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三项大小比较数学教案_数学教案-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用公式法)

九年级数学教案 2016-03-07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二次三项式的意义;知道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3.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一步向学生渗透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规律,即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

5.通过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知识来分解因式,渗透知识间是普遍联系的数学美。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用公式法将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

2.教学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的关系。

3.教学疑点:一个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的条件。

4.解决办法:二次三项式能分解因式

二次三项式不能分解

二次三项式分解成完全平方式

三、教学步骤 

(一)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写出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
(2)将下列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因式分解。

①;②;③。

由③感觉比较困难,引出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2.新知讲解

(1)引入:观察上式①,②,③方程的两个根与方程左边的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之关系。

①;

解:原式变形为。

∴  ,

②;

解原方程可变为

观察以上各例,可以看出1,2是方程的两个根,而,……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来分解相应左边的二次三项式。

(2)推导出公式

设方程的两个根为,那么,

∴ 

这就是说,在分解二次三项式的因式时,可先用公式求出方程的两个根,然后写成

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数字系数的例子,观察、探索结论,再从一般的字母系数的例子得出一般性的推导,由此可知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

(3)公式的应用

例1  把分解因式

解:  ∵  方程的根是

教师板书,学生回答。

由①到②是把4分解成2×2分别与两个因式相乘所得到的,目的是化简①。

练习:将下列各式在实数范围因式分解。

(1);(2)

学生板书、笔答,评价。

例2  用两种方程把分解因式。

方法一,解: 

方法二,解:  ,

 

  方法一比方法二简单,要求学生灵活选择,择其简单的方法。

练习:将下列各式因式分解。

学生练习,板书,选择恰当的方法,教师引导,注意以下两点:

(1)要注意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三项式的区别与联系,例如方程,可变形为;但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时,就不能将变形为。

例如用求根公式求得的两个根是后,得出这就错了,这是因为丢掉了系数2。

(2)还要注意符号方面的错误,比如下面的例子如果写成也是错误的。

(3)一元二次方程当时,方程有两个实根。当时,方程无实根。这就决定了:当时,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可以分解;当时,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可以分解。

(二)总结、扩展

1.用公式法将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的步骤是先求出方程的两个根,再将写成形式。

2.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的条件是:当,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可以分解;时,二次三项式在实数范围内不可以分解。

3.通过本节课结论的探索、发现、推导、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渗透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

四、布置作业 

教材P38A1,2。

五、板书设计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shuxuejiaoan/38636.html

  • [大班数学教案位置关系]数学教案-两圆的位置关系

    课 题: 两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的:掌握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的判定.教学难点 :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请说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从两个角度来研究这种位置关系的,⑴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⑵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模板小学_数学教案- 函数(二)

    课题 函数(二)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圆柱体】数学教案-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①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圆的有关概念,因为它们是研究圆的基础;②五种常见的点的轨迹,一是对几何图形的深刻理解,二为今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学习作重要的准备 难点:① 圆的集合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内容本身属于难点;...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切线长定理|切线长定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及其应用.因再次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属于工具知识,经常应用,因此它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与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如120页练习题中第3题,它不仅应用,还用到解方程组的知识,是代数...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正方形_数学教案-正弦和余弦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本小节主要学习正弦、余弦的概念,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包括引言中的问题)等 2.重点、难点分析 (1) 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是本节的重点,因为它是全章乃至整个三角学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小班三项大小比较数学教案_数学教案-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用公式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二次三项式的意义;知道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3.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

    第一课时 两圆的公切线(一) 教学目标 : (1)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掌握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两圆外公切线的求法. 教学难点 : 两圆外公切线和两圆外公切线长学生...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认识三角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小节主要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首先要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初三数学教案二次函数】数学教案-二次函数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大纲要求〗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2. 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3. 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大班数学教案平面位置对应]数学教案-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 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