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春]陈毅市长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沙叶新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了解这场戏的矛盾冲突。
2.分析陈毅和齐仰之的语言,把握他们的形象特征。
3.学习陈毅同志重视科学文化和尊重知识分子的思想作风。
二、难点、重点分析
1.说明第五幕这场戏的矛盾冲突线索(即矛盾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
分析:市长陈毅深夜去拜访老化学家齐仰之,齐仰之从开始拒绝接待到请陈毅进屋愿意交谈,再到秉烛夜谈、接受聘请,两人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生、发展、激化和解决、层次线索清楚,充满戏剧性。
这场戏的矛盾冲突线索(矛盾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的过程)是:打电话、按电铃,夜访被拒(发生)——进门后限制谈话时间,大谈“化学”(发展)—一破例延时长谈,化学家起了“化学变化”(高潮)——委以重任,秉烛夜谈(结局)。
2.剧中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
分析:全剧主要塑造陈毅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对陈毅的工作、活动、日常生活片断的描写,通过他与各种各样的人物关系以及发生的矛盾冲突,多侧面的展示了陈毅鲜明的性格特征和高尚的思想品格,塑造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艺术形象,歌颂了共产党人的高贵品质和优良的思想作风。
课文这场戏,写陈毅市长为了恢复、发展生产,解决国产西药的问题,抵制帝国主义的封锁,深夜访问化学家齐仰之,说服齐改变看法,接受人民政府的聘请,出来工作。
齐仰之是一位爱国的老化学家,政治观念淡薄、性格固执、清高,专心研究化学,深居简出。
这场戏成功地塑造了陈毅和齐仰之这两个艺术形象。
3.本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是怎样体现的?
分析:话剧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在话剧中,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作品的思想倾向等等,主要依靠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因此,优秀的剧作,人物的语言应该是高度个性化的,这样才能充分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身份教养和思想作风。
课文中,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是其重要的艺术特点。作者在成功塑造陈毅和齐仰之的形象中,个性化的语言起了重要作用。陈毅是一个野战军司令员(元帅)、无产阶级革命家、诗人,他的语言机敏、生动、风趣、幽默、深邃,谈话中常夹些方言和文言,既不失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身份,又给人以诚恳、亲切之感,反映出他的高深修养,显示了他豪爽、直率、坚定、泼辣,富于雄辩的性格特征。
例如:陈毅亲自下请帖请齐仰之参加政府召开的会遭拒后,一天深夜到齐府去拜访,第一次按门铃被拒之门外,又吃了闭门羹,这时陈说“我就不相信,借大一个上海我都进得来,这小小一扇门我就进不去?!”这是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表现了坚定的性格和倔强的脾气,符合陈老总性格特征。陈再次按门铃,齐看到后说:“又是你!”陈说:“对头!”齐又问他“究竟是干什么的?”陈说:“我倒是干大事的。鄙人是上海市的父母官,本市的市长。”这答话,豪爽、风趣中带点滑稽,符合陈毅的性格特征和身份。
陈毅在上海任市长期间,卓有成效的做资本家的工作也是有口皆碑的。剧作中也多次写到。第三场,写陈毅和市工业局长到资本家傅一乐(国华纱厂总经理)家,交代政府政策,解除傅的疑虑,让他尽快恢复生产。陈最后说:“今后我们都要以诚相待,都不能做对不起朋友的事嗅!我得把丑话说在前头,我们共产党是从来不搞什么糖衣炮弹的,要么是糖,要么就是炮弹!”第八场,陈批评傅抽资外逃,置工人死活于不顾。过年时,带傅去工人家拜年。让他看看工人的生活状况。陈对傅说:“共产党是把你当朋友的,你可不要不讲交情哟!我早就对你说过,我这个人从来不搞糖衣炮弹,要么是糖,要么就是炮弹。你可不要惹得朋友对你打炮弹哟!”这两次关于“糖衣炮弹”的谈话,也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陈的身份、性格的。123
剧中通过齐仰之的语言,表现了他这个爱国、严肃的老科学家,性格固执、清高,最后还是起了“化学变化”。
4.本剧作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分析:描写陈毅的剧作不少,像《丹心谱》、《陈毅出山》等等,《陈毅市长》就是其中写得比较好的一个。《陈毅市长》在选材立意、结构方式、表现手法、人物语言等方面都很新颖独特。
陈毅的生平事迹充满戏剧性,可歌可泣的事迹很多。他担任上海市长的八、九年间,事迹也很多。作者以上海解放后的头两年为历史背景,通过工作、活动、日常生活和与各种各样人物的关系的描写,来塑造刻画陈毅这个人物。作者运用“冰糖葫芦”式的结构和实与虚结合的手法,成功的创作了《陈毅市长》这一剧作。
