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反思|二次函数及其图象和性质(学案)

九年级数学教案 2016-02-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数学教案】

学习内容:

  1、二次函数的概念;

  2、二次函数的图象;

  3、二次函数的性质。

学习要求:

  1、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理解二次函数与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通过二次函数的图象,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会判断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会求顶点坐标,

    会判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会判断并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会判断增减性,等等。

  3、由图象能确定a、b、c、△的符号,及判定。

学习重点: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及运用。

学习难点:

  二次函数的图象的画法以及理解y=a(x-h)2+h型抛物线是由抛物线y=ax2平移而得到的。

例题分析

                    第一阶梯

例1、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下列二次函数的图象。

  1、     2、y=3x2

  3、    4、y=-3x2

提示:

  以上四个二次函数我们在列表时首先在所列的表正中位置选择点(0,0),然后再在两边找对应的

  点,画好图象后就能发现首先确定点(0,0)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

  
 

  

  观察图象我们应掌握以下几点。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1、抛物线当a>0时,向上无限延伸,同时a>0,抛物线开口向上

    抛物线当a<0时,向上无限延伸,同时当a<0时,抛物线开

    口向下。

  2、抛物线以y轴为对称轴,由于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零,我们

    也说对称轴方程为x=0。

  3、抛物线的顶点是这样定义:抛物线与对称轴交点叫抛物线

    的顶点。所以抛物线y=ax2 (a≠0)的顶点坐标为(0,0)。

    这就是我们在画图象时首先确定点(0,0)的理由,再根据

    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我们在确定其它点时,也选对称的点,

    这样既能减少运算量,又能使图象画的优美、准确。

  4、二次函数的最大、最小值。

    ①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它有最底点,所以存在最小值。这个最小值就是当x取顶点横坐标,

     顶点纵坐标的值就是二次函数的最小值。

    ②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它有最高点,所以存在最大值。这个最大值就是当x取顶点横坐标,

     顶点纵坐标的值就是二次函数的最大值。

  5、二次函数的增、减性。

    ①当a>0时,在对称轴左侧,y随x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右侧,y随x增大而增大。

    ②当a<0时,在对称轴左侧,y随x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右侧,y随x增大而减小。

例2、在同一坐标系下画出二次函数y=x2和 的图象,寻求两条抛物线的联系并探索抛物线

   与抛物线 的联系。

参考答案:

  

  一般情况下由于 (可转化为 的图象可由函数y=x2

  的图象先向左平移 个单位,再向上平移 个单位得到。

例3、画抛物线 的图象。

提示:为了能更好的画出图象,我们对原关系式进行配方变形,即:

   

   

参考答案:

  

  

                    第二阶梯

例1、分别指出下列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方程、最大或最小值。

  

提示:

  每一个二次函数都可利用配方法将其转化成 的形式,在这种形式下比较容

  易解决上述问题,也可根据对二次函数一般式的研究结果直接得出结论。12

参考答案:

  

  

    又∵二次项系数为-2<0

     ∴抛物线开口向下,y有最大值-3

    顶点坐标(-1,-3),对称轴方程x=-1

说明:

  通过二次函数的系数得到二次函数图象的性质指导人们正确的作出函数图象,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方法。 

例2、已知抛物线经过三点a(-1,0),b(6,0),c(0,-6),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参考答案:
  解1:设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由已知有:
     
     解得:a=1,b=-5,c=-6
  即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解2:由已知设所求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函数图象经过c(0,-6)点
   ∴-6=a(0+1)(0-6)
  解得:a=1
  ∴所求函数解析式为
  即:

例3、已知抛物线经过a(0,-1)点,且其顶点坐标为(-1,2),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提示:
     若利用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需布列关于a、b、c的三个方程,由于顶点是很特殊的点,利用它可得到两个方程① 和② ,再由已知可得第三个方程c=-1,通过解方程组可以求出解析式。但如果我们把①,②整体代入 有: ,问题就简便多了。一般情况下,若已知抛物线顶点为(m,n),可将解析式设为 。



参考答案:
 

说明:

  当已知函数解析式形式时,先设出所求的解析式,再根据已知条件布列方程,通过解方程得到待定的

  系数,这种方法叫待定系数法,一般情况下解决同一个求解析式问题,待定系数越少,解题过程越简

  单。另外根据已知条件布列方程(或方程组)和解方程(或方程组)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必须熟练

  掌握。

练习题

1.函数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2.二次函数 的顶点关于原点对称点的坐标是( )

 (a)

 (b)

 (c)

 (d)

3.函数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4.函数 中y的最小值是_______.

5.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3,0)、b(2,0)和c(-2,-4)三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6、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1,2)、b(3,2)和c(1,0)三点,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7、在△abc中,ab=ac=3, ,e是bc边上的点,ep⊥ab于p,ef∥ab交ac于f,设bp=x,

  梯形apef的面积为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参考答案:

  1、c

  2、d

  3、全体实数 

  4、0

  5.答案 : 

 

 

 

 6.提示1:用一般式解方程

  提示2:由于a(-1,2)和b(3,2)关于直线x=1对称,故x=1是抛物线对称轴,又过c(1,0),

      故c为抛物线顶点可设抛物线方程为 ,最终求出解析式为

 7.答案: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shuxuejiaoan/38286.html

  • [大班数学教案位置关系]数学教案-两圆的位置关系

    课 题: 两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的:掌握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的判定.教学难点 :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请说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从两个角度来研究这种位置关系的,⑴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⑵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模板小学_数学教案- 函数(二)

    课题 函数(二)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圆柱体】数学教案-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①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圆的有关概念,因为它们是研究圆的基础;②五种常见的点的轨迹,一是对几何图形的深刻理解,二为今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学习作重要的准备 难点:① 圆的集合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内容本身属于难点;...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切线长定理|切线长定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及其应用.因再次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属于工具知识,经常应用,因此它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与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如120页练习题中第3题,它不仅应用,还用到解方程组的知识,是代数...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正方形_数学教案-正弦和余弦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本小节主要学习正弦、余弦的概念,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包括引言中的问题)等 2.重点、难点分析 (1) 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是本节的重点,因为它是全章乃至整个三角学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小班三项大小比较数学教案_数学教案-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用公式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二次三项式的意义;知道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3.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

    第一课时 两圆的公切线(一) 教学目标 : (1)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掌握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两圆外公切线的求法. 教学难点 : 两圆外公切线和两圆外公切线长学生...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认识三角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小节主要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首先要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初三数学教案二次函数】数学教案-二次函数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大纲要求〗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2. 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3. 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大班数学教案平面位置对应]数学教案-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 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