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有哪些?|鸟类

九年级生物教案 2016-02-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生物教案】


第  七  节     鸟   类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理解的形态结构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2、了解鸟的繁殖的特点3、了解鸟对人类的益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的形态结构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点难点:双重呼吸[复习旧知识]在我们已学过的动物中,哪一类动物属于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    它与陆生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有哪些?1.爬行动物的身体一般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2.体表覆盖着角质鳞片或甲,可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并起保护作用。3.幼体的发育彻底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成了真正的陆生动物。4.体内受精、用肺呼吸。[引入新课]我们所学习的动物是从进化的角度来安排的,即从节肢动物到鱼类又到两栖类,然后到爬行类再到。爬行动物用身体的腹面贴在地南上爬行,适应陆生生活的能力还较弱。在地球上称霸一段时间后,如恐龙曾辉煌一时,后来逐渐被鸟哺乳类所淘汰。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全世界的共约9000种,我国有近1200种,提起,大家首先想到的它有哪一大特征呢?(飞翔)    能飞,世界上飞得最快的鸟要数雨燕,有一种针尾雨燕,飞得极快,一小时能飞300公里。从南京到上海,让它沿铁路飞行,只需要1小时2分钟、就可飞到,比现在的特快列车还要快三倍,而且雨燕能连续飞行10小时。隼的飞行速度也很快,当它们在空中追捕一只飞鸽时,一刹那的速度可达支每小时360公里,但不能像雨燕那么持久地飞行。    附:隼(sun):一种凶猛的鸟,上嘴勾曲,背青黑色,尾尖白色,腹部黄色。饲养驯熟后,可以帮助打猎。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希望能像鸟一样飞向蓝天。传说早在2000多年前有名的工匠鲁班曾研究制造了一只"木鸟"。1900多年前西汉人用鸟羽作翅膀绑在手臂上,头和全身也都披着羽毛,取得滑行数百步的成绩。希腊人阿奇太和德国人等也作过飞行实验,但都毫无结果,直到1903年12月,美国人莱特兄弟终于发明了飞机,实现了人类梦寐以求的飞向蓝天的愿望。飞机的制造成功主要是在研究如何能飞翔中得到启示的。    现在,尽管飞机飞行的速度和高度都远远超过了,但飞行技巧,灵活性等方面与相比还有不少差距,而且坐飞机要买飞机标,出境又要检查,又要有各种手续不太自由,要自由就要像鸟一样飞。那么,怎样才能飞起来呢?    这得从它的形态和结构谈起。      1. 身体呈纺锤形,外被羽毛,以养活飞翔时的阻力。 问:(1)鸟的体形怎样?对飞翔有什么好处?(2)用滴管把水滴在家鸽的羽毛上,你看到什么现象?这对鸟本身有什么好处?(3)列举生活中,你所知道的羽毛的用途想一想,羽毛对飞翔有什么作用?   (1)鸟的体形呈纺锤形,减少了飞翔时空气的阻力。(2)将水滴到鸟的羽毛上,大部分的水会滑落,少数粘附在羽毛上的水滴,鸟只要抖一下便能抖落下来,可以减小飞行时的负重。(3)羽毛增大了鸟的体积,减小了密度,羽毛还有保温的功能,为使成为恒温动物提供了条件。    的飞行器官的动力是什么呢? 2.前肢变成翼,作为飞翔器官。    在所有飞翔物体中,是最完善的,的飞翔能力实际上就是与重力作斗争的独特机能。一般地说,物体离开地面飞行,必须产生足以克服自身重力的升力。当升力超过体重就能上升。升力的产生与的翅膀的结构有关。翅膀上部表面凸起,下面表面略凹,空气在翅膀上部表面比在下部表面渡过快,产生升力。增加挥动翅膀的次数,能增加升力。蜂鸟飞翔时,翅膀煽动的次数极频繁,每秒可达500多次,以致在双翅振动的地方可见到雾状光环。由于蜂鸟的高频振翅,它能飞到5000米的高度。    身体结构轻七如有一种“军舰鸟”,它的两个翅膀展开竟达2米多宽,而骨骼却只有100克重,结构坚固灵活,这是为什么呢?    3.骨骼坚而轻,有的中空,多有愈合现象,有龙骨突,胸肌发达。    鸟的骨骼,有的发生了愈合,如脊椎骨;有些骨很薄,如头骨,吃鸟时这的头骨极易咬碎,比较长的骨,大多中空,内部充有空气,如腿骨。    飞行的动力是肌肉的收缩与舒张。    胸肌是飞翔的“发动机”,大小胸肌的交替收缩和舒张使翅膀升高和下降,胸肌质量较大,占全身的1/5,胸肌附着大龙骨突上,靠近身体底部,使鸟飞翔时不至于上重下轻,维持身体的平衡(吃鸟吃胸肌)。    