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形动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线形动物教学设计

九年级生物教案 2016-02-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比较蛔虫和猪肉绦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对比及分析综合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意义。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因为:

通过学习猪肉绦虫的形态和结构知识,学生们已经了解了一些营寄生生活的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有别于绦虫的蛔虫,在结构上、生理上又有哪些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呢?通过学习本节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再认识蛔虫,让学生们一方面要找到二类生物的共同特点;另一方面要区别二类生物的不同点。通过比较和综合,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不同种类的寄生虫,各自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最终目的是能更好地预防蛔虫对人类的感染所造成的危害。

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因为:

虽然蛔虫也是寄生生活的种类,但它不同于猪肉绦虫的特点是:身体是细长的,消化道已有口和肛门的分化,身体表面有防止消化液浸蚀的角质层,这些特征有的是线形动物独特的特征,有的是进化的特征(与前类比)。可以说明线形动物比扁形动物在进化的方向上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教学媒体:

蛔虫的浸制标本、蛔虫形态结构的录像片或挂图。

参考课时:

本课题参考课时为1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

1.引言的设计:

(1)教师可以根据上章所学习的内容,引出本课课题:上章我们学习了有关猪肉绦虫的知识,知道猪肉绦虫是一种能够寄生在猪体内和人体内的寄生虫。除了猪肉绦虫,人体内还有哪些寄生虫呢?——蛔虫、蛲虫、钩虫等。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出本课课题。

(2)教师也可以用蛔虫的浸制标本,引出本课课题:首先让学生观察蛔虫的浸制标本(最好是雌、雄在一起)。然后提问:①大家认识这种动物吗?——蛔虫。②它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呢?——寄生在人体内。③它的形态和结构与猪肉绦虫是否一样呢?然后,再放一段录像片,示意蛔虫的生活环境、体色、体形、外部结构以及雌虫和雄虫的区别。最后,请学生说出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以及适应寄生生活的特征。

2.关于蛔虫形态结构的教学,可以这样安排:结合录像片或挂图,由教师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①人体的消化道能够消化鱼、肉等食物,为什么不能将寄生在小肠内的蛔虫消化呢?②蛔虫在结构上有哪些比猪肉绦虫进化的地方?③蛔虫与猪肉绦虫共有的特点是什么?教师要始终围绕着与寄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引导学生思维,同时要有意识地与猪肉绦虫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使学生归纳出: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有哪些,各自具备的特点有哪些,以及结构上比绦虫进化的地方有哪些。通过这样的分析和比较,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蛔虫适应寄生生活的特点,同时也可说明线形动物在进化上的地位。(线形动物出现原体腔的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向学生说明。如果在扁形动物门中提到过三胚层,在这里介绍一下原体腔也可以。千万不能过多展开,避免喧宾夺主。)

3.关于感染的途径,可以这样安排:教师课前绘制出蛔虫卵、幼虫、成虫的剪贴图,边讲边按蛔虫的发育顺序依次贴到黑板上,并写出一定的文字说明,最后形成蛔虫生活史的图解。

也可以结合录像片,请学生看后,自己写出蛔虫的感染途径简图。同时请一个学生到前面,在黑板上贴出剪贴图的正确顺序。

4.关于蛔虫给人体造成的危害及预防的措施,可以请患过蛔虫病的学生现身说法,介绍一些症状。也可以结合录像或幻灯进行说明。教师可以补充一些患蛔虫病的危害和症状,如蛔虫的幼虫在体内移动时,由于它的机械损伤作用、分泌物以及死后分解产物的毒素作用,能引起人的肠壁、肝脏和肺的病变,以及全身性的过敏反应。蛔虫的成虫在人的小肠里吸取半消化的食物,并分泌毒素,可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引起精神不安,如失眠、烦躁、夜惊、磨牙、抽筋、神经痛、头痛等。蛔虫数量较多时,严重影响人体的正常发育。

我国蛔虫病分布较广,受蛔虫感染的人较普遍,一般说,人群的感染率农村高于城市,儿童高于成人。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蛔虫病有哪些传播途径?预防蛔虫病可采取哪些措施?怎样克服不良的卫生习惯?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总结。

