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线索】《故乡》的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8-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故乡》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小说体裁的结构和特点,学习文章对比描写的手法,领会这一手法对表现人物性格、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分析本小说的主要人物,及其人物20年前后的变化及其根源。
         2、仔细揣摩文章中议论性的语句,深入领会其哲理内涵。
         3、深刻理解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给中国农村带来的巨大灾难,特别是给农民灵魂造成的深深毒害,体会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1、掌握本文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对比写法的作用。
         2、概括人物形象.
         3、文中几处写景的段落及最后三段富有哲理的语言可重点品析。
教学难点:1、对文中主题的理解。
         2、对文中难句的解读。
教具:录音机
教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年少时,我们曾经追寻许多七彩的梦;年少时,许多美好的人生际遇使人流连忘返;年少时,更有许多怦然心动让人频频回眸……亲爱的同学,你是否也忆起了自己闪亮的日子,那么就请一起走进多彩的文学殿堂,体味文字的无穷魅力。共享这精彩的人生。在欣赏之余,请你想想作品中的人物、情节以及特殊的环境给了你哪些启示?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请同学们把单元导读齐读一遍。
    二、引导学生筛选信息:
     1、学这个单元对我们有哪些要求?(①理解小说的主题;②分析人物形象;③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语言。)
     2、这个单元主要以什么为文体?(小说)
    三、引导同学们复习巩固小说知识,可点学生回忆总结。(生可看《导与练》的知识卡片)
     1、同学们,你们认为阅读小说应从哪几方面入手?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把握人物形象是重要的一环,因为小说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揭示主题的。
     2、小说的情节一般可以分为几部分?
        四部分: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那么,小说按篇幅长短又可分为哪三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包括微型小说)12345
    四、刚才,我们复习了有关小说的知识。故乡,一个让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的地方!迅哥曾在阔别故乡二十年后回到了故乡,可故乡给了他短暂的惊喜后,便把他推入了深深的思索中……(板书课题)
    五、鲁迅先生是十大文豪之一,如雷贯耳,同学们对他的文章也是多次接触,谁来谈谈鲁迅印象?可介绍他生平事迹及各类文体的代表作。(生回忆,师板书)
        鲁迅名片: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一生多才多艺,创作颇丰。有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代表作《阿q正传》、学术著作《中国古代小说史钩沉》、翻译作品代表作《死魂灵》《毁灭》、杂文集很多如《坟》《三闲集》《热风》《华盖集》等。
    六、师放课文朗读录音,生听朗诵,感知课文,标出课文段落序号和勾画出生字难词。
    七、同学们知道这篇小说写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吗?生答师补充。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权利的生活。
        1919年底,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搬家,亲眼看到农村衰败凋零的景象和农民贫穷痛苦的生活,心情十分悲凉,一年以后便以自己的所见所闻为素材写了这篇短篇小说《故乡》。
    八、夯实基础:生做《导与练》“基点梳理”及“课堂小比拼”6分钟后,师生共同订正。
    九、作业:做这课的《作业手册》。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二、理清文章思路
    1、课文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情节的?
       [以“我”回故乡迁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
    2、按照什么顺序来写作的?[时间顺序]
    3、本文结构可分为几部分?可各用三个字概括大意。(生说,师板书)
       三部分:(一)(1-5)回故乡
               (二)(6-76)在故乡
               (三)(77-87)离故乡
    4、文章以“我”为叙述者,叙述中包含着强烈的感情色彩,请勾画出“我”的心情变化脉络。(生说,师板书)12345
       忆童年的故乡→                在故乡  →                 离故乡
       天真烂漫的童年让我无比欢愉→  冷漠的家乡让我无比悲凉→    故乡美好的未来让我很渺茫
   三、文中着重写的是哪一个故乡?“故乡”留给人们的思考是什么?
