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山绣水]画山秀水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主备人:                审核人:
教学目标:
1、 领略桂林山水特有的神韵,增强热爱新社会的思想感情。
2、 理解作者在观赏优美风景中穿插一些凄惨故事的用意。
3、 学习准确生动的语言。
教学重难点:
领略桂林山水特有的神韵,增强热爱新社会的思想感情。
板书:
 描写江上景色
写桂林山水 →                    → 点明写作意图

    介绍有关传说
  1• 运用间接材料。

写作特色 2• 语言准确生动。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作者简介:杨朔(1913~1968),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杨毓晋,山东蓬莱人。曾担任过新华社特派记者,到过抗美援朝前线,写过不少通讯、中短篇小说,并著有长篇小说《三千里江山》,代表作还有《雪浪花》、《樱花雨》、《海市》、《茶花赋》等,均收在《杨朔散文选》里,1968年,杨朔被“四人帮”迫害致死。
二、检查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精髓(      )    嶙峋(      )    攒聚(       )  
贮藏(      )    香醇(      )    褒贬(       )
泛滥(       )    竹篙(       )   恍惚(       )
2.标题探讨:
说说课题的意思?“画山绣水”的意思就是画出来和绣出来的山和水,指桂林山水蕴涵诗意,令人心醉,使人迷恋。
三、学习课文
(一)自主探究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3段):总写桂林山水,揭示它有异于其他名胜的地方。
第二部分(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船家口述的种种传说。
第三部分(16~17段):启示人们面对极美 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二)自主合作
1.桂林 山水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自然风光背后所深蕴的作者感受最深的一点又是什么?
2.第三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江上景色,他精心描绘了哪两幅画面?两幅画面给你怎样的感受?
4.第5段中,船家讲述的四个传说分别是什么?作者写这些传说的目的是什么?
(5)课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三)自主展示
1.桂林山水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在自然风光背后所深蕴的作者感受最深的一点又是什么?清奇峭拔,堪称画山绣水。这里的山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
2.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第三段是个过渡段,一方面,是由 对桂林山水 的一般描述转为这次漓江之游的具体描写;另一方面,是由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转为写自然风光背后所深蕴的作者感受最深的那一点:山水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12
3.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江上景色,他精心描绘了哪两幅画面?两幅画面结合给你怎样的感受?一幅是静态的漓江水色图,一幅是动态的鱼鹰捕鱼图。前者静,而后 者动,动静结合,富于变化,给人以美的享受。
4.课文第6~15段中,船家讲述的四个传说分别是什么?作者写这些传说的目的是什么?四个传说分别是:父子岩、寡妇桥、望父石和媳妇娘岩。写这些传说,既体现了桂林山水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感情和想像之意,同时,也是为了表达作者希望人们不要忘记旧社会的苦难,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的写作意图。
5.课文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质疑问难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2、抄写词语3、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一、自主探究、展示
分析课文语言
杨朔散文具有浓郁的诗意,语言清新、绚丽、凝练,试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语句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1.第2段第二句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漓水的清纯碧绿,真实可感。第三句用比喻的方法,描绘桂林山石的千姿百态,生动形象。第四句用了反问的方法,突出了桂林山水的天然美妙。
2.我也算游历过不少名山大川,却从来没见过一座山,这样 凝结着劳动人民的生活感情;没见过一条 水,这样泛滥着劳动人民的智慧的想像。“泛滥”与“表现” “洋溢”“充满”这三个词相比,哪一个更恰当些?为什么?
“泛滥”更恰当。因为它有“多得向四处漫流”的意思,这与写水非常贴切,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充满智慧的想像就像 这漓江的水,是无穷无尽的。而“表现”“洋溢”“充满”程度没有“泛滥”深。
二、自主合作
写法探究
小学时我们曾学习过《桂林山水》这篇课文,请大家思考一下,两篇都是写桂林山水的文章,但写法上有何不同?
《桂林山水》侧重于写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 静清绿的特点 , 而《画山绣水》侧重写与桂林山水有关的传说故事,使读者从中受到教育
三、拓展链接
说出古诗词中描写山水的句子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游山西村 》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4.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6.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为什么本文要把神奇而美丽的桂林山水与表现旧时代“劳动人民艰难苦恨的生活”的传说结合起来写?
2.课后作业2•3题。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892.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