5.关于其他线形动物,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再向学生介绍1~2种。

(1)钩虫:主要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长约1厘米,乳白色,活时微红,略呈“C”形,成虫用口腔吸附在寄主的小肠壁上,以血液或组织液为营养。成虫可以不断更换人体小肠壁上咬附部位,造成肠壁新老伤口流血不止,使寄主长期严重贫血、浮肿、丧失劳动力,甚至死亡。

钩虫病是世界性分布的,我国南方比北方更为流行。人感染钩虫病是因为用未发酵的粪便施肥,使丝状幼虫(钩虫的幼虫)污染了土壤,后来人又赤足走过那块土地或用手在那里劳动,钩虫的丝状幼虫就钻入了皮肤。

(2)蛲虫:主要寄生在人的盲肠、阑尾、升结肠及回肠下段,容易在儿童之间传播,分布较广。蛲虫的成虫像白棉线头一样,雌、雄虫大小相差很大。雌虫长约10~12毫米,因尾部长而尖细,所以显得两头尖。雄虫长约2~5毫米,尾部向腹侧卷曲。雌虫成熟后,到了夜间爬到肛门四周产卵,产卵后即死去。产卵时刺激肛门,使患者失眠、疲劳。儿童感到痒时,用手搔摸肛门,手指和指甲内就会带有虫卵,饭前便后不洗手,就可能重新感染。蛲虫的虫卵也可以通过被褥、衣服、空气重新感染人体。蛲虫除影响睡眠外,还可引起食欲不佳、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

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其他线形动物时,要有意识地点出钩虫和蛲虫与蛔虫相似的特点。为最后总结归纳出线形动物门的特征奠定基础。

6.关于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的教学,可以在教师讲课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不同于扁形动物门的特征,最后,可以说明一下线形动物在进化上的地位,有哪些比扁形动物高等,有哪些属于低等的特点,在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们的进化观点。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shengwujiaoan/38209.html

  • 第二节生态系统概述|第三章第二节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4.在对有关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第一节细菌教学反思]第一章第一节细菌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从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对自然界的意义、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讲述了有关细菌的基础知识。 在知识方面,细菌的形态、结构只涉及到显微结构;生理只包括分裂、腐生、寄生三个概念,教材还讲了物质循环、生物固氮这两个土壤微生物学的重要主题;在知识的价值方面描述了这些知识在生产...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上册生物植物的生长_初三生物上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知识点

    初三生物上册知识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今天我们给大家详细的介绍这样这方面的知识点。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基本结构:  双子叶植物:具有两片子叶植物(花生、白菜、向日葵、豌豆、芒果)  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植物(小麦、水稻、甘蔗)  2 种子成分:⑴ 无机物:水、无机盐;⑵...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初中生物有关细胞结构的知识点|初中生物点击细胞结构的思维误区

    误区一:没有叶绿体或中央液泡的细胞是动物细胞①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植物的根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②有中央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中央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也没有中央液泡。③有中心体的细胞可能是动物或低等植物的细胞,没有中心体...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放的第一章]第一章第二节放线菌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放线菌结构特点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 :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对自然界的重要作用。设计思想:学生对放线菌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放线菌的主要特征,同时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放线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便加深对放线菌的认识。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高一生物第一章第二节】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了解遗传现象的基础上,了解生物变异的现象及其普遍性。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教学建议

    本章的引言部分十分重要,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进行认真的观察,再由教师或学生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然后由学生回答引言中提出的两个问题,导出本章课题,并且引出第一节的内容。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可以结合挂图或模型,并且用列表(见本节知识结构)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初中生物浅析探究实验的解题思路

    这几年的考试几乎每次都有探究题,对于这类题目。很多学生束手无策。还有的学生甚至索性不做,把它看成一个庞然大物,被吓倒了。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这几年的考试情况,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见解。答题方法:(1)实验题目包括三个方面:①研究对象;②研究现象③作用于对象的因素。如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一生|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起源

    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植物类群,目前已知有300—400科,20—30万种,这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所有其他植物类群种数之和。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被达尔文称为“讨厌之迷”,已经被研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与之有关的假说、理论层出不穷。近30年以来,相关的研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许多涉及被子植物起源的讨...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高一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第二章第一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的基本观点,并通过对比对生命起源认识的不同观点,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生命观的教育,自觉抵制非科学的观点。 2.在了解动物、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基础上,归纳总结、初步认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3.了解人类进化的历程,认识人类的生物学地位。 4.在学习动物...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