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测试_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新人教)

九年级化学教案 2016-01-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九年级化学教案】

课题一:空气【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了解空气的重要成分。2、了解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4、初步了空气污染的危害,知道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培养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技能目标:1、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2、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教学重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学难点】学生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用品】集气瓶、燃烧匙、吸管、水槽、塑料袋。【教学资源】【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提出问题【引言】师: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对于人类是如此重要,我们做一个深呼吸,那么我们便吸入了空气,空气对于我们又是如此亲近和熟悉,但是有谁摸着了它?看到了它吗?哦,没有。那么我们本节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还要探究空气的组成成分。【提问】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2、以上事实说明了空气确实存在,那么空气中含有哪些气体成分呢?如何证明这些气体的存在?【总结】从生活经验和以往的探究活动中,我们知道了空气中含有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提问】那么,空气中还含有其他气体吗?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又是多少?二、探究活动设计一个实验,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教师边介绍演示新教材[实验2-1]学生观察、描述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三、归纳总结师:从实验2-1中得出以下结论;1、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1/5;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从集气瓶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一现象判断。)4、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从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一现象判断。)5、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杂质0.03%教师简介空气的其他成分,同时讲清三个概念:物理性质、纯净物和混合物四、课堂练习【投影】1、在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实验中,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结合实验讨论:(1)    燃烧着的红磷熄灭了,这种现象说明氮气能不能支持燃烧?(2)集气瓶内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还继续上升吗?这种现象能不能说明氮气不易溶于水?2、在标准状况下,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它的熔点为-209.9℃,沸点为-195.8℃。从红磷在氮气中不能继续燃烧的事实,说明氮气不支持燃烧。许多实验事实都表明,氮气的性质不如氧活泼。五、学生自学1、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2、保护空气。【板书设计】课题一:空气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红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占1/5;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从集气瓶水面上升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一现象判断。)4、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从燃着的红磷熄灭了这一现象判断。)5、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杂质0.03%123456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三、保护空气【教学后记】        课题二:氧气(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2、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铝箔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从中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探究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硫、木炭、铝箔等物质的燃烧现象。【教学难点】对“氧气不易溶于水”这一结论的探究活动。【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用品】已制备好的氧气、木条、木炭、燃烧匙、酒精灯、火柴、坩埚等【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提出问题【引言】师:什么是物理性质?(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展示】一瓶已制备好的氧气,正放在桌面上,用玻璃片盖好。师:请一位同学说一说氧气的物理性质?生: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师:氧气的物理性质(在通常状况下)如下表:颜色气味状态标况下密度与空气密度的比较熔点沸点是否易溶于水无色无味气体1.429g%略大-218℃-180℃不易【演示】教材中[实验2-2]。(教师在讲台上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现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结论】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实验探究】学生分组实验2-3,实验2-12,然后填好下表: 实验名称实验现象反应文字表达方式硫在空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教师必须强调硫、木炭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何不同)【提出质疑】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交流讨论】【现象】铝箔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白光。(请该生用手触摸集气瓶的外壁,感觉烫。)【结论】铝+氧气氧化铝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老师与你们一起做过四个实验,这四个实验的反应文字表达式告诉了我们: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际上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对吗?师:由于空气中的氧气会计师相对较少,所以物质燃烧的程度不如在氧气中剧烈,现在你们明白了吗?第二环节:归纳总结师:本节课我们用实验探究法探究了氧气一个重要物质性质——不易溶于水的气体。1、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大(标况下),不易溶于水的气体。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和教师的演示实验及师生的合作实验,探究了氧气的一个重要化学性质——是一种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较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2、氧气的化学性质: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第三环节:课堂练习1、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相同之处是都能生成       气味的气体,并且都放热,不同的是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色火焰。2、能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并生成一种无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物质是        。3、空气中有氧气,用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木条是否会复燃?为什么?123456第四环节:作业布置1、写出木炭、硫、磷、铁、镁、铝及蜡烛分虽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反庆的文字表达式。(用填表格式)2、预习第31-32页的教材内容。3、讨论:空气中也有氧气,为什么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不如在纯氧中剧烈?【板书设计】课题二:氧气一、氧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的气体。二、氧气的化学性质:一种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教学后记】      课题二:氧气(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2、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进一步学习物质的分类。