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舞断杀伐]一五 断魂枪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2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作家与作品

老舍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靠母亲抚养长大。19XX年入北京师范学校,爱上了文学,还经常去听说书、大鼓,和朋友一起唱京戏。这对他后来从事通俗文艺创作产生深刻的影响。毕业后,任天津南开中学国文教员。1924年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在许地山的鼓励下开始写小说。在英国六年,共发表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这期间,老舍写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创作经验谈《老牛破车》及《老舍幽默诗文集》。

1937年,老舍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主人公祥子是个壮实勤劳的人力车夫,他幻想以个人奋斗来扭转自己的命运,靠辛勤劳动来改变自己的生活道路,结果只能是“痛苦地活着、冤屈地死去”。小说深刻揭露了万恶的旧社会,鞭挞了人吃人的制度。小说没有给祥子和劳动人民指出一条光明的道路,但却寄予深切的同情,为他们发出了控诉,喊出了怨恨。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的影响。

抗战爆发以后,老舍辞去教职,在党的领导下,以极大的热情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为团结和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参加抗日活动做了不少工作。1939年老舍以“全国慰劳总会北路慰问团”文艺界代表的身份,赴西北战地慰问抗敌将士。在抗战活动中,老舍的革命热情更为高涨,创作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不仅有长篇小说《火葬》,短篇小说集《火车集》《贫血集》,还有剧本《残雾》《张自忠》《面子问题》等。此外,还写了不少诗歌、杂文、鼓词和京剧剧本。

1946年春,老舍去美国讲学。新中国成立时,周恩来同志要曹禺写信请他回国。日夜思念祖国的老舍得知后,激动非凡,立即动身,历尽艰难,于1949年底返回北京。老舍努力吸取新的思想,热情参加各项工作,曾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由于亲眼看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亲身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他的思想觉悟提高了,创作也更加丰富多彩,从1950年至1965年,光剧本就写了十多个,其中有:《方珍珠》(1950年)、《龙须沟》(1951)、《春华秋实》(1953年)、《西望长安》(1956年)、《茶馆》(1957年)、《红大院》(1959年)、《女店员》、《全家福》(1960年)、《宝船》(1962年)、《神拳》(1963年)。此外,还写了不少报告文学、杂文、短评和通俗文学作品。1953年10月,老舍去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指战员一起生活了五个月,写成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歌颂我军“老秃山”战斗的英雄业绩。1955年老舍翻译了肖伯纳的著名戏剧《苹果车》,改编昆曲《十五贯》为京剧。

这中间,数《龙须沟》一剧影响最大,该剧以龙须沟今昔巨变为背景,反映了劳动人民解放前后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揭露旧社会,热情赞美新中国。剧中的程疯子是非常成功的艺术典型,他善良而又懦弱,被黑暗旧社会逼成疯子,受尽了凌辱和摧残。解放后,他获得了新生,疯病好了,为大家管自来水,还编数来宝,歌唱穷人大翻身,歌唱龙须沟大变样。在程疯子这个人物身上,集中反映了新旧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剧本上演以后,博得文艺界和广大观众的好评。为此,1951年12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5年,老舍以六十六岁的高龄,撑着多病的身躯到北京郊区人民公社深入生活,进行创作。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xx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六十七岁。1234567891011

老舍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他“童年习冻饿,壮岁备酸辛”,深感“倘无共产党,荒野鬼为邻”,所以,他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勉励自己“诗吟新事物,笔扫旧风流”,把一生献给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他写作勤奋,作品众多,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他的作品语言朴实简练,通俗风趣,有口语的韵味,特别是人物对话,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愧为杰出的语言大师。197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了《老舍剧作选》和《骆驼祥子》,老舍夫人胡絜青同志为《老舍剧作选》写了《再版后记》。

(《中学语文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思考与讨论

一、本课题为《断魂枪》,可沙子龙的绝活是“五虎断魂枪”,以《五虎断魂枪》为题好不好?怎样理解“断魂”的内涵?

以“五虎断魂枪”为题不如以“断魂枪”为题好。“五虎断魂枪”只是沙子龙的一套枪法,一套枪法失传无关紧要。“断魂枪”却不仅仅是“五虎断魂枪”,妙就妙在“断魂”二字,在这样一个翻天覆地、新旧交接的乱世,整个民族根本就是魂飞魄散,无怪乎沙子龙要“断魂”了。而这短短三个字让你乍一看就会产生一种悲凉的预感,而后又经得起一番良久的咀嚼与深思。腐朽的晚清被帝国主义的大炮打开大门后,变了另一副样子,走镖已经无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了。正如老舍在小说中写到的一样,“今天是火车、快枪、通商与恐怖”。一个时代的支离破碎,留给人的不仅是一声的叹息。沙子龙在这个时代的变迁中变得“颓废”了。他将镖局改成了客栈,不再走镖护院了,不再使他的“断魂枪”了,“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一位拥有高超武艺和品德的武师,在国将破家即亡之时,灵深处发生如此大的震撼,这显然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拥有。连皇帝的头都能被杀,整个国家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昨夜星辰昨夜梦,沙子龙的武术、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沙子龙为什么只有在夜间才独自拿起枪来练,而白天却不谈武术和往事呢,他的世界真被风吹走了吗?没有,时事的变迁让沙子龙变得不再豪情万丈。原本的大好河山现在一片狼藉,谁还有心思舞枪弄棒。

