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原文】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1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课题

一哭一笑皆文章——《林黛玉进贾府》细节描写拾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比较人物不同的“哭”与“笑”,体会“哭”与“笑”背后的内容。

过程与方法品读课文选段的细节描写,体会调动多种形式与手法写人生百态的妙处。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培养细心阅读的习惯,从小说等文学艺术形式中发现生活的真谛。教学重点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对主要人物的表情进行对比欣赏,挖掘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教学难点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师手记(重点内容: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分类推进措施、学生可能行为预见及对策等)一,导入新课《红楼梦》的精彩在于它把一个封建社会浓缩在一个贾府。《红楼梦》是一部可以让人读一生的书,更是一部可以让整个世界读不完的书。整部书可圈可点之处太多太多,我们且从这恒河沙粒中拾取小小的一粒沙——在《石头记》第一回中,作者有这样一首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而高鄂续写的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也有一首诗,诗云: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从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悟出很多内容,我觉得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哭、笑。“荒唐言”引人而笑,但“辛酸泪”自是一哭,红楼之中确是有人哭,有人笑,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选段中有关哭和笑的细节描写,让我们在这“哭”与“笑”中慢慢走进这个精彩而又让后人叹惋的浮华世界——二,探究研读——鉴赏人物的哭、笑师:中国有句古话“笑比哭好”,那我们就先来研究“笑”。请大家浏览选文,阅读时注意思考这样的问题:文中共多少处直接写笑,哪些人物笑了?他们为什么要笑?要求:在文中将涉及的语句画下来,并作批注。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情节和主旨有特殊作用的细微环节,包括:动作、肖像、神情、物件、景色、服饰、语言等“细枝末节”。提示:节选部分共有25处直接写笑。这些人物是:林黛玉、贾母、王夫人、邢夫人、王熙凤、贾宝玉、探春、丫鬟。※林黛玉出于礼貌,不得不笑。尽管她笑得最多,但她的笑是装出来的,是她待人处世“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具体体现。※贾母在贾府位居至尊,是喜悦而满足的笑。但她悲后又笑,也不无虚伪成分。※王夫人满意王熙凤做事周到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说明她心存仁慈,为人宽厚、随和。※邢夫人回复贾母而笑,对黛玉爱怜而笑。她是以笑为交际手段,是为了处理好与长辈、晚辈的关系。※王熙凤纯粹是为了巴结逢迎贾母,装腔作势而笑。通过笑可看出她见风使舵;未见其人,先闻其笑,又可看出她在贾府的特殊地位。※贾宝玉是发自肺腑、出于自然的笑。这反映了他性格上的不受拘束。※探春是在宝玉杜撰后会意而笑,说明她性格直率。※丫鬟们身份低下必须陪笑。师(小结):作者抓住不同人物的笑这人细节,反映了不同的性格,使我们产生了一个总印象——贾府是礼仪之家;但人物的笑太多不是出自内心的笑,透过这些笑,我们又看到了贾府的另一面——贾府是虚伪之家。在这些笑的背后,隐藏着太多太多令人笑不起来的、悲哀的内容,这表面的繁荣和一团和气的背后,正预示着贾府以后不可避免的衰落,其中的人物命运也是不可捉摸的红楼一梦。那再来解读文中的“哭”。12345探究:文中几次写到哭?是哪些人在哭?从哭中塑造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提示:文中总共写了36次哭,出场的主要人物都哭了。师:那请小组选择其中关键几处来谈谈具体哭表明了什么内容?※黛玉与贾母见面时共4次写到哭。贾母见外孙女时“大哭”,一方面是对外孙女的疼爱和怜惜,另一方面也是为“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的女儿之死而伤心,表现母亲对女儿的亲情和怀念,是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发自肺腑的伤感。※黛玉在拜见外祖母时也哭个“不停”。她是因见到外祖母,想到自己幼年丧母,孤苦伶仃,不得不寄居他处的悲苦身世而哭。这哭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性格。※王熙凤出场后也为黛玉的不幸而哭。但她的哭是装腔作势,是想投贾母所好。当贾母说休再提前话时,她马上转悲为喜,由此可看出王熙凤的善于逢迎,长于随机应变的性格。※宝、黛初会,一见倾心,但当他知道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玉时,便满脸泪痕,体现了他向往平等,这是感情真实的流露。本鉴赏点意在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小说。表情是人物内心的反映,对主要人物的表情进行对比欣赏,挖掘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解说:小说通过人物的哭、笑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同时,通过笑还可使我们产生贾府既是个礼仪之家,又是个虚伪之家的印象。分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信息积极思维,启发他们对作品某一共同特点加以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最后不可逆转的悲剧结局)总结:选文六次写到“哭”,与“笑”一样,这些细节同样刻画了人物性格。而且,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与第四段中黛玉口述癞头和尚的话有照应。和尚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而黛玉初进贾府就见了六次哭,可见这预示着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了。“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现在,进了贾府,见到的都是外姓亲友,唯独见不到自己的亲人;寄人篱下,她的一生能平安吗?通过这个照应,像一个预言,预示着黛玉的悲惨命运,预示着进贾府正是她悲剧生活的开始,既刻画了人物性格,又是情节发展的必要照应。师:全文有二十多处直接写到人物的笑和哭。仔细品味一下,不难发现,这些“笑”和“哭”是有差别的,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笑和哭,不同的笑和哭的背后隐藏着人物不同的内心世界,反映着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时,通过笑还可使我们产生贾府既是个礼仪之家,又是个虚伪之家的印象,我们要在对比中清楚地了解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所反映的人间世态,正是所谓“大家庭,小社会”。

