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心《观舞记》|《观舞记》学习要点

九年级语文教案 2016-06-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语文教案】

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出生于福州。父亲是一位开明的海军军官,童年在山东烟台度过七、八年,大海给她留下很深印象。1911年就读福州女子师范预科,1913年入京就读教会学校,形成其"爱"的哲学。192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她是五四文学运动中涌现的第一批现代作家中最知名的女作家之一。1919年以"冰心"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其后又发表了许多反映社会、家庭、妇女等问题的小说和宣扬"爱"的哲学的作品。同时写了许多散文,受泰戈尔影响创作散文集《繁星》、《春水》等。
  学习本文要掌握文中对舞蹈艺术的描写,学习语言形式及表现内容的特点。
  一、掌握如下字词:
  1、给下面红色字注音:
  咿哑(  ) 颦蹙(  )供养(  ) 惊鸿(  )
  粲然(  ) 嗔视(  )叱咤(  ) 极妍(  )
  2、解词:
  颦蹙:皱着眉头,形容忧愁的样子。
  粲然:笑容烂灿的样子。
  嗔视:生气地看。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惊鸿:惊飞的鸿雁,形容美人体态轻盈。
  二、学习课文内容:
  1、文章开头问道:"我应怎样来形容印度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作者没正面回答,你能从接下来的排比中找到答案吗?
  她们的舞蹈像诗、像画、像音乐、像雕塑一样美。
  2、文章从第11段才正式叙写"观舞"经过 ,前面铺叙的文字有什么作用吗?
  铺叙表达自己欢喜激动的心情,赞美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无法言状的美,为后文写舞蹈的美妙绝伦蓄势。
  3、作者从哪些方面表现舞蹈"飞动的美"?
  作者从身体、神态、服饰、心灵等方面来表现:
  光艳:秀丽的面庞;长眉、眼睛。未舞先有情。
  曼舞:长眉、妙目、手指、腰肢、髻花、褶裙、细步--从"轻云般慢移"到"旋风般疾转"。
  神韵:卡拉玛姐妹以神采飞扬的舞姿传神地表现?quot;离合悲欢"。
  4、在写卡拉玛姐妹出场前,先写"台中间小桌上供奉着一尊湿婆天的舞像,两旁是燃着的两盏高脚铜灯,舞台上的气氛是静穆庄严的"这个细节有什么用意?
  暗示了印度舞蹈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点明了卡拉玛姐妹舞蹈的背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5、为什么说卡拉玛姐妹"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卡拉玛的舞蹈非常优美,好像"飞动"起来,但是仅有"飞动"还是不够的,还要有心灵的完全投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她本身就是舞蹈的一部分,身心浑然一体,超越形式的载体而进入了自由飞动的境界。真正的舞蹈是心灵之舞,而不是技巧之舞。
  6、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地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怎样理解?
  艺术没有国界。优秀的艺术家都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卡拉玛姐妹也一样受到印度悠久文化的熏陶,没有印度文化的内涵,她们的舞蹈就不会这样美妙动人。

测试
1、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疾转jí     叱咤 chà      惊鸿 hóng
b、颦蹙pín    供养 gōng     滋润zī
c、嗔视chēn    粲然 chàn     惆怅 chóu
d、咿哑 yǎ    静穆 mù      极妍 yán12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本色当行 变幻多姿     b、悲欢离合 叱咤风云
c、混身解数 高视阔步    d、尽态极妍 息息相通
3、文中"我们的情感,却能随着她的动作,起了共鸣"一句,怎样理解:
a、观赏者的耳边回想着舞蹈的音乐。
b、观赏者被舞蹈的内容所感动。
c、没有什么深层含义
d、表演者传神的舞姿吸引了观赏者,他们的心已相通。
4、"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 )的舞步,( )的铃声,( )般的慢移,( )般的疾转,舞蹈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括号中依次填的词依次应该是:
a、轻云 繁响 旋风 细碎
b、细碎 旋风 繁响 轻云
c、细碎 繁响 轻云 旋风
d、繁响 旋风 轻云 细碎
5、本文选自《________》。以 ________舞蹈为描写对象,表现了________ 舞蹈鲜明的 ________特色。

