心体味作者的情感。     3.教师总结:作者将抽象的生命形象化、人格化,将生命的流程物象化,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生动的图画,倾注了自己的满腔深情。让我们在充分感受意境美的同时,领悟、认识生命的本质。     五、布置作业     1.描绘“一江春水”时,“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一切”指什么?请根据文意回答。     2.仿照下列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两句话,组成一组排比句。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继续欣赏文章的哲理美、语言美;联系自我,对照反思,总结升华;延伸拓展,类文荐读,开阔视野。 123456    [教学步骤]     一、学生齐读课文     二、鉴赏哲理美     1.品味关键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     多媒体显示:    (1)她(大海)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2)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3)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4)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鸣。      (5)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     (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7)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8)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学生自由选句评析,集体交流。     明确:(1)句中的“大海”指生命的归宿。“光明”象征生命达到辉煌的顶点,“黑暗”指生命的终结。生命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光明”与“黑暗”相生相随。     (2)生命是一种过程,应当从容镇定地面对死亡,显示了作者“生而何欢,死而何惧”的平常心。     (3)作者一方面肯定生命可以再生,一方面又否定生命的“轮回”说,冷静、客观、从容地面对生命,热爱生命,表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4)人的一生会遇到快乐、悲哀、嘲讽甚至反对,快乐与痛苦相生相随。     (5)虽然每一个生命是卑微渺小的,但组成整个人类却可以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表现出作者浩渺的思绪、宽广的胸襟。     (6)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才,都能为人类作贡献,不努力、不拼搏,人就成了行尸走肉,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7)阐述生命中快乐与痛苦的辩证法,表明作者对生命规律的判断、认识。     (8)这一句话与孟子的“生于忧患”表意相同,我们要学会享受痛苦、感谢痛苦。     2.提问: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     学生讨论并自由发言。     示例: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在于蓬勃成长,奋勇前进,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     生命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痛苦、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其间有痛苦也有幸福,痛苦也是一种幸福。     生命存在于运动之中,生命的过程是进取、斗争的过程。     个体生命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分子,个体生命最终要回归宇宙大生命的母体之中。 123456    生命的体验,始而新鲜,继而平静,最终归返大生命母体中则无欢喜也无悲哀。     3.教师总结:本文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进行了形象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生命需要流动和生长,我们要享受快乐,但不回避生活中的痛苦和艰难。我们要感谢生命,不仅感谢快乐,也要感谢痛苦。我们要尊重生命,就得探寻生命“生长”的闪光点,向生命的顽强不屈敬礼。我们要珍惜生命,就得向生命的高贵顶礼膜拜,为生命全过程的每一刻喝彩。     三、鉴赏语言     1.摘句交流     请找出文中你最喜欢的语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简要说明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归纳:     美在灵动、蕴藉。集中表现在“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两个层次中,言在此而意在彼,引人深思。     美在反复。“生命像……”“生命又像……”既成为行文层次的标志,又给人旋律回转、反复吟唱之感。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庄重精警,超越了常人面对死亡的畏惧、痛苦。语言看似平常,实则蕴含邈远的情思,意味深长。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反复强调,否定生命“轮回”说,理性地对待生命,表现了作者高远的人生情怀。     美在诗意。“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是一句诗句,“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冰心老人诚挚地祝愿,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真正体验人生的美好。     3.仿句练习     仿照“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另写两个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     示例:愿你生命中有丰富的色彩,来描绘一幅壮丽的画卷。     愿你生命中有动人的音符,来谱写一支雄壮的歌曲。     愿你生命中有清冽的甘泉,来酿造一杯醉人的香茗。     四、联系实际,体验反思     教师创设讨论氛围:作者说,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总是相生相成的。请联系自己的体验和对生命的认识,以“生命,苦耶?乐耶?”为话题说一段话,表达自己的人生信念。     学生由于阅历所限,恐怕会为生活中的诸多烦恼所困,教师应相机诱导,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他们从容应对生活,感谢幸福、感谢痛苦。     五、延伸拓展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内容如下:     阅读赵丽宏的《生命》(另附),看看作者对生命有怎样的认识。     六、课堂小结 123456    本文以“一江春水”“一棵小树”为喻,揭示生命的生长、壮大和衰老的普遍规律以及生命中苦痛与幸福相伴相生的一般法则,同时表达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意志和豁达乐观的精神。文章情景相融、情理相生,给我们至美的艺术享受。     七、布置作业     1.背诵你喜欢的语句。     2.阅读冰心的散文《霞》(见课本p71),比较《霞》与《谈生命》,说说它们的异同。 (《霞》鉴赏文章见备课资料部分) 板书设计           形象美(一江春水、一棵小树) 谈生命  哲理美(生命——生长,流动;感谢——快乐、痛苦)           吾言美(灵动、蕴藉、反复、诗意)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3225.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