三,拓展探究

师:《红楼梦》的细节描写比比皆是,林林总总的细节描写构成了红楼艺术的“大观园”,除了我们探究过的“哭”与“笑”之外,本文还有多处细节描写,请试从文中找出一例进行探究——㈠一餐之中有学问师:林黛玉进贾府在观察了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王熙凤之后,迎来了她进贾府的第一顿饭。这一顿饭可不是简单的饭,而是黛玉人生的重要课程。为什么这样说呢?12345

曹雪芹只用了两百个字写这顿饭,但这里面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封建贵族家族的章法。初进贾府的林黛玉能应对得了吗?

先看贾母的晚饭如何开场。当林黛玉在王夫人房间说话时,有丫鬟来报告:“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林黛玉赶过去。请注意这个“忙”字,王夫人这个人经常做事慢腾腾的,这会儿却急急忙忙,为什么?她不敢怠慢,否则她就失职失礼了。在封建家庭特别是贵族家庭里,儿媳妇是要伺候婆婆用餐的,这是金科玉律。王夫人和林黛玉进入贾母的后门,已有许多人在等候。等什么?就是等王夫人来伺候贾母吃饭。(按说也应该等邢夫人。但前文交待邢夫人要带黛玉去拜见贾赦时,贾母已经发话“你也去吧,不必过来了。”)大儿媳让贾母给放了假,晚饭就必须得二儿媳来开。这是封建家庭的规矩。所以伺候贾母的人看到王夫人来了,才安设桌椅。

然后“李纨捧饭,熙凤安箸,王夫人进羹。”这似乎很奇怪,有那么多丫鬟、仆妇在,为什么要三位贵夫人干这些粗活?这也是规矩:孙媳妇和儿媳妇要亲手伺候老祖宗,哪怕像走过场一样。要不过去都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再有能耐的媳妇也必须尽服侍婆母的义务!

饭摆好了,筷子摆好了,汤摆好了。吃饭的人怎么入座?贾母正面榻上独座,两边四张空椅。“熙凤拉林黛玉坐左边第一张椅子,黛玉十分推让”。这里注意两个词语,一个是“拉”,一个是“十分推让”,说明黛玉坚决不坐第一张椅子,在坐哪张椅子的问题上,林黛玉有自己的考虑:

第一张椅子肯定是重要的位置,有王夫人和两位长嫂在,她怎么能坐,所以“十分推让”,“拉”也不去!直到贾母解释“你舅母和你嫂子们是不在这里吃饭的,你是客,原该如此坐”,林黛玉方告了座。从这一细节可以看出,林黛玉是一个很懂礼数的女孩子。

林黛玉坐下来了,跟她同辈的贾府三个小姐是不是可以马上坐下了呢?不行,得贾母命王夫人坐了之后,三姐妹才能告座。“迎春坐右边第一,探春左边第二,惜春右边第二。”王夫人是长辈,得她这位长辈坐下之后,晚辈才能坐下,这叫长幼有序。那么,林黛玉先于王夫人坐下岂不是无礼了?又不能算无礼,因为是贾母下令让黛玉先坐的,贾母的话是法令。