看看小说的写作年代,1935年,那是一个什么年代啊!1935年,我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那才是一个真正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所以,“断魂”的,是主人公沙子龙,是沙子龙的同类人物,是沙子龙们对所处时代的失望,也是作者对所处时代的迷茫。

二、沙子龙为什么不传授自己的枪法?如果传给王三胜或者孙老者不是很好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思考问题。这是一个坚船利炮轰醒东方大梦,走镖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有被提倡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让沙子龙“传”,又能“传”给谁?如果传给王三胜,不过是给他土地庙前的场子添一个让人叫好儿的节目而已。威慑西北的五虎断魂枪从此变成花拳绣腿的卖艺行当,岂不是白白糟蹋?若传给孙老者,他虽是真心学艺,也无非是一个爱好者,武术迷,学去了也没什么实际价值,不过是带到棺材里的东西。五虎断魂枪的生命之花只能开在野店长河大漠荒林马队驼铃的世界当中,它的神奇是不能描写的,它的精髓也不是常人能学到的。1234567891011

三、有人认为《断魂枪》旨在批判主人公沙子龙不肯授人技艺的保守偏执;有人认为旨在探讨在新的历史环境中,如何以现实的态度确定武侠在社会转型期的处境、地位与存在价值;还有人认为旨在通过通俗的形式揭示民族精神和民族命运这一深刻主题。你对本文主旨有怎样的看法?

我们认为,小说主旨并非批评沙子龙“不传”的保守,而是可惜他生不逢时,表现生命个体对人类现代历史进程的无可奈何和对已逝历史记忆无尽叹惋。正是有了这种感慨,才构成了扑面而来的苍凉悲壮的气氛,“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沙子龙,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变成昨夜的”;“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走了”……这些如梦般的人生,瞬间变成过眼云烟,刚好印证了题记中“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的偈语,这两句话是对沙子龙命运的概括,还是老舍的内心更真切的独白,是值得思考的。

四、《断魂枪》写了一个老镖头沙子龙保镖事业的没落和心境的悲凉,小说最成功处在于将这种悲凉心境渲染得恰到好处又十分到家。这位老镖头心如明镜:保镖业不行了,这碗饭不能吃了,自己已经到了英雄末路,自己的绝活儿“五虎断魂枪”已无用武之地而只能收起了小说只用了一个细节:他坚决不教慕名前来学艺的孙老者学“五虎断魂枪”,但在夜深人静时,他却“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通过这个细节描写能看出沙子龙怎样的性格?

《断魂枪》联系着中国武侠及其艺术表现的两千多年历史,它是在新的历史环境中,以现实的态度确定武侠在社会转型期的处境、地位与存在价值。沙子龙不是那种“轻财,轻生,重意,重交”的战国游侠,不是权门所养的“私剑”,不是济人困厄的“超人”,而是明清以后商贾雇用的镖客。作者让沙子龙随时代变化而变动着地位与心态,把世俗眼中的“超人”变成了无所作为的凡人。在《断魂枪》中,随传统意识的落潮,沙子龙这样的人物一下子水落石出,被晾在了严峻的现实土地上:一个外表超脱的大侠,内心痛苦空虚,生命价值无所寄托。这是残酷的,但确是真实的,因为随着交通发达与武器进步,沙子龙必然要经受它的价值失落,而妙就妙在沙子龙以清醒的难得的坦然态度,任一江春水向东流去,一切由大势所趋,听其自然,不争不怨,成为人类历史上一切悲壮离开历史舞台的英雄们的一个象征。

有关资料

1.关于老舍

他自己较满意的作品——《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微神》《月牙儿》《龙须沟》《正红旗下》。

作品中反复关注的问题——中国背上的沉重的文化病。

运用过的文体类别——小说(长、中、短篇)、戏剧(话剧、歌剧、京剧、曲剧)、诗歌(旧诗、新诗、歌词、儿歌)、散文、曲艺(大鼓、单弦、相声、快板、河南坠子)、童话、理论和评论文章。

写作习惯——安静、热茶、香烟在手、桌上一枝小花,上午不可侵犯、按时吃饭、天天动笔、没有假日、当众朗诵、反复修改、一经发表不再改动,少不了再写一篇《我怎么写》剖析自己。

