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视频]九上《最后一次演讲》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最后一次演讲》教案6
教学目的
1.了解演讲的一般要求。
2.理解演讲是心灵的表白。
3.体会口语强烈的感情色彩。
教学重点:
掌握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
揣摩关键词句的内涵。通过朗读增强语感。
教学过程:
    1.注音释义:
挑拨离间(jiàn):搬弄是非,破坏团结。
赋予:给予。
卑劣(liè):卑鄙恶劣。
蛮横(mán    hèng):(态度)粗暴而不讲理。
光明正大:形容襟怀坦白,行为正派。
    辩字组词:
 厉:严厉       恰:恰巧       拨:挑拨         赋:赋予
 励:奖励       洽:洽谈       拔:选拔         斌(bīn):同“彬”。
    反义词:
光明正大──偷偷摸摸       光荣──无耻        光明──黑暗
    2.内容主旨:
学习这篇讲演稿,要注意的第一个问题是:这是一篇即兴讲演,是特殊背景下所作。
抗战胜利以后,蒋介石调动200万军队准备进攻解放区,并加紧对国统区的法西斯统治,内战的阴云笼罩大地。
1945年11月25日晚,西南联大、云南大学等校师生在国民党军警的枪声中召开大会,反对内战,呼吁和平。闻一多参加了大会。11月26日,昆明31所大中学校宣布罢课抗议反动派暴行,提出一系列民主要求。12月1日,数百名特务和军人袭击四所大中学校捣毁教具,劫掠财物,用铁棍、刺刀和手榴弹残害爱国师生,制造了“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为烈士的灵堂送去挽联并在会上发言。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定了《停战协定》。2月10日,重庆各界举行庆祝大会,国民党特务前来捣乱,郭沫若、李公朴等60多人被打伤。3月17日,闻一多参加为“四烈士”举行的出殡公葬活动,参加游行、路祭,并在入殓典礼上致词。4月17日,闻一多任社长的《民主周刊》发表时事评论,严正批判蒋介石。其后不久,国民党“悬赏250万元购买闻一多的头颅”。闻一多不怕反动派恐吓,坚定地表示:“我留在昆明一天,就要战斗一天”。
7月11日晚,反动派暗杀了杰出的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闻一多带病主持李公朴的丧事。这时,闻一多的处境非常危险,许多消息表明,国民党特务下一个暗杀的对象就是闻一多,可闻一多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未予理睬,没有躲避。
7月15日上午,李公朴治丧委员会在云南大学召开大会,请李夫人报告李公朴遇难经过。闻一多准时参加会议。李夫人发言泣不成声,混入会场的特务却起哄扰乱,公开挑衅。为防止意外,事先约定闻一多不作讲演,但此时他难压怒火,拍案而起,即席发表演说,即“最后一次讲演”。
当天下午5时,闻一多在参加完“李公朴先生被害事件记者招待会”回家的路上即遭暗杀。
了解了这一背景,就懂得了这充满昂扬的战斗激情、富有极大鼓动性、震憾力的讲演,绝不是书桌前冥思苦想的产物,不是写作技巧的产物,而是对反动派恨之深,对人民、对祖国爱之切的结果。了解这一前景,也使我们懂得了演讲应是“言为心声”,演讲内容不仅应是正确的,而且应是自己真实的思想感情的流露和抒发。123
学习这篇讲演稿,还应了解本文的结构和中心。
本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段):高度赞扬了李公朴和昆明人民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的精神,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揭露了其虚伪的本性。
第二部分(4、5段):剖析国民党反动派的虚伪本质,指出人民必胜,光明就在眼前。
第三部分(6~12段):号召昆明人民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斗争,并表达自己为正义而献身的决心。
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的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3.写作特点:
本文语言的口语,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其表现如下:
(1) 运用近义词、反义词使感情色彩强烈。如第一段中用“打”、“杀”、“暗杀”等近义词,揭露了敌人的暴行,使语言富于变化,表达了演讲者对特务暴行的憎恨。第二段用“无耻”和“光荣”这对反义词,词义上的鲜明对比,增强了语言的感情色彩,表达了演讲者分明的憎爱感情。第五段用“光明”和“黑暗”这对反义词,表明了演讲者冲破黑暗,争取光明的强烈思想感情。
(2) 运用感叹句、反问句、递进句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如第四段“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连用反问句和感叹句,指出了特务们的可耻下场,表达了强烈的憎恨感情。第一段“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的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的来暗杀!”用递进复句,步步紧逼,增强了揭露敌人的力量。
(3) 运用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使感情色彩强烈。如第二段“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既用反复修辞方法揭露敌人的无耻,又用对比方法突出李公朴先生为进步事业而死的光荣。第五段“你们杀了一个,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用“一个”和“千百万”对比,突出人民的力量,打击敌人,对未来充满信心。
(4)运用语调抑扬顿挫的变化来表达感情色彩。如第一段“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为什么要打要杀,……”第二段“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后声,……)”。
重点语段研读
语段:第五段。
分析:本段的中心是:“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围绕这个中心,先指出“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并列举事实证明。然后又与世界和历史联系起来,用希特勒、墨索里尼为例,强调反人民的势力终会被人民毁灭,从而强调国民党反动派必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这段对特务的称呼由“他们”改为“你们”,表明讲演者大无畏的精神和愤怒的感情,用“你们”直斥敌人,痛斥色彩更强烈。
“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用双重否定的感叹句式更有力地表现了痛斥敌人的感情。
【资料窗】
演讲是一种在公开场合,用口头语言宣传自己的主张的最简便易行的方式。
要进行演讲就要做到如下准备:
一、明确演讲的观点。演讲要提出自己的主张,让别人接受自己的主张,就应使自己的主张正确、鲜明、突出。正确才有力,鲜明、突出才易理解。
    二、围绕主题选择材料。观点确定后,就应该为自己的观点找寻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事实胜于雄辩。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道理讲得透才能服人。道理论据包括人们公认为正确可行的道理、格言、原理、定律等。论据典型、生动、丰富,才能使人耳目一新。123
    三、安排好演讲的层次。清晰的思路、层次有利于听众抓住要点,理解演讲的内容。
    四、反复推敲语言。演讲的语言应做到:(1)口语化,通俗易懂。(2)生动化,活泼风趣,富于感染力。(3)精彩,富于哲理,耐人寻味。(4)用词、色彩、句式、语气语调恰当,为表明主语、表达感情服务。
    五、仔细设计服饰与手势。服饰和手势都应因演讲内容和听众而定。服饰应整洁、庄重、自然;手势应自然、亲切,应和内容与演讲者的情绪而定。
在演讲时还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注意语言环境。语言环境主要指听众。演讲语言应根据听众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而定。还要注意根据会场的大小、室内室外、扩音效果决定演讲的音调和高低。
二、语言亲切,声音柔和。语言亲切指不要傲视一切,也不要自卑;不要感到有力而声高,也不要觉得紧张而低颤。
三、从容镇定,遇“变”不慌。
四、观察反应,及时调整。演讲者应时时留意听众的反应,并根据听众的反应而调整自己演讲的内容及语言。
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应放在对演讲辞的了解和闻一多的爱国及大无畏的精神上。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851.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