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同步训练题_《老山界》同步训练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结合语境理解关键句子的含义。

注意逻辑思维常规

身临其境,深入作品,感受作者心理

联系本文表达作用,与主题结合思考。

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注意限定字数,回答简洁。

对于这样的小型写作训练,抓住主旨句,谈自己读后所受启发,要有一定价值更好。)

(一)细读“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这一精彩片断,完成下列练习。

1.“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又是”改为“还有”行不行?为什么?对这句话有下面四种理解,你同意哪一种。

a.声响有的来自极远的地方,有的来自极近的地方,有的是极洪大的,有的是极细切的。

b.有的声响既是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有的声响既是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c.有的声响分明来自远处,很低微,但是由于地处山谷,环境寂静,听起来仿佛近在咫尺,十分响亮;有的声音,分明起自近处,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叠,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

d.有的极远的声音,听起来仿佛就在近处;有的极洪大的声音,听起来仿佛又很细切。

2.①像春蚕在咀嚼桑叶,②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③像山泉在呜咽,④像波涛在澎湃。①与③调一个位置为什么不好?

(二)细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1.“望”与“看”的用法有没有区别?

2.“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一句表达作者什么心情?

3.“一步一步”包含什么意思?

4.这两段景物描写,暗示了老山界山路的特点:________老山界山势的特点:________

 

5.这两段景物描写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

a.使人们对登山奇观留下深刻的印象。

b.使人们对行军队伍拉得很长留下深刻的印象。

c.使人们对红军不怕山高路险的革命豪情留下深刻的印象。

d.使人们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形势留下深刻的印象。

 

 

(扬州中考题)

①巍峨的大山,穿着威严的华装,显示它至高无上的存在和生命的永恒。跳跃的山溪,一路嬉闹喧哗,唱着歌儿,从大山的脚下流淌而过。大山觉得她有点儿玩世不恭。

②大山说:“你就不能安静点吗?”小溪说:“那我的生命就结束了。”

③大山不以为然:“湖姐姐也是水,她庄淑贤雅,像个大家闺秀,你怎么总是疯疯癫癫地乱蹦乱跳?”小溪回答:“她是被你锁在山环里的一泓漂亮的死水,永远流不出山峦的闺幔。我不喜欢做姐姐的叠影。”

④“湖里有片片白帆,”大山说,“还有游人的彩艇。”“可是姐姐快乐吗?”溪水询问大山说,“我怎么总听不见她的歌声?”

⑤“她的日子过得比你安闲多了。”大山以洪亮的声音回答,“多少游人流连忘返,多少照相机为她的倩影拍照。”溪水在乱石中蹦跳着,对着大山咯咯地笑了:“她自由吗?她能像我这样无拘无束地撒欢吗?她知道山外世界的色彩吗?她——”

⑥大山怏怏不快地打断了小溪流的话:“你要的是哪家的自由?你疯疯癫癫地要流淌到哪儿去?你诞生在大山脚下,就该有山的遗传基因。我站在这儿一动不动,与天上的日月星辰为伍,已经有几千年了。我看见只有咱们这座大山的后代,最安分守己,最克己让人,最文明古老,最恪守山规。”小溪依然笑着,一束束浪语向大山提出质询:“你是挺高的,高得可以和天空媲美。可是您知道月亮上有飞船着陆过吗?你知道你头上有‘太空行人’经过吗?”12

⑦大山仿佛得了聋耳症,反问脚下的小溪说:“你说什么——你说什么——月亮上只有捣药的兔儿和嫦娥,什么时候有过‘飞船’落脚?几千年来,除了太阳、月亮、星星和云彩出现在我的头顶之上,再没有别的东西比我高了,哪儿有过什么‘太空行人’?”“您确定是太老了。”小溪的歌声里出现了几分忧伤,“只知采集昔日天地日月之精华,不知吸吮今日宇宙天穹之甘露,这样下去,您的灵魂会枯萎的,直到没了大山的魂魄!”

⑧大山火了,向小溪狂叫道:“站住——你给我停下奔跑的脚步!”小溪被大山的施威吓哭了  每束跃起的浪花,都是她晶莹的泪雨。是的,她生于斯,长于斯。山表里不断奔涌而出的泉水,是生养她的母体,沟壑中阻挡她的嶙峋怪石,又赋予她一往无前的勇气。但是,像远祖大山那么僵直、一动不动地站立,与其说活着,还不如说已经死去。因而,她泪花飞溅地向大山告别说:“不,我没有姐姐的安分,我向往山外的江,山外的河——我要和流淌着的大江、大河并网挽臂,在流动中燃烧自己,发热,发电,发光!”

⑨大山愤怒了,向小溪发出最后告诫:“你知道吗,大江大河最后的归宿是大海,那你就完全没了‘大山家族’‘山不可移’的本性了!”“只有流动,生命才能永恒。”小溪的泪水化作摇撼山岳的涛声:“再见吧——我的远祖——”

(选自从维熙《面对秋阳》,有改动)

1.依次写出文中表现大山对小溪不满情绪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概括大山与小溪的外在特征和内在性格。

 

 

3.说说你对“您确实是太老了。”这句话的理解。(不要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对大山与小溪一问一答的描写,揭示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

b.文中侧面写“湖姐姐”“庄淑贤雅”,意在说明不同的自然景物具有不同的特点。

c.第(8)段写小溪的来历是为了说明小溪向往山外并不意味着背叛自己的祖先。

d.“再见吧——我的远祖——”是在告别守旧,体现了小溪冲破保守势力的勇气。

 

5.作者在文中说“只有流动,生命才能永恒”,请就这句话谈谈自己的感想。(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又是”改为“还有”不行。“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宏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又是”表现了声音的“不可捉摸”,反映了一种特有的自然现象和人生的主观感受,改为“还有”,意味着确有几种声音,与“不可捉摸”就矛盾了。

比较正确的理解是c。a意味着有几种“可捉摸的声响”并存,b语焉不详,令人费解,d同样未能说清楚声响不可捉摸的原因,c的理解比较科学,说得也比较清楚明白。

2.①与③调一个位置不好。四个“像”其实可分为两组,一组以动物作比,一组以水流作比,两组在比较声音方面,都是一小一大,表现了听觉上或小或大的两种“不可捉摸”的感受。如果①与③对调,就不能表现听觉上的矛盾感受。

(二)1.“望”,是向远处看。第一段话中,作者在山脚下,向上看用“望”;第二段话中,作者在“之”字拐的路上,向上、向下看用“看”。

2.“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用一种赞赏的口吻,表达了作者豪迈、喜悦的心情,反映了红军在艰难征程中昂扬奋发的精神境界。

3.“一步一步”包含着一步就是一步,不可跨跳,每一步都很小心、艰难的意思。

4.老山界山路的特点:曲折。

老山界山势的特点:陡峭。

5.c。a停留在对这两段话字面的理解,b的理解比a还要浅,d的理解架空而不切文章实际。

1.“不以为然”、“怏怏不快”、“火了”、“愤怒”。

2.大山  外在特征:巍峨、威严、僵直;内在性格:顽固、保守、自负、专制。小溪

外在特征:活跃(活泼)、机敏;内在性格:向往自由、勇于突破(无拘无束)、理解生命

3.要点:①这句话的字面意思,你的年纪太大了。  ②言外之意:你太愚昧无知了。思想太落后了、太顽固保守了。

4.b

5.略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409.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