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电影】《安妮日记》教案2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1、深刻了解德国纳粹给人类造成的灾难。
2、学习日记的写法,利用日记记下自己的心灵轨迹。
教学设想
1、学习安妮在困境中从不绝望、满怀理想的积极的人生观。
2、围绕“战争与人”的话题写一篇日记。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做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这本日记是安妮遇难前两年藏身密室时的生活和情感的记载。作为一名成长的少女,她在日记中吐露了与母亲不断发生冲突的困惑以及对性的好奇。在种族歧视和战争迫害的社会大环境中,藏匿且充满恐怖的密室生活,在她朴实流畅的笔下,深深地揪动着每一个读者的心,因此,《安妮日记》不仅仅是一名成长中的少女的心灵独白,更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
二、走近作者
安妮是德国犹太人,为逃避纳粹大屠杀,安妮一家到荷兰避难。后来,中立的荷兰也被德军占领。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安妮等人一直躲藏在阿姆斯特丹一所房子的密室里。安妮以她14岁少女的眼光记述了这段苦难煎熬的岁月。
随着盟军捷报频传,安妮一家一度深信苦尽甘来的日子不远,熟料盖世太保却先一步得到密报,将他们抓进集中营。隔年安妮因伤寒在集中营里病逝,此时距离德军投降仅一个星期。
1947年,死里逃生的安妮父亲将她遗留的日记付梓出版。
这本日记已转译成54种文字,共印刷3000万册。
她避难的房子已辟为安妮故居博物馆,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缅怀那不堪回首的人类悲剧。
kro电视台女发言人莫尼克说,“我们知道她不是荷兰人,但提名委员会认为她为荷兰作出了贡献。而且,很多人都赞成安妮当选荷兰伟人。”
安妮故居博物馆女发言人帕特里夏说,不论安妮是不是荷兰人,都丝毫无损于她是荷兰一部分的事实。因为“她的遗产属于荷兰,她的日记用荷兰语写成”。
三、关于《安妮日记》
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起初,她这日记是纯为自己而写。后来,1944年有一天,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杰瑞特·波克斯坦(gerrit
bolkestein)在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搜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的苦难生活的目击报导,公诸大众。他特别提到信件与日记,作为例子。
安妮收听到这段话,为之动心,于是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要根据她的日记出版一本书。她这就开始将她的日记加以改写、编辑,润饰文字,删去她认为不够有趣的部分,并且靠回忆增加一些内容。同时,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记。学术界编纂的《安妮的日记:评注本》(the diary of anne frank:the critical edition,1989),将安妮第一次写成、未经整编的日记称为a版,以别于第二次所写、经过整理的版本,这第二种版本,一般称为b版。安妮日记的最后一则,所标的日期是1944年8月1日。1944年8月4日,藏在“密室”(secretannex)的八个人被德军逮捕。蜜普·吉斯与贝普·弗斯库吉尔,也就是在同一幢建筑工作的两位秘书,发现安妮的日记散落一地。蜜普·吉斯将这些纸页收好,藏在一层抽屉中,未加阅读。战争结束,安妮被证实已经过世,她便将这批日记交给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ottofrank)。 123
奥托·弗兰克斟酌许久,决定完成女儿的宿愿,将日记出版问世。他从a与b版中选材,编成篇幅较短的一种版本,后来称为c版,全世界读者历来读到的《安妮日记》(thediaryofayounggirl)就是这个版本。
奥托·弗兰克选材的时候,根据了几项标准。首先,篇幅必须精简,以便符合荷兰出版公司那套系列要求的规模。其次,安妮笔下与她自己的性事
有关的文字也要删除,安妮日记首度问世的时代,也就是1947年,公然将性事付诸笔墨,不大合俗,在青少年读物里尤属不宜。最后,出于尊重死者,日记中对奥托的亡妻及“密室”中其他人有些失敬之处,也未予刊行。安妮开始写日记是十三岁,停笔时是十五岁,对自己的一切好恶都直言无讳。
奥托·弗兰克1980年辞世,遗言将女儿日记手稿赠予设在阿姆斯特丹的“荷兰国家战争档案研究所”。由于这批日记出版以来,其真实性一直有人质疑,战争档案研究所下令彻底调查,证明真实性毫无可疑后,将日记全文连同巨细靡遗的调查报告一并出版。这个评注版不但包括a、b、c三个版本,还收入弗兰克家族的背景资料、这家人被逮捕与发配的始末,以及安妮的笔迹研究、笔迹研究所用的资料,一应俱全。
奥托·弗兰克的遗产由坐落在瑞士巴塞尔的“安妮·弗兰克基金会”继承,该会因此也拥有他女儿的版权。该会后来决定为日记推出一种增订的新版本,供应一般读者。无数读者得识安妮的日记,原是奥托·弗兰克所编版本之功,我们这个新版本也无损旧版之美。新版本的编辑与增订工作,由作家兼翻译家米里亚姆·普雷斯勒(mlirjampressler)担任,从安妮的a与b两个版本取材,对奥托·弗兰克的内容加以补充。本版已获得安妮·弗兰克基金会批准,内容大约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希望能让读者更了解安妮的内心世界。