剖析自己时最显著的特点——自己打倒自己。

喜欢用的自我称呼——写家(不说作家)、文牛、痴人。

自认最大的长处——勤快和认真。1234567891011

最大的本事——用最少的字,最通俗、最生动的话描写复杂的心态、事物、风景。

最喜欢的作家——但丁、康拉德。

最喜欢的诗人——杜甫、陆游和晏殊。

最经常的休息方式——养花、看画、玩骨牌、逗猫、念英文、写字。

最喜欢的娱乐——听戏。

经常锻炼身体的方式——剑术、拳术、棍术、气功。

最怕的事——没有朋友。

最喜欢干的事——打扫房间,请人下小馆。

最擅长的事——说笑话,自己绝对不乐。

最怕看见的事——摧残儿童的天真,把小孩打扮成老头儿。

最同情的——穷人、女人、孩子。

对他影响最大的几个因素——出身贫苦、生长在北京、满族人、在英美先后呆过十年。

给他影响最大的人——不识字的给了他生命教育的母亲。

最崇敬的品格——谦虚,关心他人。

最讨厌的品格——狂妄自大、自私。

生死观——为正义而活,宁死不屈。

教育观——自学能成才,认认真真吸收一切先进科学文化知识,但不必门门都得一百。

恋爱观——纯洁的、高尚的、心心相印的爱情。

家庭生活原则——勤俭持家、健康是福。

喜欢的格言——“四世传经是为通德,一门训善惟以养年。”(崇尚行善,宽厚待人)

人生准则——“就是为了那一点气节。我们似乎很愚傻,但是世界上最良最善的事差不多都是傻人干出来的啊!”

生前最后的话——对三岁的孙女说:“和爷爷说再——见——……”

(舒乙《我的父亲老舍》)

2.舒乙谈父亲的作品与北京地名

从分布上看,父亲作品中的北京地名大多集中于北京的西北角。

西北角对老城来说是指阜成门——西四——西安门大街——景山——后门——鼓楼——北城根——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这么个范围。约占北京城的六分之一。城外则应包括阜成门以北,德胜门以西的西北郊外。父亲的故事大部分发生在这里。

《老张的哲学》以德胜门外、护国寺街两地为主要地点。

《赵子曰》以旧鼓楼大街为主要地点。

《离婚》以砖塔胡同为主要地点。

《骆驼祥子》以西安门大街、南北长街、毛家湾、西山为主要地点。

《四世同堂》以护国寺小羊圈胡同、土城、西直门外护城河为主要地点。

《正红旗下》以护国寺小羊圈胡同、新街口、积水潭为主要地点。

在清朝的时候,北京的最西北角属于正红旗,北部偏西属于镶红旗。祖父是正红旗的护军,父亲熟悉北京的西北角是和他的族籍有直接关系的。祖母是德胜门土城一带的旗人。土城是父亲的姥姥家所在地。父亲家的祖坟也在离姥姥家不远的地方。到姥姥家要出德胜门。到祖坟要出西直门。父亲的诞生地在护国寺院附近的小羊圈胡同,他的童年是在小羊圈度过的,直到14岁。

他的第一个小学在西直门大街上,高井胡同对面。

他的第二个小学在南草厂街。

他的第一个中学在祖家街。

他的第二个中学即北京师范学校在端王府夹道。从上北师开始,父亲开始离家住校。

以上几处都在护国寺和西直门之间。

师范毕业之后,父亲任第十七小学校长,学校地点在东城方家胡同,他既在学校办公,也住在学校。以后他升任北郊劝学员,他的办公地点在德胜门外关厢北边华严寺附近。此时他住在北京师范学校附近的翊教寺公寓。

父亲1921年时大病过一场,曾到西山卧佛寺养病。病好之后辞去北郊劝学员职务。以后父亲先后在西直门大街儿童图书馆、北京市缸瓦市伦敦会基督教堂工作。这两个地方分别也是他居住的地方。1234567891011

1922年底至1923年夏父亲在天津南开中学教书。

回京后,父亲曾先后在北长街教育会和灯市口北京公理会地方服务团工作。北长街教育会所在地以前叫雷神庙,它的东北角有一间小北房,是父亲的宿舍。罗常培先生曾经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这间小房子,当时父亲的生活很贫寒。父亲在地方服务团工作时曾到燕京大学旁听英文,并曾到一中兼教语文课。此时他住在西城机织卫烟通胡同白涤洲先生家。

由于有这些经历,一、在童年时代父亲熟悉了护国寺、西直门、新街口、土城;二、在北郊劝学员时期他熟悉了德胜门内外、积水潭;三、在养病时期他熟悉了西山一带;四、在缸瓦市教堂时期他熟悉了砖塔胡同、西安门大街、西四;五、在教育会时期他熟悉了南北长街;六、在地方服务团、一中时期他熟悉了旧鼓楼大街。这些地方日后几乎全都成了父亲作品的主要地理背景,被写进《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正红旗下》。

