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圆(1)

九年级数学教案 2016-02-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本节课使学生理解圆的定义;2、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3、使学生会利用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4、初步会运用圆的定义证明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教学重点: 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教学难点:用集合的观点定义圆,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在小学我们已经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小学学习圆只是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个图形是圆,没有严格的定义什么叫做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圆,就是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要进一步来学习圆的定义.“7.1圆”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及本节课的特点,首先点题,给学生一种概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了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这一理论.让学生通过观察章前图,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圆从古至今,无论在实际生活中,还是在工农业生产中时时处处都离不开圆,这说明圆的应用非常广泛,让学生进一步知道圆的作用非常大.圆的性质在本章中处于特别重要的地位.同时也调动起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二、新课讲解:同学们请观察幻灯片上的图片.出示线段oa,演示将线段oa绕着它的固定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所形成的图形是一个什么图形,从而得出圆的定义.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线段oa绕着它的固定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接着教师提问学生为什么定义中要加上“在同一平面内”这句话?师生共同解释定义中的这句重点词语.这时教师叫一名中下水平的学生回答圆心、半径的定义.为了更好的理解定义,教师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的圆的上面任取三点小a1、a2、a3,观察这三点到圆心o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反过来到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半径r的点p1,p2,p3……能得到p1,p2,p3的位置都在哪儿?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来参与这个抽象过程,使学生更能加深对定义的理解.这时教师总结出:1.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都等于定长(半径r);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圆上.满足上述两个条件,我们可以把圆看成是一个集合.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接着为了研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师不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而是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圆.然后提问学生回答这个圆把平面分成几个部分?有的同学说两部分,有的同学说三部分,到底是几个部分呢?教师引导学生相互议论,最后通过学生的充分感知,得到正确的结论.在进一步揭示圆内部分、圆外部分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集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出: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若设圆o的半径为r,点o到圆心的距离为d,当点与圆心的距离由小于半径变到等于半径再变到大于半径时,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就由圆内变到圆上再变到圆外.这说明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可以得到d与r之间的关系,由d与r的数量关系也可以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时板书下列关系式: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读作“圆o”.教师这样做的目的是把点和圆看成是运动变化得到的三种情况,这样便于学生理解.12接下来为了巩固定义,师生共同分析例1.例1  求证矩形四个顶点在以对角线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对于这个问题不是教师讲怎么做,而是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这一问题的证明思路.已知:如图7-1矩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求证:a、b、c、d4个点在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上.

证明:四边形abcd为矩形并做好示范作用.巩固练习:教材p.64中1、2、3题口答,4题引导学生笔答.三、课堂小结:按要求每一堂课做小结,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会小结.本节课要从三方面做小结,从知识内容方面学习了什么内容?从方法上学到了什么方法?学到了什么新定义符号?1.从知识方面主要学习了圆的定义,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2.从方法上主要学习了利用点到圆的距离和圆的半径的数量关系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会利用圆的定义证明四个点在同一个圆上.这样小结的目的,使学生能够把学过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认知结构,便于学生掌握.四、布置作业:1.教材p.82中1(1)、(2)(阅读).2.教材p.82中2、3、p.83中4.参考题:一、单选题(20分)(1)已知圆外一点和圆周的最短距离为2,最长距离为8,则该圆的半径是( ) (a)5(b)4(c)3(d)2(2)已知圆内一点和圆周的最短距离为2,最长距离为8,则该圆的半径是( ) (a)5(b)4(c)3(d)2二、填空题(20分)(1)_____确定圆的位置,________确定圆的大小.(2)圆内各点到圆心距离_______,圆上各点到圆心距离________,圆外各点到圆心距离________三、简答或解答题(60分) (1)过⊙o上一点e作半径ao的垂线ek,k为垂足,延长ek到f,使kf=ke,则点f的位置是在⊙o的什么位置? 并画出示意图说明.(2)△abc中,∠a=90°,ad⊥bc于d,ac=5cm,ab=12cm,以d为圆心,ad为半径作圆,则三个顶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是什么?画图说明理由。(3)证明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各边的中点在同一个圆上.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shuxuejiaoan/38317.html

  • [大班数学教案位置关系]数学教案-两圆的位置关系

    课 题: 两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的:掌握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的判定.教学难点 :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请说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从两个角度来研究这种位置关系的,⑴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⑵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模板小学_数学教案- 函数(二)

    课题 函数(二)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圆柱体】数学教案-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①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圆的有关概念,因为它们是研究圆的基础;②五种常见的点的轨迹,一是对几何图形的深刻理解,二为今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学习作重要的准备 难点:① 圆的集合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内容本身属于难点;...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切线长定理|切线长定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及其应用.因再次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属于工具知识,经常应用,因此它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与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如120页练习题中第3题,它不仅应用,还用到解方程组的知识,是代数...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正方形_数学教案-正弦和余弦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本小节主要学习正弦、余弦的概念,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包括引言中的问题)等 2.重点、难点分析 (1) 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是本节的重点,因为它是全章乃至整个三角学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小班三项大小比较数学教案_数学教案-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用公式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二次三项式的意义;知道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3.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

    第一课时 两圆的公切线(一) 教学目标 : (1)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掌握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两圆外公切线的求法. 教学难点 : 两圆外公切线和两圆外公切线长学生...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认识三角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小节主要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首先要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初三数学教案二次函数】数学教案-二次函数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大纲要求〗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2. 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3. 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大班数学教案平面位置对应]数学教案-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 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