安妮撰写其日记的第二版本(b版)时,为里面的人物使用了假名。她本来想称自己为安妮·欧理斯(anneaulis),后来又想以安妮·罗宾(annerobin)自名。奥图为其家人使用真名,其余人名则依照安妮的心意。
这么多年来,在“密室”里协助这家人的几个人,其真名已众人皆知,我们这个版本因此使用他们的真名,因为我们现在应该让他们以真名实姓居功了。至于其他角色,则仍用“评注本”中的假名。对于不愿曝光的人士,我们则使用战争档案研究所为他们取定的姓名字头缩写。
读者不妨记住,我们这个新版本有许多是以安妮十五岁时写下的b版为根据。安妮有时候会回顾从前,为某则日记写下几句评语。这些评语,我们都以与正文不同的字体清楚标识。安妮拼字与其他文字上的疏误,我们也代为改正。除此之外,本版文字都忠于安妮的原作,因为这是历史纪录,多事编派与澄清都是不宜的。
四、关于“那个时代”
希特勒上台之后,在全国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德国的排犹是全民性的,虽然有许多德国人不同意驱逐犹太人,但是在全民一致的行动浪潮下,这种声音很微弱。安妮十三四岁,本当生活在阳光和歌唱中,但是为了躲避迫害和杀戮,她躲进了密室,失去了自由。能否活着走出密室,能否像普通姑娘一样获得幸福和爱情,安妮比一般的女孩考虑得更加迫切。法西斯剥夺了她在阳光下散步的权利,但是无法剥夺她梦想和思考的权利。《安妮日记》所告诉人们的是一位少女如何在战争状态下面对种种迫害的经历。节选部分的内容,突出表现安妮在不幸生活中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123
五、文本研习
问题设计1、安妮遭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却没有想到过仇恨和报复,只希望人类永远不再有战争。她为什么会这样想?她的日记传达了怎样的感情?
指导:她指导自己所遭受的苦难都是战争造成的,而报复只会增加仇恨,让战争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安妮有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她的日记传达了对战争的憎恨和对和平的向往。
问题设计2、安妮认为:“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指导:尽管战争仅仅是极少数人的意志,但是战争的进行依靠的毕竟是大众,如果大众能觉醒,认清侵略战争的真实目的,如果大众能克服狭隘的民族主义,如果大众不屈从于专制集团的利益,战争是有可能被制止的。
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日法西斯蒙蔽了他们的人民,而战争结束后,这两个民族人民对侵略战争的反思有很大的差距,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如果仅仅把战争罪恶归咎于统治阶级,就无法实现民族的反省,人民没有反思,也就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战争的再次发生。
问题设计3、人类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是什么?
指导:人类制止战争,实现和平的途径,首先基于对人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认识到和平发展是人类进步的唯一道路。
问题设计4、安妮虽然无法回答却一直在思考战争的根源,并且认为“除非所有人没有例外都经历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你是否赞同这一见解?为什么?
指导:(1)这里强调“所有人”,照应了前文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战争发动者的罪过一样大这一见解;说明要接受蜕变的是所有人。而非几个战争狂。
(2)这里的“蜕变”是个比喻的说法,意思是说所有的人都必须彻底改变思想,认识到战争是所有参加侵略行为的人的罪行,并且每一个侵略者和被侵略者在接受着它无情的折磨,所以无论罪行大小,思想根源是一致的,不蜕变这种内在的思想根源,人类迟早还要受到战争狂魔的迫害。
问题设计5、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试分析其好处。
(1)炸弹又如雨一般落下来。
指导:说明炸弹的密集。
(2)我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唱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
指导:小鸟的力量何其柔弱,突出了我的弱小。
(3)大片乌云像一堵穿不透的墙一样挡在我们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还压不过来。
指导: 战争的烟云太厚重了,可以看出在战争面前普通人的弱小和无奈。
上一篇:《安妮日记》教案1
下一篇:《安妮日记》教学设计3
123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277.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详细阅读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详细阅读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详细阅读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详细阅读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详细阅读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