北京西北角是父亲的摇篮,北京西北角也成了父亲作品主人公们的故乡。

(舒乙《我的父亲老舍》)

3.关于《断魂枪》的写作

1930年初,老舍在结束了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教职后,乘船返国。想先在家乡北京寻找一个职位,但因没有过硬的毕业文凭而没能如意,并就此产生了做职业写家的念头。与朋友们一说,朋友们纷纷解劝,你刚刚挣得的名气,还无法保证你可以靠稿酬生活,弄不好可能坏了你的创作之路。到了7月,老舍接受了济南齐鲁大学的聘书,任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兼文学院文学教授,算是有了一份相当不错的职业。从此,老舍在济南度过了四载时光,直到1934年秋天离开。可是,在老舍刚踏入齐大校门的时候,曾遭到一些国学派老先生们的白眼和非议。首先遭诟病的是老舍的文凭,老舍只是师范毕业,在英国也只是教外国人学中文,怎么有资格当教授?再有,他不过是写些白话小说,并不研究国学,怎么能在国学研究所任职?就是由老舍主编的《齐大月刊》,也不见容于一班反对者,未出满两卷即改版为《齐大学刊》,老舍也由主编降职为普通编委。公平而言,老舍的专长并不在国学,而在新文学和文艺理论。当年,他在国学研究所曾申报过“三礼(周礼、仪礼、礼记)研究”的课题,因迟迟未能完成,也成为老先生们诘难的口实。不过,他主编的教材《文学概论讲义》和主讲的新文学课程都得到了校方和学生的好评。

对于别人的批评,老舍不去反驳,若如此正好露出自己的破绽。还是在自己擅长的方面多下些功夫,捣腾出些响动来。在那一段时间里,老舍完成了《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等长篇小说,以及收在《赶集》里的十几个短篇小说,其中就有短篇武侠小说《断魂枪》。在这里,之所以单独提出《断魂枪》,是因为这篇小说在老舍文学作品中,是一个很特殊的东西。它本是老舍计划的长篇武侠“二拳师”的一块。可一方面迫于养家糊口的压力,老舍不得不快速出炉;另一方面,老舍不能接受一边写一边连载的方式,他捧给人家的都是成品,只好把为长篇准备的材料,选出主旨更集中的部分,写成短篇救急。到后来,“二拳师”居然再没成篇。和《断魂枪》一样,《月牙儿》《阳光》《新时代的旧悲剧》等均源自长篇材料。其中名篇《月牙儿》还是长篇《大明湖》交《小说月报》未出而遭“一·二八”战火焚毁之后,老舍重新写的短篇。1234567891011

《断魂枪》的写作,与老舍的一段经历以及老舍的爱好不无关系。老舍出身寒苦,22岁时,得了一场大病,差点丢了性命。闯过这个关口之后,老舍开始注意锻炼身体。早晨起来,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打拳,有时还练练剑术。即使遇上雨雪,也从不间断,就在屋子里练练小拳。有朋友回忆,老舍当年在伦敦讲学时,每天早上都要练拳。在齐鲁大学工作期间的1933年,老舍曾结交了一位著名拳师,不仅了解这位拳师的经历,而且认真跟从学习,并为此购置了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所谓十八般兵器,摆在家里一进门很醒目的地方,就如一位真行家一般。老舍时不时在孩子们面前搬演兵器,像极威风凛凛的武士。不过,老舍坚持下来的还是打拳。主要是打拳不需多大的地方,自己活动开了就成。在抗战时期的重庆,甚至去美国讲学老舍都练拳不辍。1949年,老舍在美国打拳时,一招不慎,导致坐骨神经受伤。美国人不知按摩、推拿,只有开刀一途,却没有治好而落下残疾,老舍开始拄杖而行。

可以说打拳的爱好,成就了老舍这篇相当独特的《断魂枪》。《断魂枪》里的镖师沙子龙眼见着火车、快枪夺走了他的生意,不得已将镖局改成了客栈。他的绝活“五虎断魂枪”虽然没了用武之地,但一些尚武之人还是慕名而来想拜师学艺,他却借口已经放肉了——练家的行话,放弃功夫不练了——一概回绝。毕竟“神枪沙子龙”的威名难以忘怀,因此,沙子龙常在夜间,关好后院门,温习温习“五虎断魂枪”的枪法。一日,沙子龙的大徒弟王三胜在土地庙的场子上,被河间的孙老者打败了。王三胜丢不下面子,遂向人家吹嘘起师父的厉害,那孙老者以胜利者的姿态找到沙子龙门上,想见识见识“五虎断魂枪”的威风。王三胜更是乐得此举能激起师父的雄心,就此学到独门功夫。哪想到,沙子龙不以为怪,反叫徒弟到一家饭庄订了酒席,要请孙老者吃饭。

孙老者见这阵势,忙抱了抱拳:我不和你比武,只求你教给我那趟枪!