鸟后肢的肌肉也比较发达,这与常用行走、攀援、捕食、游泳等有关(吃鸟吃腿)。    鸟的颈部灵活转动,使头部的感觉器官能及时摄取外界信息,作出反应。是生物界时最突出的“飞行家”。许多不化能高飞,而且能持久地飞。飞翔是一种剧烈的运动,需要大量的氧气。一办飞翔的鸟所消耗的氧所比休息时大21倍,那么鸟是怎样给飞翔时提供大量的氧气的呢?人走到了高空会呼吸困难,那么鸟呢?    4.肺连通气囊,进行双重呼吸?    鸟的呼吸与一般的动物不同,一般的陆生脊椎动物呼吸时支空气吸进肺里,在肺内进行一次气体交换,然后呼出。而鸟的体腔内有许多由薄膜构成的气囊,与肺相通。吸气时,一部分空气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后进入前气囊,另一部分空气经过支气管直接进入后气囊。呼气时,前气囊中的空气直接呼出,后气囊中的空气经肺呼出,又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这样,在一次呼吸过程中,肺内进行了两次气体交换,因此叫做双重呼吸。    在静止时,呼吸作用是靠肋骨升降引起胸廓的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飞翔时,由于胸肌处在紧张状态,不能采取这样的呼吸方式,只有依靠气囊才能完成强烈的呼吸作用。满足飞翔时高能量的消耗。当翼上举时,当翼上举时,气囊扩大,由于内外气压不平衡,空气迅速进入肺和气囊。除部分空气由于未经肺内的毛细支气管,所以是富有氧气的。当翼下降时,气囊受到挤压而收缩,把原来贮存的空气压出,再度经过肺而排出体外。气体第二次经过肺时,又进行了一次气体交换,所以无论是吸气,还是呼缺陷,肺前后两次进行了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可见,气囊的出现和“双重呼吸”是对飞翔生活的重要适应,保证了飞翔时剧烈呼吸作用的顺利进行。      气囊的作用:减轻密度,散发热量,得到充分的氧气的作用。        浑浊空气        新鲜空气        兵分二路,充分利用。    5.牙齿退化。  的牙齿退化(食物不经咀嚼直接吞下,以养活在地南上摄食的时间),吞咽的食物贮藏在嗉囊里。    这样的结构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好处是:能给鸟以足够的能量(边吃边飞),坏处是:导致鸟身体的质量增加,一利于飞翔。    鸟飞翔时,是边吃边飞的,不可能飞一飞再停下来吃食物。有没有同学见过鸡、鸭在吞食沙子。(有) 那鸡、鸭为什么要吞食沙子呢?   鸡、鸭吞食沙子并不是完全不利的,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为保证向身体各部分提供氧气和营养,鸟的心脏负荷量是较大的,从结构上来看:    6.心脏四腔,血液不混合,供给组织细胞都为含氧量高的血,比两栖类大大地提高了氧气的输送效率。出现了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路线。    由于有了完善的产热和散热的能力,因而产热,散热相当,使体温可保持相对稳定,减小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范围。    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能力,能够在环境温度变化时仍然保持恒定的动物叫恒温动物。    是我们学到的第一种恒温动物。    经过训练,是否会必变随地大小便的毛病?    7.没有膀胱,不贮存尿液。    再训练也没有用。因为它没有膀胱,肾脏产生的尿液连同粪便一起随时排出体外。    作用:减轻体重,减轻飞翔时的负担。    8.雌鸟的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    作用:减轻身体质量,利于飞翔。    9.大、小脑发达。这与视觉敏锐有关。鸟从几百米高空看下来,对下面的情况仍能看得十分清楚。    小脑的功能:协调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运动。总结:为了适应飞翔生活,在形态结构上主要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减轻身体的质重和密度;二是增强新陈代谢。构书安排:一.外形与飞翔生活相适应。1.身体呈纺锤形,外被羽毛,减少飞行阻力。2.前肢变为翼,是鸟的飞行器官。二.内部形态结构与飞翔生活相适应。1.骨骼  轻巧而坚固有的愈合    有的中空胸骨发达形成龙骨突。2.呼吸器官:肺肺与气囊相连,进行双重呼吸。3.牙齿退化4.心脏分为四腔(两心房两心室)5.恒温动物:具有完善的体温调节系统,在外界环境温度变化时仍能保持体温恒定的动物。6.没有膀胱,不贮存尿液。作用:减轻质量,利于飞翔。7.雌鸟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   作用:减轻质量,利于飞翔。大、小脑发达,尤其小脑对控制和调节飞翔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shengwujiaoan/38203.html