参考答案
1、答案b
知识点:字音
解析:a项中"咤"读"zhà" c项中"粲"应读"càn" d项中"哑"应读
"yā"。
2、答案c
知识点:字形
解析:c应该为浑身解数。
3、答案d
知识点:阅读能力考查。
解析:"共鸣"指的是心灵相通,因此选择答案d
4、答案c
知识点:修饰词语的搭配。
解析:"的"前面应用形容词性词语修饰,"般"前需填入名词。因此选择c。
5、答案: 《冰心全集》 印度、印度、民族
知识点:对课文内容的把握。
解析:本文内容是记叙观看印度姐妹卡拉玛一次在北京的演出,表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上一篇:《观舞记》教学反思2

下一篇:《听泉》教案4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yuwenjiaoan/42049.html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_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同学们,第二单元的课文已经学完了,该如何对其进行归纳整合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有的放矢1.了解小说的一般特点,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2.了解小说的来龙去脉,弄清人物活动的大舞台。3.通过人物的言行,结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4.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做出自己的评价。二...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2021中考必背文言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

    文言文阅读练习一、史公不敢酣卧一日,公①取左公②冠带袍笏试诸身,左公适遇之。公色沮,左公笑曰:“子,公辅器也,荐绣③不足以辱子。”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公奉檄守御。偶逢令节,谓军吏索酒饮之,酒未至,复呼军吏曰:“礼贤馆诸秀才当与其饮。顾夜已半,可赉④酒资分馈之。”吏已往,乃命酒独酌。庖人报黍肉...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设计]《邹忌讽齐王纳谏》复习设计

    一、复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2 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 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二、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三、复习过程:(一)学生自主复习,记忆相关内容,在疑问处作记号。(二)学...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年级英语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九年级(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疑为学之始。”读书就是要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思考,要生疑;“疑”会为我们的阅读带来愉快。本单元所选的几篇课文,从不同的侧面写了人性,写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感情,每一篇文章作者都有良苦的用心,然而每一篇的中心都没有直接表露,所以每一篇都可能让读者产生疑问,不同的读者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每一...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敬业与乐业》板书设计]《敬业与乐业》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特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含义。能力目标: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的论述自己的观点。教育目标:尊敬学习,就是尊敬你自己。重点难点:把握中心论点,体会敬业与乐业的情感。策略方法:讨论法。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提问学生对待自己的学习态度入手。...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论语十二章诵读欣赏_诵读欣赏

    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2.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诵诗歌。课堂学习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初读1.组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读诗歌。出示要求:读准字音。了解大意。提出疑问。2.组织小组交流。小组内互相朗读,交流大意,记下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问。3、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诗两首教学设计

    1、诗两首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诗两首》之一的《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诗中的“鸟”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是悲壮的时代氛围和“悲哀的诗人”(艾青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个性的深情流露。诗人借助鸟的形...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桃花源记12段】12桃花源记

    12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2.了解古今词义的变化,积累一些文言常用词语。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感受宁静的田园生活,正确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简单的文言字词。2....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与朱元思书》乐乐课堂_初三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堂实录

    根据xx市教研中心的部署,今天上午第四节课,初三语文组同仁来到12班听我上《与朱元思书》。我课前把课题、作者、朝代都写在黑板中央正上方,把补充的词语解释写在左板书位置。简洁地导入上课铃声响过,师生问候之后,导入新课:“我们中国幅员辽阔,各种名胜数不胜数。浙江省有个著名的旅游城市——杭州。有一条江流由...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 九上语文《故乡》_《故乡》人教九上18

    教学目标:了解小说的特点 理解文章主题  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的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故乡的 变 说明了什么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交代背景 ) 本文写于1921年1月,《故乡》反映的时代是广大农民日益陷入深重灾难的年代。辛亥革命以后,并没有改变农村的封建土地关系,农民仍然处...

    发布于:2016-08-09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