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业题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7-1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作业题
   [单元温馨提示]
   同学们,当你打开这份试卷的时候,老师相信你的精神世界已经得到了一次提升,感受到了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请拿起手中的笔,展示自己的才华吧!
   语基检测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看看你积累了多少?]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_(wù)
   ②向我的朋友强_(guō)不舍
   ③一_(póu)黄土
   ④繁_(yǎn)子孙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断章取义 佝偻丈人承蜩 不二法门 良师益友
   b. 亵读 媚上欺下 浩翰无际 化为乌有
   c. 不屈不挠 克尽职守 恼羞成怒 忐忑不安
   d. 廓然无累 方纳圆凿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3.填充。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子)
   ②黄河之水天上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
   ③你认为雨果《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一文最有激情和富浪漫色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阅读下面这首咏物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①根据诗意,你认为这首诗赞美的对象是___________
   ②这首诗表现了描写对象的哪些特点?
   
   ③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你认为作者通过所咏之物要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
   
   5.2006年4月15日,中国台湾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一行在北京香山拜谒孙中山衣冠冢,并题词:“青山有幸伴中山,同志无由忘高志”。试回答:
   ① 题词的下联与孙中山的哪两句话有关?题词表达了连战当时的什么心情?
   
   ② 题词仿用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副对联。这副对联出自何处?“忠骨”、“佞臣”分别指谁?
   
   美文赏读苑[与美文相伴,可以提升人的境界,驻足于优美的文字中,你定会有如沐春风的享受,引起你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特殊感悟。]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一)
   [甲] 傅雷家书(节选)
   1955年1月26日
   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的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一半*人力,一半*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1234
   [乙] 毛泽东给儿子的信
   岸英、岸青二儿:
   很早以前,接到岸英的长信,岸青的信,岸英寄来的照相本,单张相片,并且是几次的信与照片,我都未复,很对你们不起,知你们甚念。
   你们长进了,我很喜欢的。岸英文理通顺,文字也写得不坏,有进取的志气,是很好的。惟有一事向你建议,趁着年级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读些政治。政治是要读的,但目前以潜心多习自然科学为宜,社会科学辅之。将来可以倒置过来,以社会科学为主,自然科学为辅。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人家恭维你抬举你,这有一样好处,就是鼓励你上进;但有一样坏处,就是易长自满之气,得意忘形,有不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危险。你们有你们的前程,或好或坏,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我不想干涉你们,我的意见,只当作建议,由你们自己考虑决定。总之我喜欢你们,望你们更好。
   岸英要我写诗,我一点诗兴也没有,因此写不出来。关于寄书,前年我托西安林伯渠老寄了一大堆给你们少年集团,听说没有收到,真是可惜。现斟检一点寄上,大批的待后。
   我的身体今年差些,自己不满意自己;读书也少,因为颇忙。你们情况如何?甚以为念。
   毛泽东
   1941年1月31日
   6.《傅雷家书》用了“涕泗横流”这一成语,其中“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意思,成语“_____________ ”中的“涕”也是这个意思。
   7.《傅雷家书》中为什么说“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阐述。
   
   
   8.有人认为毛泽东在家书中提出年轻人不须读政治的看法,你对这样的解读同意吗?为什么?
   
   
   
   9.将两封家书作比较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① 傅雷和毛泽东对子女的健康成长都很关心,其中有一个方面两人都提到了,傅雷对儿子在这方面的表现分外高兴,毛泽东则道出了语重心长的告诫。两位名人共同关注的是哪一方面?请结合原文作简要阐述。
   
   
   
   ② 毛泽东在信中说子女的成长“决定于你们自己及你们的直接环境”,傅雷则说“一半*人力,一半*天赋,但只要坚强……”。
   你认为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还是统一的?你还有什么新的看法?回答时要说说理由。
   
   
   