  • 第二节生态系统概述|第三章第二节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以及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概念。 3.通过对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分析,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以及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4.在对有关实例分析的基础上,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重点、难点分析 1.生态...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第一节细菌教学反思]第一章第一节细菌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从细菌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对自然界的意义、与人类的关系等方面讲述了有关细菌的基础知识。 在知识方面,细菌的形态、结构只涉及到显微结构;生理只包括分裂、腐生、寄生三个概念,教材还讲了物质循环、生物固氮这两个土壤微生物学的重要主题;在知识的价值方面描述了这些知识在生产...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七年级上册生物植物的生长_初三生物上册《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知识点

    初三生物上册知识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今天我们给大家详细的介绍这样这方面的知识点。  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基本结构:  双子叶植物:具有两片子叶植物(花生、白菜、向日葵、豌豆、芒果)  单子叶植物:只有一片子叶植物(小麦、水稻、甘蔗)  2 种子成分:⑴ 无机物:水、无机盐;⑵...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初中生物有关细胞结构的知识点|初中生物点击细胞结构的思维误区

    误区一:没有叶绿体或中央液泡的细胞是动物细胞①有叶绿体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叶绿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如植物的根细胞不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叶绿体。②有中央液泡的细胞是植物细胞,没有中央液泡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未成熟的植物细胞也没有中央液泡。③有中心体的细胞可能是动物或低等植物的细胞,没有中心体...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放的第一章]第一章第二节放线菌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放线菌结构特点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难点 :放线菌的形态和结构特点及对自然界的重要作用。设计思想:学生对放线菌的了解并不是很多,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放线菌的主要特征,同时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放线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便加深对放线菌的认识。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教...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高一生物第一章第二节】第一章第二节生物的变异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了解遗传现象的基础上,了解生物变异的现象及其普遍性。2.通过对具体变异现象的分析,了解变异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变异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对遗传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中的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通过遗传与变异的相互关系进行辩证观点的教育。3.了解变异在人类生产活动中的实践意义。...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其结构基础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基本方式教学建议

    本章的引言部分十分重要,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中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两幅插图进行认真的观察,再由教师或学生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例,然后由学生回答引言中提出的两个问题,导出本章课题,并且引出第一节的内容。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可以结合挂图或模型,并且用列表(见本节知识结构)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初中生物探究实验题精选】初中生物浅析探究实验的解题思路

    这几年的考试几乎每次都有探究题,对于这类题目。很多学生束手无策。还有的学生甚至索性不做,把它看成一个庞然大物,被吓倒了。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根据这几年的考试情况,我想谈一下自己的见解。答题方法:(1)实验题目包括三个方面:①研究对象;②研究现象③作用于对象的因素。如ph值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一生|初中生物被子植物的起源

    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植物类群,目前已知有300—400科,20—30万种,这在数量上远远超过所有其他植物类群种数之和。被子植物的起源问题被达尔文称为“讨厌之迷”,已经被研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与之有关的假说、理论层出不穷。近30年以来,相关的研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许多涉及被子植物起源的讨...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 【高一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第二章第一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的基本观点,并通过对比对生命起源认识的不同观点,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生命观的教育,自觉抵制非科学的观点。 2.在了解动物、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基础上,归纳总结、初步认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 3.了解人类进化的历程,认识人类的生物学地位。 4.在学习动物...

    发布于:2016-02-22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