沙子龙也回礼抱拳:说真的吧,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齐入棺材!

“不传?”

“不传!”

孙老者听后,即告辞而去。

夜静人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全部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

至此,《断魂枪》戛然而止,这“不传”二字留给读者去回味。

(《中华读书报》)

4.《断魂枪》是武侠小说吗?

这是学者袁良骏对严家炎的质疑。

《断魂枪》写了一个老镖头沙子龙保镖事业的没落和心境的悲凉,小说最成功处在于将这种悲凉心境渲染得恰到好处又十分到家。这位老镖头心如明镜:保镖业不行了,这碗饭不能吃了,自己已经到了英雄末路,自己的绝活儿“五虎断魂枪”已无用武之地而只能收起了。

小说只用了一个细节:他坚决不教慕名前来学艺的孙老者“五虎断魂枪”,但在夜深人静时,他却“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

很明显,小说写的是老镖师对当年保镖威风的“回想”,而不是这种保镖事业本身。如果老舍不是写这种“回想”,而是写那种事业,《断魂枪》则肯定是武侠小说无疑矣!《十二金钱镖》《七剑十三侠》《三侠剑》……不都是以保镖为题材的武侠小说吗?无奈老舍感兴趣的不是那种事业,而是老镖师英雄末路时的心境!这种悲凉心境,并不限于老镖师,它可以适用于一切末路英雄,只不过有各自不同的表现形式罢了。这样一来,篇中的老镖头,已经不再是当年的保镖侠客,而变成了一位生不逢时的、洗手不干的、充满悲凉的、英雄末路的普通老者,他的保镖生涯早已结束了。他的冒牌弟子王三胜等想学他的“五虎断魂枪”,想让他重振雄风,重上江湖,然而他不干;孙老者登门学艺,想学他的“五虎断魂枪”,他更是断然拒绝。对于这样明明白白的艺术描写,严先生竟然视而不见,非要老镖头重上江湖不可。严先生对武侠事业的执着,远远超过了王三胜和孙老者!严先生实在太强人所难了!1234567891011

不错,老舍先生说过:“(《断魂枪》)它本是我所要写的《二拳师》中的一小块。《二拳师》是个——假如能写出来——武侠小说。我久想写它,可是谁知道写出来是什么样呢?”(见《我怎样写短篇小说》一文,收入《老舍文集》第十五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版)对这段话,严先生如获至宝,大做文章,一下子便把《断魂枪》归入了武侠小说。可是,“求胜心切”的严先生却露出了太多的破绽。第一,我们要问严先生:“武侠小说”《二拳师》为什么没有写出来?严先生不会不知道,《断魂枪》收入《蛤藻集》,出版于1936年11月,编成于1936年10月。其时与抗战爆发尚有约一年之久。以老舍的才华与多产,他在抗战爆发前完全可以写成或基本写成《二拳师》。然而,除了《断魂枪》这“一小块”之外,老舍一个字也没有写。何以至此?严先生没有回答,不知是没有想到还是有意回避?

其实,回避也回避不了。老舍没法写!在东北沦亡、华北危急、日本帝国主义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际,老舍还有心思去写打拳卖艺、保镖行侠?老舍虽然不愿过问政治,但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对民族大义看得尤为重要。《二拳师》胎死腹中这恐怕是个最重要的原因。第二,即使《二拳师》写出了,会是什么样的武侠小说?老舍会拾人牙慧,走《十二金钱镖》《七剑十三侠》《三侠剑》……之类的路子吗?就《断魂枪》这“一小块”看,绝不可能。要写,也一定会独辟蹊径,把武侠小说生活化、写实化、性格化,而不再是打打杀杀,血染江湖那一套。也就是说,旧瓶装新酒。然而,谈何容易!有鉴于此,才高八斗如老舍者也

只好畏难却步了。“可是谁知道写出来是什么样呢?”不正是一语破的,活画了老舍的创困惑吗?严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为什么不多问两个为什么?尤其是,既然《二拳师》没写成,为什么还非要把《断魂枪》说成为武侠小说不可?为什么闭眼不看《断魂枪》的创作实际?“一小块”是什么样的“一小块”?“一小块”等于胎死腹中的《二拳师》吗?至于说老舍小说中“经常活跃着一两个侠客影子”;话剧《五虎断魂枪》的主人公依然;连《猫城记》中的大鹰也属这类人物……,更都属严先生明显的误读,根本不能成立。

(《中华读书报》)

