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队长第二章第一关|第二章第二节蘑菇教学设计一

九年级生物教案 2016-02-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生物教案】

第二章第二节蘑菇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2)使学生能总结识记真菌的主要特征。

(3)通过学习使学生识记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4)识记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种类及各自的主要特征。

2.能力方面

(1)通过食用菌的调查或养殖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能对生命现象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和报告的能力。

(2)通过食用菌的调查,使学生初步具有进一步获取课本以外的生物学信息的能力。

(3)通过食用菌的养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思想情感方面

(l)通过学习食用菌对学生进行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教育。

(2)通过学习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生命。

(3)通过食用菌的调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

1.蘑菇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以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和它与人类的关系是教学重点。因为蘑菇是大型真菌的代表,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应用价值很高,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食用菌的调查或养殖是难点。因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必须离开课堂,主要是在校外进行。除了事先布置、管理好以外,还需要学生独立进行的过程,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个考验。

3.蘑菇的形成过程是连续的动态变化过程,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是教学难点 。

教具准备

新鲜的成熟的蘑菇或蘑菇标本,蘑菇或其他真菌的教学图片、软件、实物投影仪。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

设置情景,引出主题

观察实物标本,识记蘑菇的形态结构

利用标本或教学软件,使学生理解蘑菇的形过程

发挥学生的作用,识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2.教学过程 说明:

(1)首先展示蘑菇标本,激发情趣,再由学生引出主题。或者播放《采蘑菇的小姑娘》的歌曲一小段,调节课堂气氛,引出主题。

(2)关于蘑菇部分的教学,首先注意教学的直观性,最好课前分好小组,两三个人为一组,每组准备好蘑菇标本,上课时,按照观察提纲,逐步进行观察。观察提问要结合教材内容,有一定的程序性和层次性,要科学严谨,具体可行,体现指导性、方向性。如:

①蘑菇像什么?

②你们组的蘑菇标本呈什么颜色?是否含有叶绿素?

③都果把蘑菇比喻成一把张开的伞,那么伞盖、伞柄分别叫什么?

④蘑菇是否有生长在地下的部分?如果有,叫什么?

⑤把成熟的、新鲜的蘑菇放在白纸上,一手按住,另一只手轻轻地敲一敲,在白纸上是否发现有褐色的粉末落下来?如果有,你知道是什么吗?

⑥你能绘出一个蘑菇的外形图吗?如果能,请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⑦你观察时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

在学生按提纲程序观察时,教师出示醒目的蘑菇的形态图,以便学生对照。把实验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并拟定观察内容,设计观察提纲,可以由浅入深,逐步解决,可借助放大镜仔细观察。

关于孢子落到条件适宜的地方就可以萌发出子实体,学生不太容易理解,这个动态的连续变化过程比较抽象,应先指导学生观察孢子,这个过程较简单,把成熟的蘑菇菌盖剪下来,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玻璃板上,玻璃板下面垫上一张白纸,轻轻敲打菌盖,即可见到落下来的孢子。然后,再提供不同发育期的蘑菇标本让学生观察理解。其做法如下:在培植时,最好选择较透明的培养基,每隔5天重新接种一次(保持一段距离),直到刚萌发出菌丝的个体和较成熟的个体都具备为止,还可以把不同发育期的标本放到稀释的福尔马林溶液中或70%的酒精中浸泡起来保存,以便随时观看。或者利用教学软件以动画形式来演示这一萌发过程,或制作能反映这一连续过程的复合投影片及活动挂图等。

关于如何区别有毒的蘑菇和无毒的蘑菇,目前没有简易的鉴别方法。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鉴别,如:a.颜色较柔和的一般无毒,而色彩艳丽的一般有毒;b.有小虫叮咬的一般无毒,而不招小虫甚至周围也没有小虫痕迹的,一般有毒;c.菌柄憨实粗壮的一般无毒,菌柄较细的一般有毒,等等。一定要教育学生,对不能识别的蘑菇,一定要向当地有经验的群众请教,不要随意采食,以免发生不良后果。

(3)关于真菌的主要特征部分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比较酵母菌、霉菌和蘑菇,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总结出真菌的主要特征。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部分的教学只要提及与细菌、放线菌一样,学生自然就想到了。复习了旧知识,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

(4)关于真菌与人类的关系部分的教学,请学生联系实际总结,教师点评,如有没有总结到的一些大型真菌,如木耳、灵芝、猴头、银耳等,可利用软件向学生介绍。

(5)关于(实践活动三)食用菌的调查或养殖(以调查为例)部分的教学,关键在组织者,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次考验,如果组织得当,受益非浅,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接触社会,学到一些在课堂、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锻炼能力,培养情趣,初步尝试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方法,加强学习印象,体现了素质教育。搞好实践活动首先教师要拟定好计划,布置任务细致周密,要切合学生实际和当地实际情况,特别是学生的人身安全要保障,防患未然。