     a、现实中的故乡b、作者对故乡的感情是深沉的,虽然现实中的故乡令他厌恶、反感,使他悲凉,但他仍然希望自己的故乡有一个美好的前途,这是作者对自己故乡的一种痛苦的爱,这就是故乡给予作者的思考。
    四、分析人物形象:请找出“杨二嫂”、“闰土”、“水生”、“我”有关的动作、神态、衣着外貌描写,并概括人物形象,说明作者态度。(对比)(点4名学生上台写出关键词)
     a杨二嫂:由二十年前的年轻美丽(豆腐西施),变成了“颧骨,薄嘴唇”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变得自私,尖刻,贪婪,势利,爱搬弄是非,爱唠叨,爱占小便宜。(想方设法从“我”的搬家中捞点东西)她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代表。(变得泼悍,放肆,虚伪,恶语中伤闰土偷碗碟)(厌恶)(衬托闰土,同时也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小市民阶层的破产)
      [对比:突出了在长期艰辛生活的磨难下,人性的改变,同时也说明了在军阀势力和封建势力的统治下,小城墙市民的日趋贫困。](次要人物)
     b闰土:由二十年前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变成了呆滞麻木,迟钝,信佛的木偶。(形象,性格都变化大)。他是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表。(同情)(主人翁)(农民的破产)
     c有作者的影子,但绝不等同于作者,“我”对闰土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同情的爱,对等级观念的否定。“我”是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d水生:是二十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性格活泼。但他还没尝到生活的艰辛,二十年后是不是又一个“闰土”,让人担忧。(既担忧又寄于希望)
   五、作者通过故乡人的变化,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态度?(主题理解,可讨论)
      可多种认识:①因为中国农民的活力被封建社会扼杀而悲伤②对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苦难轮回无可奈何③为纯真的人性被扭曲而痛苦④对理想的人与人的关系的渴望⑤通过这些变化揭露为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社会压榨给人民造成的苦难,揭示辛亥革命的不入彻底性,揭示当时社会的弊端,从而启发人们去深思,去探索,去走希望之路。
   六、师生互动,进一步研习课文
    1、你认为文中“可悲的厚障壁”是指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12345
    ①“可悲的厚障壁”是一种人的观念,地位,生活环境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②是封建秩序观念长期的强制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使人们不得不在精神上,肉体上屈服。在封建秩序中苟安属于自己的既定位置,成为麻木机械的顺民。
    2、怎样理解“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3、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语句,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a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第2段)
       二十年后的故乡是一个萧索荒凉的世界。“我”的心也禁不住悲凉起来。这萧索荒凉的世界里的人呢?自然也是使我感到无比的悲凉。环境有力地烘托了人物形象。
       b“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第12,88段)
       二十年前的故乡是一个神奇美丽的世界,与二十后故乡的萧索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是“我”对故乡未来的一个美好憧憬,这样也为英雄少年和豆腐西施“的出场做出了有力的铺垫。
   七、研读课内语段:生齐读86-88段后,师生互动提问题,进行语段阅读训练。
   八、迁移: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契可夫说:”路是人的脚走出来的,为了多辟几条路,必须向没有人的地方走去。“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路的名言俗语,试说1-2句。
       a名言,但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b俗语:1、条条大道通罗马。2、你走你的阳关大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九、拓展:很多人用诗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你还知道哪些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诗文名句吗?请写一两句。
       例:1、李白《渡荆门送别》“仍怜故乡永,万里送行舟。”2、席慕蓉《乡愁》“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3、余光中《乡愁》“乡愁是枚小小的邮票”,“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十、小结艺术特色:生讨论归纳,师订正,意近有道理即可。(生概括,师板书)
      1、情节集中,结构紧凑。全文主要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
      2、小说善于运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形成情景交融的深远意境。
      3、小说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描写等刻画细致逼真,使人物形象鲜明而有特色。12345
      4、小说巧妙地运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手法,使小说结构流转自如,疏密有致,浓淡相间。
  十一、作业:你现在的故乡是什么样子的?你过去的故乡是怎样的?你对故乡的未来有何美好的设想?请把它写出来。可学习本课采用对比写景刻画人物的方法,自己拟题,600字左右。

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3215.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