5.知名学者评点《断魂枪》

大师开篇之初,往往即能把握主人公精神的发展趋向,以一句话,笼罩全部叙事。

《断魂枪》第一句道:“沙子龙的镖局已改成客栈。”简单十一字,集约住全部内容,充满张力,交代了主人公是谁,他过去所干行当,以及时代变迁后,大势不可逆,镖局吃不开了,不得不改客栈。镖局既无用,主人的枪更成落伍的、过气的东西,一身技艺,施不能施,传不能传,人家打上门来,要与他较量,比一高下,他淡然处之,坚决不应,也不外授。送走了肇事的,一切平静了,故事本该结束,主人的内心却再难平复,毕竟多少年风餐露宿,辛勤学得的本事,曾经二十年从无敌手,创下盛名的“五虎断魂枪”,能说丢就丢了?只能夜静人稀的时候,“关好了小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1234567891011

月下练枪,一颗失落了自我的灵魂,是不甘的,还想苦苦挣扎。所以,外在的情节故事及其冲突,渐渐弱减,最终都化成了结尾处的人物内心世界的冲突。作者的笔,也从传统性的情节叙事,转到了现代性的非情节叙事。一段尴尬的转折期,读者顿有“生不逢时”之叹。“在我小时候发财的行当与事情,许多许多都忽然走到绝处”,是《我这一辈子》里的主人公丢了裱糊业,改做巡警的原因。热兵器时代来到后,沙子龙的枪再厉害,在乱世中,能抵过子弹或大炮?

因此,从开始,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笼罩着壮烈凄凉色彩的生命。“镖局”和“客栈”之间,连接着沙子龙已经走过的漫长生活道路,其处境被整体性提示出来。这都是表层的意思,老舍写作时的意思,许多评论家能读到的意思。其实,意思还更深、更多。

比如,现代教育也存在类似误区。

从小学到中学、大学、研究生,我们学了多少东西,可究竟哪些真是有用的呢?

毕业之后,多少人改了行,学得的丢了多少!

好不容易有了一份事业,做出一番作为,中途却碰到失业、“下岗”、淘汰,人到中年,要再去寻找新的职业……

其心理,也该与沙子龙一样吧?

再者,很年轻的时候,老舍自己就学过拳棒,也买过刀枪剑戟。在青岛教书时,他房前院子里还专辟出一块场子来,架子上插有十八般兵器,用于习练、健身。现代许多人,动不动也有买刀剑的,晨间舞练一回,强身健体。甚至女子也有学防身拳脚的。

太平世道,谁还能出门就带枪跑?武艺却什么时候都能带,不定什么时候就发挥用场,最不抵可以用来强身。沙子龙要能再世,开个武馆子,谁说英雄就无了用武之地?在“现代化”取代“传统”的过程中,有多少宝贵的遗产,许多的好技术,不传了,就这样葬送。因此,与其说沙子龙是清醒的,不如说他很不开通。不是时代抛弃了他,而是他抛弃了时代。

作者未必意识到了这点,只在批其落后、荒唐之后,没忘了人物身上叫我们敬佩的东西。

台湾散文家董桥曾说:一个不会怀旧的社会,注定是沉闷、堕落的。而没有文化乡愁的心井,也注定是干枯的。传统里的精髓,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支柱,是宝贵遗产,很难说什么是有用,什么是无用。有用无用,多半是急功近利的人们硬性指派的,“唯物”使我们不再具备了长远的目光,不再具备目标理想,而丧失精神、灵魂层次的追求后,“人”离着“非人”,已没有几步远了。

(蒋泥《老舍》)

6.另调赏析

老舍的《断魂枪》发表于一九三五年,是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且不说它短短的篇幅中情节展开的起伏跌宕引人入胜,也不谈它人物塑造的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光是小说蕴涵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就非常耐人寻味。谈到小说蕴涵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有人引用作者的话说:“‘一个文化的生存,必赖它有自我批判,时时矫正自己,充实自己,以老牌号自夸自傲,固执地拒绝更进一步,是自取灭亡……由于个人的自私保守,祖国有多少宝贵的遗产都被埋葬掉了。’老舍痛感这种‘把生命闹着玩’的国民劣根性已经构成了我们民族潜在的危机的基因,故而借沙子龙断魂枪的泯灭,发出呼啸,以期唤醒那些仍徜徉在‘东方的大梦’中的国民的灵魂。”此种看法虽有作者的话作注脚,但笔者仍然不能赞同。依据这种思路,有人认为沙子龙纯粹是个负面人物形象,说他“在时代的狂涛巨浪面前驻足不前,抱残守缺,自甘沦落……(这种性格心态)像一贴精神的腐蚀剂,使沙子龙昔日的智慧机敏,蜕换为愚钝麻木,江湖上的豪侠义气演化为狭隘自私,传世的绝技,无端地变成了时代的殉葬品”(冉忆桥)。1234567891011