技能目标: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教学重点】探究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用品】烧杯、玻璃棒、水【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第一环节:激发兴趣(1)化学小魔术:不燃的小手帕(2)影片片断欣赏:登山运动员征服喜马拉雅山。二、导入新授上节课我们做的一些实验和刚才小魔术中酒精的燃烧都是氧气的化学性质,我们能不能归纳出氧气的化学性质呢?三、探究合作1、分组讨论:(1)下列反应有哪些共同点?a、碳 + 氧气    二氧化碳b、硫 + 氧气     二氧化硫c、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d、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e、石蜡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2)联系实际谈谈氧气有哪些用途?2、师生共同总结:(1)从(1)(2)(3)(4)四个反应中归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化合反应。(2)从(1)(2)(3)(4)(5)五个反应中归纳:物质夺取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其中提供氧的物质是氧化剂。3)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具氧化性。  四、创新应用1、在一只集气瓶中充满空气,现要除去其中的氧气,又不增加其他气体成分,可选用的可燃物是a、木碳     b、铁      c、磷     d、硫2、酒精在氧气中燃烧是不是化合反应?为什么?四、板书设计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一、(1)从(1)(2)(3)(4)四个反应中归纳: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叫化合反应。(2)从(1)(2)(3)(4)(5)五个反应中归纳:物质夺取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其中提供氧的物质是氧化剂。(3)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高温条件下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反应,具氧化性。【教学后记】      课题三:制取氧气(1)【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掌握实验室可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制取气体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123456【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用品】大试管、酒精灯、水槽、铁架台、带导管的橡皮塞、药匙、氯酸钾、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1、纪录片欣赏:中日登山运动员征服喜马拉雅山。2、二、导入新授氧气除供给呼吸与支持燃烧外,还广泛用于气焊、炼钢、登山、潜水和医院抢救病人。我们需要的氧气包括上节课中用到的氧气是怎样来的呢?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三节《氧气的制法》。四、究实验1、实验探究1)加热纯的氯酸钾并观察。2)加热纯的二氧化锰看是否有氧气放出。3)在热的氯酸钾中迅速撒入二氧化锰并观察。4)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并收集?2、实验总结1)纯的氯酸钾必须在高温下才能缓慢放出氧气。2)加热二氧化锰始终不能放出氧气。3)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就能放出氧气。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5)催化剂和催化作用6)制取氧气的装置:固固加热装置7)氧气的制取步骤:a、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b、装药品于试管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c、加热  d、收集氧气  e、将导管移出水面  f、熄灭酒精灯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8)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重)四、创新应用1、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取甲烷,甲烷比空气轻且极难溶于水,选择怎样的装置制取并收集甲烷?2、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现有以下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1)加热氯酸钾   2)电解水  3)在常温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哪一个?为什么?五、书设计                 氧气的制法1、纯的氯酸钾必须在高温下才能缓慢放出氧气。2、加热二氧化锰始终不能放出氧气。3、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就能放出氧气。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5、催化剂和催化作用6、制取氧气的装置:固固加热装置7、氧气的制取步骤:a、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b、装药品于试管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c、加热  d、收集氧气  e、将导管移出水面  f、熄灭酒精灯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8、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重) 【教学后记】    课题三:制取氧气(2)【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掌握实验室可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2、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123456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制取气体的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制取氧气的装置选择。【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用品】大试管、酒精灯、水槽、铁架台、带导管的橡皮塞、药匙、氯酸钾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        激发兴趣a)      纪录片欣赏:中日登山运动员征服喜马拉雅山。b)      抢救“非典”病人时为什么要输氧?六、导入新授氧气除供给呼吸与支持燃烧外,还广泛用于气焊、炼钢、登山、潜水和医院抢救病人。我们需要的氧气包括上节课中用到的氧气是怎样来的呢?我们今天来学习第三节《氧气的制法》。七、探究实验1、            实验探究1)            加热纯的氯酸钾并观察。2)            加热纯的二氧化锰看是否有氧气放出。3)            在热的氯酸钾中迅速撒入二氧化锰并观察。4)            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并收集?2、            实验总结1)纯的氯酸钾必须在高温下才能缓慢放出氧气。2)加热二氧化锰始终不能放出氧气。3)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就能放出氧气。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5)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6)制取氧气的装置:固固加热装置 7)氧气的制取步骤:a、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b、装药品于试管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c、加热  d、收集氧气  e、将导管移出水面  f、熄灭酒精灯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8)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重)四、创新应用a)      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制取甲烷,甲烷比空气轻且极难溶于水,选择怎样的装置制取并收集甲烷?b)      为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现有以下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1)加热氯酸钾   2)电解水  3)在常温下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你认为最适合在潜水艇里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哪一个?为什么?八、板书设计                 氧气的制法1)纯的氯酸钾必须在高温下才能缓慢放出氧气。1234562)加热二氧化锰始终不能放出氧气。3)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稍微加热就能放出氧气。      4)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是:氯酸钾 氯化钾 + 氧气5)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6)制取氧气的装置:固固加热装置 7)氧气的制取步骤:a、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b、装药品于试管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  c、加热  d、收集氧气  e、将导管移出水面  f、熄灭酒精灯                    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8)氧气的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氧气比空气重) 【教学后记】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jiunianjihuaxuejiaoan/37376.html

