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海通handler|《海通精神》教案1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6-30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一事一议的议论文的特点与写法,掌握“扪、渺、栖”等字。
2 初步学会写一事一议的议论文,理出并把握事物间的联系点,顺理成章地发挥联想,展开议论。
3 体验“海通精神”的现实意义。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2.启发学生认识“海通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3.归纳出一事一议的议论文的一般模式。
二、教学过程
1、学习生字词。
(词语课文已有注释)
2.导人新课。
在日常生括中,我们会遇到、见到、听到各种事情,接触各样人物。对这些人和事,我们常会产生一些想法,想要发表一下看法,把这些想法看法写下来,就成了“一事一议”式的议论文。这里所说的“事”,除了自,己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还可以是由别人(包括书报、广播、影视等.)所提供的信息。而 “议”则是自己对这些人事、现象的认识、联想、议论。这类议论文常采用叙议结合的写法,一般由两大部分内容构成,先叙事,后说理。我们以往学过的《答卷》《拔河的启示》就属于这一类议论文。《答卷》先叙述一道幼智力游戏竞赛题——踩了别人该怎么办,再由此而议论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不文明行为。《拔河的启示》先叙述一场拔河此赛的情形,再阐述从中得到的启示:干什么事都要团结,要齐心。《海通精神》的写法也与这两篇文章大同小异。
3.自读课文,根据叙议的,将课文分成两大部分,并分别概括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第1至3段)介绍海通和尚修凿大佛的业绩,赞扬“海通精神”。
第二部分(第4、5段):联系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议论发扬“海通精神”的 现实意义。
4.读析课文。
(1)请一学生朗读第一部分,其余学生思考:
①找出这一部分中属于“叙”的内容。
②用扼要的语言概括“叙”的内容。
③在上述内容中,作者略写什么?详写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处理详略?
(明确:第1段与第2段的开头至“要钱一个没有”都以“叙”为主。这些“叙”主要介绍两项内容,一是写游览乐山,介绍乐山大佛的位置与雄伟;二是写游“海师洞”,介绍海、通修凿大佛的事迹。介绍乐山大佛时强调它“高与山齐”“拔地而起”的气势,隐含着对大佛的修凿者的钦佩之情,文章点到即止,未作铺叙。写游海师洞,见到海通像也是一笔带过乙,接着写海通修凿大佛之难一一是筹款难,二是与豪绅、官吏抗争难;文章详写这些“难”是为了突出海通精神的伟大。
(2)第3段写对海通的敬意。为什么“不起眼的小小山洞和海通托盘的塑像”会“远比乐山大佛高大”?这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明确:因为在海通身上体现了一种伟大的事业心与坚毅的精神,这是比乐山大佛还要高大的凛然之气,所以“只参观乐山大佛而不访问海师洞”就有负此行了。这段与第2段相照应,在结构上是全文由“叙”到“议”的过渡。)
(3)速读四、五段,并思考:
①什么是海通精神?
②具体说说作者由海通修佛联想到什么?
③海通修凿大佛同建设社会主义之间的联系点是什么?
④文章是如何展开议论的?
(明确:所谓“海通精神”就是伟大的事业心与坚毅不折的精神。作者由海通修凿大佛联想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业,因为这二 者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与坚毅不折的精神。第四段的,“无论干什么事业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就是二者的联系点。文章在点明“海通精神”的内涵后,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先从正面联系实际论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社会工程,各个岗位的同志都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再从反面分析缺乏事业心的表现及危害。文章列举三种人的表现:一种是有事业心的人;再一种是对工作敷衍塞责、对群众漠不关心,在个人利益上却费尽心机的人;还有一种是任意挥霍国家资财的人。后两种人与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是不相容的,他们的行为和海通精神截然相反。)123
(4)文章通过上述正反对此论述,推出了怎样的结论?