第一,要使学生明确调查的目的。

本次实践活动是了解当地常见的食用菌的主要种类及其主要特征。学生自己拟定活动计划(必须在规定的范围内),拿出来让学生讨论,看是否切实可行。

第二,选择调查场所。

a.一块长有食用菌的林地或草地。

b.一家农贸市场或食用菌养殖场。

c.某个有研究食用菌项目的科研单位或大学。

d.上网等。

第三,有适当的组织形式。

a.以小组为单位,一般4至6人,选出有责任心、热爱生活、有一定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其余学生也要有分工,要明确任务,做好准备。如:XX同学担任主记录,XX主要负责联络和收集信息,XX主要负责安全等。

b.活动时一定要有教师组织,不要让学生自己出去,以免发生意外。如果有条件的学校可聘请有经验的专家做顾问。

第四,调查方式。

a.实地考查。

b.个别访问。

C.网上查询。

d.问卷获息等。

第五,让学生明确调查内容。

调查的项目较多,可以划分成问答题的形式,分给小组,使每个小组都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较好地完成任务。

a.当地食用菌主要有哪些种类;

b.每种食用菌的形态、颜色;

c.生长环境:温度、湿度、光照;

d.营养方式;

e.主要成分;

f.营养价值;

g.药用价值;

h.市场价格;

i.季节性;

j.有毒无毒;

k.味道;

1.鉴别方法;

m.其他。

第六,服装和活动备品。

a.穿宽松适合运动的服装,如果到林地或草地,要穿旅游鞋、长裤,裤角扎紧,以免遭蚊虫叮咬,最好带白帽,便于查找所在位置。

b.小铲,小木棒,记录本,笔等。

第七,整理记录。

活动中所记的笔录会很潦草,回来后利用课余时间加以整理、分类,有些还要添加数据说明,并做适当的分析。这样,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素质。

第八,总结汇报交流

在校内开展一次交流会,口头交流,汇报调查结果。也可以通过其他形式交流,如办板报、办学报、网上交流等。在汇报交流过程中要有“存在问题一项”,让学生找出本次调查中不圆满之处,以利于下次完善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蘑 菇

一、蘑菇

1.形态结构:像把张开的伞,有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

2.营养方式:靠地下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 3.生殖方式:产生孢子进行孢子生殖。

4.鉴别蘑菇,不可随便食用。

二、真菌的主要特征

1.细胞内具有成形的细胞核;

2.能产生孢子,孢子能发育成新个体;

3.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异养。

三、真菌对自然界的意义

对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1.有益方面:可食用、药用、制酱油。

2.有害方面:使食品、纺织品发霉变质,使农作物患病等。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shengwujiaoan/38206.html

  • 第二节生态系统概述|第三章第二节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4.在对有关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第一节细菌教学反思]第一章第一节细菌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从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对自然界的意义、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讲述了有关细菌的基础知识。 在知识方面,细菌的形态、结构只涉及到显微结构;生理只包括分裂、腐生、寄生三个概念,教材还讲了物质循环、生物固氮这两个土壤微生物学的重要主题;在知识的价值方面描述了这些知识在生产...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上册生物植物的生长_初三生物上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知识点

    初三生物上册知识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今天我们给大家详细的介绍这样这方面的知识点。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基本结构:  双子叶植物:具有两片子叶植物(花生、白菜、向日葵、豌豆、芒果)  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植物(小麦、水稻、甘蔗)  2 种子成分:⑴ 无机物:水、无机盐;⑵...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初中生物有关细胞结构的知识点|初中生物点击细胞结构的思维误区

    误区一:没有叶绿体或中央液泡的细胞是动物细胞①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植物的根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②有中央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中央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也没有中央液泡。③有中心体的细胞可能是动物或低等植物的细胞,没有中心体...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放的第一章]第一章第二节放线菌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放线菌结构特点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 :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对自然界的重要作用。设计思想:学生对放线菌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放线菌的主要特征,同时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放线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便加深对放线菌的认识。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高一生物第一章第二节】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了解遗传现象的基础上,了解生物变异的现象及其普遍性。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教学建议

    本章的引言部分十分重要,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进行认真的观察,再由教师或学生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然后由学生回答引言中提出的两个问题,导出本章课题,并且引出第一节的内容。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可以结合挂图或模型,并且用列表(见本节知识结构)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初中生物浅析探究实验的解题思路

    这几年的考试几乎每次都有探究题,对于这类题目。很多学生束手无策。还有的学生甚至索性不做,把它看成一个庞然大物,被吓倒了。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这几年的考试情况,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见解。答题方法:(1)实验题目包括三个方面:①研究对象;②研究现象③作用于对象的因素。如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一生|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起源

    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植物类群,目前已知有300—400科,20—30万种,这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所有其他植物类群种数之和。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被达尔文称为“讨厌之迷”,已经被研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与之有关的假说、理论层出不穷。近30年以来,相关的研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许多涉及被子植物起源的讨...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高一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第二章第一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的基本观点,并通过对比对生命起源认识的不同观点,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生命观的教育,自觉抵制非科学的观点。 2.在了解动物、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基础上,归纳总结、初步认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3.了解人类进化的历程,认识人类的生物学地位。 4.在学习动物...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