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旋转优质课课件加教案]图形的旋转(优质课教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2016-02-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任务分析

知识技能让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操作图形的旋转变换,了解旋转中的一些概念及探究它的基本特征。

数学思考  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图片现象中发现事物的内在本质。

情感态度  通过对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有关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培养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的欣赏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意识。

解决问题  能在观察图片资料和旋转实验中得出数学结论,初步从奇妙的图形中体会所隐含的数学道理。

重  点  熟悉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以及通过实验,探索出中心旋转的基本特征。

难  点  通过观察、实验、发现旋转的基本特征,根据旋转图形找对应点。二、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活动1 感受生活情境    观察物体转动活动2 再赏物体图形    学习旋转概念活动3 结合生活实例    再度熟悉概念活动4 类比脚印特点    探究旋转特征活动5 改编例题教学运用也分散难点活动6 我的地盘我作主    思维天空任我游活动7 作业布置 课堂总结从文字游戏中,体会物体的旋转,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形成“旋转”表象认识。比划观察到的物体怎样运动?引导发现物体转动的共性,学习旋转中的一些概念。 从教师列举(或学生自行举出)的生活实例中,说出其中的旋转概念,加深对旋转概念的感知、理解。从脚印特点中,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出旋转的基本特征。学生从教师改编的例题中寻找相等的量,进一步理解旋转的基本特征,为后一节课学习作准备。精心设置一些由易到难的综合性习题,学生思考完成、巩固知识,让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归纳总结,通过课外作业为下节课内容教学打下伏笔,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学习兴趣。三、教学过程设计

问 题 与 情 境

师 生 行 为

设 计 意 图[活动1]1、给出词语,限时编成情境。2、解说情境,展示转动物体[活动2]重新展示情境中的转动物体。1、要求学生比划所观察到的物体是怎样运动的?2、把物体看作图形(以钟表指针、风车风叶为代表),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学习旋转中的一些概念。(估计学生可能看法不一致,下面教师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问(1)这些物体的哪些部件在运动?(2)时针的指针做什么形式的运动?分钟绕哪一点运动?时钟呢?(3)风能发动机的风叶是什么形式的运动?风叶绕哪一点转动?(4)这些图形中有哪些共同点?图案中是哪些基本图形通过什么运动形式而得到的?向什么方向转动?(5)活动结论:平面内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定点,沿着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个定点叫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度称为旋转角,旋转时重合的点称为旋转对应点。[活动3]  逐一展示现实生活中的旋转实例(如:杠杆撬重物,扳手拧螺母、压水机压水等)或学生自行举例,让他们说出其中的旋转中心、旋转角、旋转对应点。学生结合词语积极思考,编成情境。媒体播放效果,展示转动物体。学生欣赏。结合教师问题,积极思考,逐步探讨出旋转物体的共同特征,学习旋转的一些概念。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观察事物是否认真。2、引导学生正确思维3、教师正确表达旋转概念,学生从情境中感知理解。12结合旋转实例,深度熟悉概念。学生自行举例,说出其中概念。教师本次活动重点关注:1、学生对概念的感知是否正确,能否正确找出图中的相应名称。2、注意学生投入课堂学习的积极性。3、学生举例是否属于旋转范畴。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热情,并能从展示物体中形成“旋转”的表象认识。。让学生比划所观察物体的运动形态,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转动物体的共同特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让学生在具体生活实例情境中感知概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活动4]1、媒体展示雪地里脚步留下脚印情景。2、师生共同了解脚印有什么共同特点。3、类比出旋转后留下一些美丽的图案。4、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实验,探究中心旋转有什么基本特征?(先猜想)探究过程中可设置如下问题:1)△a′b′c′是怎样得到的?2)类比脚印特点,△abc与△a′b′c′的形状和大小有什么关系?3)oa与oa′有什么关系?∠aoa′与∠bob′有什么关系?4)动手量一量,实验过程中还有其他相等的量吗?[活动5]出示: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cb延长线上的任意一点(be<bc,以点a为中心把△abe逆时钟旋转90°,你能找到点e旋转后的对应点吗?(媒体展示旋转后的△abe′)从图中你能找出哪些90°的角?[活动6]1、出示一些由易到难的练习(涵盖本节课所学知识,并具有一定广度性和深度性)。2、学生积极思考,选择自己能行的加以解决。3、大胆发表自己的思考成果。[活动7]1、布置课外思考题:媒体展示相同的图形,通过旋转得出不同的效果,同学们课后认真想一想,这究竟是因为什么?2、教师寄语(带有肯定性和鼓励性)展示情境,学生欣赏。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脚印特点。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积极思考、相互交流,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探究出旋转的基本特征。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正确理解脚印与旋转后的图形间的隐含联系。2、学生操作前强调注意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方向。学生操作过程中,适时指导。3、对探究出的基本特征正确归纳。教师出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交流解决问题。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关注:1、对学困生的适当指导、鼓励。2、说明结果正确性的理由(旋转的基本特征)。习题出示,学生思考选择题目,加以解决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关注:1、学生主动参与思考。2、对个别学困生的指导。3、学生是否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回答是否正确。学生课后积极思考,力争寻求出答案。教师结束语。利用脚印特点的一致性类比引出旋转后同样是一些优美的图形,这一设计诠释了“为什么这一实验探究的结果代表了所有旋转的特征?”一疑问,让学生自行动手去探究、发现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发现能力及勇于探究的精神,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练习中总结,在练习中运用提高,在练习中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shuxuejiaoan/38320.html

  • [大班数学教案位置关系]数学教案-两圆的位置关系

    课 题: 两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的:掌握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的判定.教学难点 :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请说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从两个角度来研究这种位置关系的,⑴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⑵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模板小学_数学教案- 函数(二)

    课题 函数(二)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圆柱体】数学教案-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①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圆的有关概念,因为它们是研究圆的基础;②五种常见的点的轨迹,一是对几何图形的深刻理解,二为今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学习作重要的准备 难点:① 圆的集合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内容本身属于难点;...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切线长定理|切线长定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及其应用.因再次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属于工具知识,经常应用,因此它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与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如120页练习题中第3题,它不仅应用,还用到解方程组的知识,是代数...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正方形_数学教案-正弦和余弦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本小节主要学习正弦、余弦的概念,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包括引言中的问题)等 2.重点、难点分析 (1) 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是本节的重点,因为它是全章乃至整个三角学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小班三项大小比较数学教案_数学教案-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用公式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二次三项式的意义;知道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3.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

    第一课时 两圆的公切线(一) 教学目标 : (1)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掌握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两圆外公切线的求法. 教学难点 : 两圆外公切线和两圆外公切线长学生...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认识三角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小节主要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首先要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初三数学教案二次函数】数学教案-二次函数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大纲要求〗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2. 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3. 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大班数学教案平面位置对应]数学教案-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 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