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周角定理|圆周角

九年级数学教案 2016-02-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本节课使学生在掌握圆周角的定义和圆周角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周角定理的三个推论;2、掌握三个推论的内容,并会熟练运用推论1、推论2证明一些问题.3、通过推论1、推论2的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4、结合例2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 圆周角定理的三个推论的应用.教学难点:理解三个推论的“题设”和“结论”.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周角的概念及圆周角定理,请两位中等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接着请同学们看这样一个问题:已知:如图7-34,在⊙o中,弦ab与cd相交于点e,求证:ae·eb=de·ec.

师生共同分析:欲证明ae·eb=de·ec,只有化乘积式为比例角形相似条件为∠aed=∠ceb.当学生分析得到∠aed=∠ceb,发现两个三角形相似条件不充分,只有一对角相等,不符合相似三角形的判定,这时教师补充到:如能填加∠a=∠c这个条件,能不能得到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呢?请同学观察∠a、∠c是什么角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7.5圆周角(二)”本节课我们就来解决∠a=∠c的问题.教师利用一道题创设问题的情境,有意制造一种悬念,就是为了以需要激发学生的情趣,用需要这个动力源泉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二、新课讲解:为了把教师的教变成学生自己要学习.学生们带着要解决∠a=∠c的问题,思维处于积极探索状态时,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画一个圆,以b、c为弧的端点能画多少个圆周角?这时教师要求学生至少画出三个,要求学生用量角器度量一个这三个角有什么关系?请三名同学将量得答案公布于众.得到结果都是一致的,三个角均相等.通过度量我们可以知道∠a=∠a1=∠a2,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来证明这三个角相等呢?

学生分析证明思路,师生共同评价.教师概括总结出方法:要证明∠a=∠a1=∠a2,只要构造圆心角进行过渡即可.

接下来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在⊙o中,若 = ,能否得到∠c=∠g呢?根据什么?反过来,若∠c=∠g,是否得到 = 呢?学生思考,议论,最后得到结论.若 = ,则∠c=∠g,反过来当∠c=∠g,在同圆或等圆中,可得若 = ,否则不一定成立.这时教师要求学生举出反面例子:若∠c=∠g,则 ≠ ,从而得到圆周角的又一条性质.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强调:同弧说明是“同一个圆”;

等弧说明是“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能否改成“同弦”呢?同弦所对的圆周角一定相等吗?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学生通过争论得到的看法一致.接下来出示一组练习题:

1.半圆所对的圆心角是多少度?半圆所对的圆周角呢?为什么?2.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弧是什么?所对的弦呢?为什么?由学生自己证明得到了推论2: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巩固练习1:判断题:1.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3.90°的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同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12这组练习题的目的是强化对圆周角定理的推论1、推论2的理解,加深对推论1、推论2的理解,掌握并准确运用.接下来出示幻灯片:

形呢?o上.∴∠acb=90°,∴△acb是直角三角形.于是得到推论3.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数学表达式:教师告诉学生这是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这时教师提醒学生开课时的问题能否解决:学生回答出解决思路和方法,最后教师强调.接下来教师给出例1

已知:如图7-41,ad是△abc的高,ae是△abc的外接圆的直径.求证:ab·ac=ae·ad.由学生分析证明思路,教师把分析过程写在黑板上:有证明△abe~△adc即可.引导学生总结:在解决圆的有关问题中,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构成直径上的圆周角.接下来教师提示,把例1中的ad延长交⊙o于f,求证:be=fc.由学生分析,两名同学证明出两种不同方法写在黑板上.(法一):连结ef.

ef∥bc = be=fc(法二):△abe~△acf ∠bae=∠fac = be=fc.巩固练习p.95中1、2、3.三、课堂小结:本节课知识点:本节课所学方法:常用引辅助线的方法①构造直径上的圆周角;②构造同弧所对的圆周角.四、布置作业教材p.100中8、9、10、11、12.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shuxuejiaoan/38275.html

  • [大班数学教案位置关系]数学教案-两圆的位置关系

    课 题: 两圆的位置关系教学目的:掌握两圆的五种位置关系及判定方法;;教学重点:两圆的五种位置的判定.教学难点 :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请说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研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从两个角度来研究这种位置关系的,⑴直线和圆的公共点个数;⑵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模板小学_数学教案- 函数(二)

    课题 函数(二) 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和函数值的意义。2.使学生理解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两个依据。3.使学生掌握关于解析式为只含有一个自变量的简单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的求法,并会求其函数值。4.通过求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函数概念。...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圆柱体】数学教案-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①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圆的有关概念,因为它们是研究圆的基础;②五种常见的点的轨迹,一是对几何图形的深刻理解,二为今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的学习作重要的准备 难点:① 圆的集合定义,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什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内容本身属于难点;...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切线长定理|切线长定理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及其应用.因再次体现了圆的轴对称性,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弧相等、垂直关系等提供了理论依据,它属于工具知识,经常应用,因此它是本节的重点. 难点:与有关的证明和计算问题.如120页练习题中第3题,它不仅应用,还用到解方程组的知识,是代数...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数学教案正方形_数学教案-正弦和余弦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本小节主要学习正弦、余弦的概念,30、45、60角的正弦、余弦值,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值与它的余角的余弦(正弦)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应用上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包括引言中的问题)等 2.重点、难点分析 (1) 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是本节的重点,因为它是全章乃至整个三角学的...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小班三项大小比较数学教案_数学教案-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用公式法)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二次三项式的意义;知道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在实数范围内将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3.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研究问题的能力; 4.通过二次三项式因式分解方法的推导,进...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圆|数学教案-两圆的公切线

    第一课时 两圆的公切线(一) 教学目标 : (1)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掌握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两圆外公切线长的求法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两圆相切长等有关概念,两圆外公切线的求法. 教学难点 : 两圆外公切线和两圆外公切线长学生...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认识三角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本小节主要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五个元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2.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和难点: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直角三角形的解法 为了使学生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解法,首先要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做解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初三数学教案二次函数】数学教案-二次函数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大纲要求〗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2. 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3. 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 [大班数学教案平面位置对应]数学教案-平面直角坐标系

    1、教材分析: ⑴知识结构: 日常生活及其它学科需要一种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 在数学上,可以类比数轴,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完成了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也把数与形统一了起来 ⑵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能正确画出直角坐标系,并能在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出点,由点求出坐...

    发布于:2016-03-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