这样一来,林黛玉和贾府三姐妹陪贾母吃饭时是成了这样一种情势:王夫人坐在一边不吃,陪着,也监视服侍贾母的人是否周到;李纨和凤姐两人站在桌旁布让;旁边丫鬟执着拂尘,端着漱盂,拿着巾帕随时侍候;外间伺候之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不闻。什么叫大户人家?什么叫大户人家的礼数?这一顿饭,体现得活灵活现。

吃过饭后,小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黛玉还以为是喝的茶,在苏州家里,她受的教育是惜福养身,饭后片时再喝茶,“因见这里许多规矩不似家中,也只得随和些”。如果此时是刘姥姥恐怕一口就把水喝了,但林黛玉毕竟不是刘姥姥,她要等等看。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扮演者,已故演员陈晓旭在表演这一细节时,用眼往两边瞟了一下。应该说,她这一动作对人物的心理把握是非常到位的。果然,一会“又有人捧过漱盂来,林黛玉才发现不是让她喝茶,而是先用茶水漱口!然后才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这点点滴滴,林黛玉都做得恰到好处。12345

贾母这一顿饭,是林黛玉进贾府上的重要一课。贾母地位至高无上,林黛玉马上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才有了下面关于读书的一段对话。

㈡看关于“读书”的一段对话。

师:吃过饭后,贾母便和黛玉聊天。贾母问黛玉念什么书,黛玉道:“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什么书,不过认几个字罢了!”后来,宝黛相见,宝玉问的第一个问题是:“妹妹可曾读书?”黛玉的回答是“不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这就有意思了,为什么同一个问题,黛玉前后回答不一致呢?提示:这是因为黛玉对别人说的每一句话都非常留心。林黛玉从贾母的话中肯定听出了贾母对女孩儿读书的看法,古代传统观念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并不主张女孩子读很多书。例如富贵如金陵王家,不会是供不起孩子读书,但王熙凤就并没有读过什么书。所以后面宝玉问起黛玉可曾读书时,黛玉的回答是“不曾读书”,紧接着一句“些须认得几个字”,完全是贾母说法的翻版,是刚学来的乖巧话。黛玉果真“不曾读书”吗?从后文黛玉写的诗词歌赋来看,绝不是“些须认得几个字”的水平。黛玉之所以如此回答,是把自己摆在了同三个姐妹同一位置上。既然贾府的姐妹们只不过认得几个字的水平(当然也不止是认几个字的水平),黛玉自己怎么好说“念了《四书》”呢?小结:生动的细节描写言简意赅、以一当十,常常使描写对象性格鲜明、形神毕肖、呼之欲出。因此,鉴赏小说时,应巧妙运用细节描写这把“钥匙”,来认识、感知艺术形象,洞察、品味小说内在精髓,以便更好地进行审美愉悦。四:课文总结师:《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红楼梦》的第一次总亮相,不仅重要人物纷纷亮相,贾府也是第一次亮相。因此本文运用详略得当的环境描写、人物肖像描写以及匠心独运的人物出场来展现这一切。旨在揭示一个封建大家族的繁荣鼎盛。即它的富贵尊荣,不仅是物质的,还有礼教的。黛玉的一双眼睛把贾府由幕后推到了台前,而贾府透示给黛玉的是骨子里的至尊至贵,是封建大家庭的一个样板,是封建上层统治者的生活写照,是封建时代的缩影。透过这个缩影,曹公让我们窥视了封建社会的最终命运。五,作业⒈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关于《红楼梦》的赏析文。 ⒉替林黛玉写一则进贾府的日记 提示:如果你是林黛玉,你第一次进贾府目睹耳闻了些什么?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的内心又怎样的感受?要求不必面面俱到,巨细必录,突出印象、感受最深的一个方面即可。⒊《红楼梦》中有四百多个人物,每位同学写一篇有关《红楼梦》人物赏析的文章。除了上课分析的三人外,其他都可以写,上至主人,下至丫鬟。即使写同一个人,我们写的也不一样,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写出你自己喜欢的、值得写的人物。 (设计意图:学生替林黛玉写日记的体会,评价交流日记,话题涉及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人物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的作用以及课文的整体意义等等。通过这一整合,同学们对课文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了理性,完成了解读课文的全程。) 12345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教 学 问 题 集 锦

解 决 问 题 措 施 及 实 践 结 果

问 题 原 因 分 析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751.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