(明确: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从我们正在努力纠正不正之风考虑,作者认为“海通精神是值得大大发扬的”,这是全文的中心,也是作者写作此文的用意所在。)
5、课堂讨论:写作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明确:(1)先叙事后议论。叙事的目的是为议论提供“话题”,所以力求简洁、明了。
(2)由叙到议要有联系点。根据所叙之事,选一个合适的角度,找准切人口,进行深入的阐述。
(3)阐发议论要联系实际。发表议论可以联系现实社会生活,借助由此及彼的联想,进行由浅人深的议论。
(4)文章结构要完整。结束议论要力求与开头、中心甚至题意相呼应。
6、布置作业。
7、板书设计
(板书与讲读过程、课堂讨论同步进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分析习作:<不怕风险才能获得成功的果实》,进一步领会此类文章的写法。
2、写作一事一议式的议论文。
二、教学过程
1、简要复习上一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2.印发习作,布置思考(附后)。
3.学生自读、分析习作,然后师生共同讨论。
不怕风险才能获得成功的果实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其中一个小姑娘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
在同样带刺的花丛,她们能不能摘到花呢?假如玫瑰园允许她们摘一朵的话,恐怕第一个姑娘的失败是必然的,就像第二个姑娘的成功是必然的一样。
道理是一目了然的。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花与刺本来就同存共在,怕刺就永远领略不到花的美丽。只有不怕刺,才能摘到真正的花。如果我们再引深一步,可以这样说——只有不怕风险才能获得成功的果实。
为什么不怕风险才能获得成功的果实呢?这是因为,不怕风险本身就意味着具备了一种在战略上藐视一切艰难困苦的可贵精神。这样,人在遭到挫折或者打击的时候,就不至于垂头丧气,灰心失望,而能够处变不惊,奋斗不已,坚持既定的目标和必胜的信念,寻求更为妥切的应对良策,从而超越一个一个的障碍,就像那不怕刺的小姑娘一样,摘下成功的桂冠。
众所周知的诺贝尔,当年为了研制新型炸药,四年间进行了四百次试验均告失败,发生了许多意外事件。在一次爆炸中,他的弟弟和四个助手统统遇难,诺贝尔本人侥幸脱险。但是他并没有被这一切所吓倒,仍然继续着随时危及生命的试验,终于在1867年9月3日这一天获得成功。在科学的园圃,诺贝尔就是一牺牲,努力寻找夺取胜利的突破口。这样,我们在摘花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刺的伤害。
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到岛屿与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我们只有迎击风险,驾驭风险,才能通过勇敢的驰骋,获取成功的果实,奔向希望的绝顶。
那位被扎破手而却步不前的小姑娘,总有一天会明白这个道理的。
思考:
(1)文章先引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2)全文由此及彼的联系点是什么?
(3)作者是如何论述观点的?
(4)你觉得这一习作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本文根据材料,自选角度,展开议论,与课文同属于“一事一议”式的议论文。文章先引述了一对孪生姑娘对玫瑰园的不同看法。接着由此及彼联想到我们生活的大干世界,提出了二者的联系:“只有不怕刺,才能摘到真正的花”,“只有不怕风险才能获得成功的果实”。这也是作者所阐述的观点。围绕这一观点,先分析为什么不怕风险才能获得成功的果实,再举诺贝尔成功的例子来加以证明,又引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警语作结,表达了“我们”的决心。四、五、六,段分别采用说理论证、事实论证二引用论证,紧扣观点展开论述;有理有据,不容置疑。文章严丝密缝,处处照应开头所引的故事,最后以“小姑娘总有一天会明白这个道理的”收尾,显得条理清晰、结构完整。)123
11 根据文后参考题,任选一题,自拟题目,编写提纲。(教师做适当的点拨。)
1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修改提纲。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当堂完成“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二、教学过程
1.提出写作要求:叙议结合,结构完整
系实际,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说理方法。
说理清楚,能联
2.学生根据写作提纲,当堂完成作文并作初步修改。
3.从已完成的学生习作中选择一、二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当
堂讲评、集体评改。
学生根据写作提纲,当堂完成作文并作初步修改。
3.从已完成的学生习作中选择一、二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当
堂讲评、集体评改。

上一篇:《好兵不一定都当元帅》教案

下一篇:《海通精神》教案2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097.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