在结构上,破除了“一人一事”的传统方式,采用了作者称之为“冰糖葫芦”式的结构方式来组织全剧,“虽然全剧没有统一的中心事件,但以陈毅这一主要人物来穿引各场;各场之间尽管情节上下不相连贯,各场都独立成章,可是为了不致产生零零碎碎、片片断断之感,仍旧考虑了在每一场的尾部或用几句台词或用一个细节来为下一场的情节开展找个由头或埋下伏线,做个简单的铺垫;最后一场,除了有自己独立开展的故事情节外,还将前面几场各自发生的事件都在这最后一场里有所交代,使之画上‘句号”。我期望这样的结构方式使得整个戏分开来可以像一出出折子戏,合拢来又有一定的整体感。”这种结构方式也存在弊病,“陈毅的形象虽然光彩照人,但其他人物却相形见细。这一毛病便是结构本身所造成的。”(沙叶新《(陈毅市长)创作随想》)。
关于实事与虚构的问题,作者总结说:“像《陈毅市长》这种带有传记性的作品,它的故事情节不单是一般地要求来源于生活,而且某些重大情节还需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比如第一场陈毅在丹阳的报告,第二场接管国民党上海市政府,第三场陈毅到资本家家中赴宴等等都是当时的实事(当然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他认为,传记性的作品,特别是描写革命领袖人物的传记性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也是可以虚构的。“《陈毅市长》的夜访化学家一场(第五场》便是虚构的。在采访中听到这样一件事,北京大学哲学教授熊十力长期居住在上海,深
充耳不闻(塞住)才疏学浅(空虚)
痛心疾首(痛)秉烛夜谈(拿着)
百废待举(没有用的、该办来办的)
2.刘禹锡的《陋室铭》。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曾与柳宗元等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改革失败后被贬职。铭,文件的一种,可韵可敬,形式不拘。《陋室铭》是一篇过去长期传诵的作品,它是作者借咏自己的陋室来抒发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趣,流露出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思想。文章短小精炼、寄寓极深,清新别致,很有特点。
剧中所引的语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是《陋室铭》开头的几句。译为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山不在乎高,有神仙就著名。水不在乎深,有龙就灵验。这是一间简陋的房子,只因为我的德行好而有好名声。青苔长到台阶上一片绿,草色映入帘内满眼青。123
(五)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是什么?
教师提示:这一选场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内容是:陈毅夜访齐仰之,说明由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青霉素厂。由此来思考分析这里的戏剧冲突。
明确:矛盾冲突是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冲突,即陈毅说服齐仰之参加祖国医药事业的建设与齐仰之不间政治、闭门治学之间的矛盾冲突。
(六)这场戏的矛盾冲突有一个发生、发展、激化、解决的过程。从剧情出发,可把这场戏分为哪四个部分?并请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教师提示:这场戏中的人物只有两个,而且这两个人物自始至终都在舞台上,因此不能以人物的上下场来确定层次。可联系陈毅在夜访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及这些难题的解决来划分层次。
明确:碰到了被拒门外;谈话限时;难以说服齐仰之;请齐仰之出山四个难题。这些难题都被陈毅巧妙妥善地解决了。据此,这场戏可分为四个层次:
1.矛盾的发生:(开头至“齐仰之请陈毅进屋”)解决了难以进门的矛盾。
2.矛盾的发展:(止于“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解决了谈话限时3分钟的矛盾。
3.矛盾的激化:(止于“我只是一个剂,是个催化剂”)解决了难以说服齐仰之的矛盾。
4.矛盾的解决:(止于幕闭)解决了请齐出山的矛盾。
(七)再读课文,完成下列练习。
1.话剧是一门怎样的戏剧艺术?
答:话剧是一种以动作和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八)讨论和总结。
(1)概括齐仰之和陈毅的形象特点。(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齐仰之:固执、急躁、清高、朴直、政治观念淡薄、治学态度严肃的科学家。
陈毅:豪爽直率、幽默睿智、胸怀开阔、高瞻远瞩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2)这场戏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通过陈毅夜访齐仰之,说明并聘请他主持筹划建立全国第一家盘尼西林药厂的故事叙述,表现了陈毅同志重视科学文化和尊重知识分子的思想作风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894.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