   (二)
   微 笑
   [法]哈诺•麦卡锡
   西班牙内战时,我参加了国际纵队,到西班牙参战。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我不幸被俘,被投进了单间监牢。 
   对方那轻蔑的眼神和恶劣的待遇,使我感到自己像是一只将被宰杀的羔羊。我从狱卒口中得知,明天我将被处死。我的精神立刻垮了下来,恐惧占据了我全部身心。我双手不住地颤抖着伸向上衣口袋,想摸出一支香烟来。这个衣袋被搜查过,竟然还留下了一支皱巴巴的香烟。因为手抖不止,我试了几次才把它送到几乎没有知觉的嘴上。接着,我又去摸火柴,但是没有,都被搜走了。1234
   透过牢房的铁窗,借着昏暗的光线,我看见一个士兵。他没有看见我,当然,他用不着看我,我不过是一件无足轻重的破东西,而且马上就会成为一具让人恶心的尸体。但我已顾不得他会怎么想我了,我用尽量平静的、沙哑的嗓音一字一顿地对他说:“对不起,有火柴吗?”
   他慢慢扭过头来,用冷冰冰的、不屑一顾的眼神扫了我一眼,接着又闭了一下眼,深吸了一口气,慢吞吞地踱了过来。他脸上毫无表情,但还是掏出火柴,划着火,送到我嘴边。
   那一刻,在黑暗的牢房中,在那微小但又明亮的火柴光下,他的目光和我的目光撞到了一起,我不由自主地咧开嘴,对他微笑了一下。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对他笑,也许是因为两个人离得太近了,一般在这样面对面的情况下,人不大可能不微笑。不管怎么说,我是对他笑了。我知道他一定不会有什么反应,他一定不会对一个敌人微笑。但是,如同在两个冰冷的心间,两个人的灵魂撞出了火花,我的微笑对他产生了影响,在愣了几秒钟后,他的嘴角开始不大自然地往上翘。点着烟后,他并不走开,他直直地看着我的眼睛,露出了微笑。
   我一直保持着微笑,此时我意识到他不是一个士兵,一个敌人,而是一个人!这时,他也好像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我。他的眼中流露出人性的光彩,他探过头来轻声问:“你有孩子吗?”
   “有,有,在这儿呢!”我用颤抖的双手从衣袋里掏出皮夹,拿出我与妻子和孩子的合影给他看。他也赶紧掏出他和家人的照片给我看,并告诉我说:“出来当兵一年多了,想孩子想得要命,要再熬几个月,才能回一趟家。”
   我的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涌,我对他说:“你的命可真好,愿上帝保佑你平安回家。可我再也不能见到我的家人了,再也不能亲吻我的孩子了……”我边说边用脏兮兮的衣袖擦眼泪、鼻涕。他的眼中也充满了同情的泪水。
   突然,他的眼睛亮了起来,用食指贴在嘴唇上,示意我不要出声。他机警地、轻轻地在过道巡视了一圈,又踮着脚尖小跑过来。他掏出钥匙打开了我的牢门。我的心情万分紧张,紧紧地跟着他贴着墙走,他带我走出监狱的后门,一直走出了城。之后,他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往回走了。
   我的生命就这样被一个微笑挽救了……
   (摘自《春风•意林》2004年第7期) 
   10.对“这时,他也好像完全变成了另一个人,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我”这一句中的“另一个人”“另一角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不再是充满敌意地看守死囚的士兵
   b.“他”已改变了“冷冰冰”、“不屑一顾”的态度
   c.“他”已改变了对战争性质的看法
   d.“他”对“我”已有了同情心
   11.简述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功能.
   ①在愣了几秒钟后,他的嘴角开始不大自然地往上翘。
   
   ②他也赶紧掏出他和家人的照片给我看,并告诉我说:“……要再熬几个月,才能回一趟家。”1234
   
   12.文中两次写到“我”的手颤抖,所表达的心情是否相同?试作简述。
   ①我双手不住地颤抖着伸向上衣口袋……
   ②我用颤抖的双手从衣袋里掏出皮夹……
   
   13.如果用一句话表达文章深刻的立意,最适合的一项是 [ ]
   a.一个微笑挽救了一条生命
   b.微笑能冰释宿怨,化解仇恨
   c.敌我关系能在共有的亲情中消除
   d.微笑能唤起人性,唤回博爱
   14.文章对士兵的眼睛、眼神作多次描写,前后照应,且符合人物的心理、思想发展逻辑。请找出3处,并作简要分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对微笑,很多人用优美的语言赞颂。根据你的生活体会仿写两句话.
   微笑是和煦的春风,能融化严冬的坚冰;
   微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创新吧[这是一块自由而广阔的天地,请以你的真实体验、丰富情感、独到见解,向老师展示你的才华吧!]
   16.最近,德国农学家苏力贝克发现:凡在黑暗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是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发芽率高达80﹪,约为前者40倍之多。这是为什么呢?苏力贝克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绝大多数野草种子再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即使是短至几分之一秒)的刺激,便难以发芽。读了这则材料,你有没有想到人生的黑夜呢?
   请以“给人生黑夜一缕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友情提示:对话题可理解为“一缕希望的光,一缕自信的光,一缕面对生活微笑的光”等,其意义是:这一缕又一缕的光,看似微弱,但它影响的,却是人的一生。)
   【情智再闪烁】
   •学习本单元我最大的收获是: 
   •我认为本单元的易错之处在:
   •我认为今后尚需努力之处在: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402.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