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是极不公允的。但这种看法又是极其流行的。自前苏联模式的文学理论传入当代中国以来,完全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历程的角度分析评价文学、文学中的人物与事件,已成定式;并美其名曰:历史唯物主义。其实,不管从1935年老舍写《断魂枪》时的初衷,还是从这篇小说客观蕴涵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来看,都远不同于鲁迅与他的《阿q正传》。而分析文学,也并不是唯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这一个角度可行。笔者打算从人文精神这一角度切入作品的分析。

同样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从社会物质功利角度看,国术不如洋枪;从人文精神角度看,洋枪远不如国术;从科技含量角度看,国术不如洋枪;从文化含量角度看,洋枪远不如国术。中国武术是几千年东方传统文化精神结出的硕果。国术不仅有外在的功夫,更有内在的精神境界。国术到底有什么内在的精神境界呢?借助两联古诗,或许可以让我们揣摸到国术的内在精神境界。

“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龚自珍)

这一联诗本是描述参禅悟道的境界,说是参禅者一旦彻悟真谛,便觉石破天惊,但见美人如玉,剑刃如虹。这是一种参禅悟道的境界,也可说是一种中国武术的境界。因为中国的各种道术是相通的。古人云,诗道如禅道。其实剑道亦如禅道,达到出神入化之妙境时,其内在精神一般无二,其外在性亦极为相似。此诗以美人喻禅,以剑道喻禅。所谓“美人如玉”,意指其润若凝脂,柔若无骨,圆融熟化,了无隔碍;虽然柔润之极,却又至坚至刚。喻示禅理真谛,无所不包,无柔无刚,无坚无润,一切的一切,尽在其中。所谓“剑如虹”,意指其锋刃雪亮如幻彩之光,剑气逼人如贯天之虹,异彩纷呈,变幻莫测。貌若虚幻之光,实则锋利之极;看似浮光掠影,实则剑锋无所不在,杀人无痕。喻示禅理真谛,看似虚幻无物,实则真实无比,无坚不摧,无往不胜。仔细体味之,与其说是在谈禅道,不如说是在谈剑道,在谈国术的内在精神境界:至坚至刚,却以至柔至润之性相出之;至真至实,却以至虚至幻之性相显之。

“两头俱截断,一剑倚天寒!”(明极禅师)

此联本是禅僧偈子,可以说是以禅喻剑,亦可以说是以剑喻禅。禅道剑道本来无别。

所谓“两头俱截断”,意谓断绝世俗分别智,将成败得失生死荣辱一概置之度外;由此便回归了物我两忘浑然归一的原初本真状态,这也就是“一剑倚天寒”的境界,也就是人与天同运,与道合一的彻悟真谛的境界。

这是禅道的境界,也是剑道的境界。剑道达至化境,剑客必然将成败得失生死荣辱一并超越,由此物我两忘,人与剑与天浑然合一:剑气化为净天之光,人体化为混元之气,顺天而动,与道同运,剑光冥明,与天俱寒!漫天寒光,似虚还实,无处不是刀光剑影;变幻莫测,似幻还真,寒光闪处物无一存。静而圣,无物能伤其皮毛;动而王,攻敌而无往不胜。

《断魂枪》中似没有细写什么国术的精神境界,但却写了三个人——王三胜、孙老者和沙子龙——不同的武术表现。其实这也就是绝不相同的三种武术境界。王三胜靠着两只牛眼,一身横肉,几把死力气,只能以力胜人,唬唬外行,全无内功,更无内在的精神涵养。孙老者有绝佳内功,脑门亮,眼眶深,眸子黑得像两口深井,森森地闪着黑光。与王三胜比武,紧盯着王的枪尖儿,神威内蕴,眼珠子似乎要把枪尖儿吸进去。兵刃未接,王三胜心里先就虚了。交起手来,孙老者小试手段,便将王三胜打得落花流水。1234567891011

但比起沙子龙来,孙老者只能是望尘莫及。其实,小说并无一处实写沙子龙展露武功。只是开头写了一句:平生创出“神枪沙子龙”五个字,在西北走镖,二十年没遇着对手;结尾处写了一句“沙子龙关好了院门,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也就是说,作者对沙子龙的武术功夫,几乎全是虚写。其实,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所谓“真人不露相”,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中国道术(包括武术),达到至高绝佳的境界,是只可意会,无法言传的。但沙子龙的武术确实是达到了至高绝佳之境界的。

中国的几千年不断的传统人文精神血脉,无外乎儒道两家(禅学是儒道释合流的产物)。东方至高的道术境界,其精神内涵,无外乎儒道互补。外儒内道,达到圆融浑一完美统一的境界,道术也就修成了正果。沙子龙可以说是修成了正果的高人。