  • 燃烧狂少第一节|第四章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的:掌握燃烧,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及燃烧的条件。教学重点:燃烧条件的发现教学难点:将燃烧现象与人类生活相联系,谈如何利用有利的,防止发生不利的燃烧。仪器:蒸发皿两只,铁架台(带铁圈),火柴,烧杯,铜片,蜡烛,制氧气装置。药品:酒精、红磷、白磷、石灰石、水。教学过程:复习:比较mg、c、s、p、...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爱护水资源说课稿_爱护水资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和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危害。过程和方法:通过调查研究、编写环境时报、演讲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合理地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认识化学在环境监测与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2.学习用...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酸和碱反应生成什么】《酸和碱》知识点归纳

    《酸和碱》知识点一、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hno3)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第五章金属的冶炼和利用_第五章金属与矿物(沪教)

    第五章 金属与矿物重点难点:重点:1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 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铁的两种合金。3 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护。4 石灰石的存在和检验;5 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三种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难点:1 铁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方...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研究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启发—研究教学模式在《溶解度》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研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指导思想的教学形式,它的理论为教学提供了“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激发学习动机”这样一种有序发展的进程,不仅使化学学科知识得到系统完整的传授,也使学生的思维素质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笔者在启发—研究教学模式理论的指导下,在长...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燃烧与灭火优质课教学设计_燃烧与灭火

    初中化学教案 本文作者:news 发表时间:XX-10-21 作者单位:school 联系方式:hdzhang1015@diyifanwen com 很高兴有机会与大家共同度过这珍贵的45分钟,我相信我们是最精彩的,最优秀的,相信吗?那么就通过这45分钟来展示我们的魅力吧!我为大家准备了三张图片请看...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要点

    课题1 空气命题落点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考查从混合气体中除取某种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2.对空气组成成分的考查。3.通过某地空气质量日报,考查该地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分析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和防治措施。4.对混合物和纯净物的考查。课题2 氧气命题落点1 对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九年级下册化学金属矿物与冶炼_九年级《金属与矿物》期末复习提纲

    (铁)1、铁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是电和热的导体。2、铁生锈实际上是铁、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红棕色)。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 10。3、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⑴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⑵在铁制品的表面涂上...

    发布于:2016-02-04

    详细阅读
  •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初步学会人体吸入、呼出空气的有关实验操作 3、通过对实验...

    发布于:2016-02-03

    详细阅读
  • 2019年中考化学及答案|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优先反应原理的应用

    初中化学中学习了金属与盐的反应性质原理:(1)金属单质必须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2)盐必须可溶;还学习了酸与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的性质。但在中考中,有很多此类题目超出了此范围,加大了难度。若利用高中的优先反应原理去解,则可简化解题。下面就“金属与盐的优先置换原理”与“酸与碱的优先中和原理”分别说...

    发布于:2016-02-0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