过去二十年,沙子龙可以说是“达则叱咤风云,兼济天下”;如今,沙子龙可以说是“穷则敛气守节,独善其身”。沙子龙是有信仰有崇尚的。国术不仅是他的武艺,国术内在的人文精神更是他的灵魂信仰、精神支柱。时运不济时,他怎忍任它沦为街头杂耍,他怎能丧失气节,与污浊同流!细察沙子龙其人,白昼黑夜,判若两人。白日里其所作所为如道隐之士,随缘任运,和光同尘,自然无为,与世无争。夜深人静的时候,则关起门来,回想当年纵横天下的威风,演练他的五虎断魂枪。这分明是个铁骨铮铮的武士,有一种不屈抗争的儒家精神。这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境界,恰如前述古诗所示的国术至高境界:至坚至刚,却以至柔至润之性相出之;至真至实,却以至虚至幻之性相显之;似虚还实,无处不是刀光剑影;似幻还真,寒光闪处物无一存;静而圣,无物能伤其皮毛;动而王,攻敌而无往不胜。

谈到他的不传枪法,论者多有贬抑,众口一词说他自私保守,抱残守缺。你让他传给谁?传给王三胜,任他至尊至爱的国术绝技,沦为王三胜之流唬人混世的玩意儿?传给孙老者又如何?这个不识时务的倔老头儿便是得了这枪法,哪里又经得起洋枪一个弹丸儿?败在洋枪之下不也是亵渎了国术绝招?所以沙子龙叹一口气说:“那条枪和那套枪都跟我入棺材,一入棺材!”字里行间听得到楚霸王项羽的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哪里放得下他的至爱虞姬?沙子龙哪里放得下他的至爱五虎断魂枪?时运不济啊,时运不济奈若何!都说他的不传枪法是由于心灰意懒,我想读者应该从“不传,不传”的叹息中听出弦外之音:“要传!要传!”只待时来运转,国术重登大雅之堂,为光大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大显身手的时机来临时,沙子龙必然会传,当然要传!否则他一夜夜演练那五虎断魂枪干什么?

说老舍写《断魂枪》与鲁迅写《阿q正传》一样,是为了批判国民的劣根性;说老舍对沙子龙与鲁迅对阿q一样,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根本是牛头不对马嘴。鲁迅对阿q,是嬉笑怒骂,极尽讽刺鄙薄之能事。老舍对沙子龙,却是极为同情,尊崇赞赏有加。比之王三胜、孙老者,谁都看得出,作者的至爱在沙子龙。老舍同情沙子龙的生不逢时,满腔热情地将他写成了一个时代悲剧的英雄角色。他尊崇他的恪守气节,不与污浊同流;赞赏他的静待时机和不屈的抗争精神。阿q身上体现的纯属传统文化的负面性,沙子龙身上体现的基本上属于传统文化的正面性。阿q是个负面形象,沙子龙基本上属于正面形象。1234567891011

科技是全人类公用共有的武器,是每个民族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都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而各民族传统文化中不绝的人文精神,是民族的个性所在,是民族的灵魂依托。不能将科技和人文精神放在一个社会物质功利平面上作比较。更不能把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与国民劣根性混为一谈。老舍写作《断魂枪》的初衷,肯定不是批判沙子龙身上的所谓国民劣根性。但前面所引话语确为老舍所言,却不是1935年写作《断魂枪》时所言,而是后来在某种意识形态压力下对作品主题意蕴的追认。

(李满《名作欣赏》XX.8)

教学建议

1.教学程序的建议

(1)老舍的生平和创作概况;

(2)老舍笔下的市民世界;

(3)《断魂枪》赏析;

(4)老舍的语言艺术。

2.课外阅读的建议

老舍的短篇小说有着精美的构思,可阅读《月牙儿》《微神》等作品。另外,阅读《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小说。

3.课外作业的建议

老舍对北京市民世界比较熟悉,他的小说不像有的主流作家,以阶级意识为尺度臧否人物,而是把笔触深入到文化层面,揭示更深层的内容,避免了简单化、脸谱化的缺陷。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分析老舍小说的文化批判意义。

4.教师备课的建议

对一些老作家的研究,容易陷入僵化。在教学中,注意介绍最新研究成果,以求和当前学术研究对接。近年有研究者跳出以往研究框框,关注老舍笔下的女性形象。教师可以查阅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在教学中向学生略做介绍。

5.课堂教学目标的建议

基本目标:

(1)理解《断魂枪》的对话艺术;

(2)孙老者和王三胜对塑造主要人物沙子龙形象的意义。

老舍是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通过学习,在达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课外阅读,达到高一级目标:

(1)老舍的语言艺术:通俗、幽默等特点及其表现;

(2)老舍作品的文化批判意义。1234567891011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893.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