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必修一原文|《赤壁赋》必修一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1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中学 郑赐来     【教学目标】

  1、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文鉴赏方式。

  2、课内外的知识的结合与迁移。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古代文人排解忧闷情绪的方式。

  2、诗人面对困境、逆境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式】

  多媒体。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子

  面对困境、逆境,痛苦、悲伤、落寞、茫然,自是不言而喻,但这种情绪如何消除呢?
这叫消解悲剧情绪,中国人在传统文化里面,消解悲剧情绪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种:仙、酒、梦、女人(知音)、自然(风、月、水等)这是古人解救自我的好方法。

  就如李白高呼:“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并提议:“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韦庄也说:“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又如:

  曹 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许 浑: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杨 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苏轼是中国古代最有魅力和性格的文人,那他又是如何来排遣心中的苦闷和忧愁的呢?

  苏轼也是个文人,也脱离不了上面这几种方法,但却别具风格,独树一帜!

  他认为举杯只会愁更愁,俗话说“心病还要心药医”,欲求精神苦闷的真正解脱,只有求之于自身在哲学上的“解脱”,虽然他在文中借客之口表达了自己的悲情,但并不在宣扬这种悲观的论调,而是沿用赋家“主客问答,抑客伸主”的方法,力求阐明万物变与不变的道理,超脱于无益的悲观,凭仗哲学武器,他的精神世界也就随之而转出了一个更新的境界。这是一种成熟,也是一种睿智,更是一种难以企及的境界!

  文中通过“主”“客”问答,引出一场关于人生意义的论辩。一主一客其实都是作者的独白,反映了他陷于苦闷而又希望摆脱苦闷的矛盾心理。

  “主”其实是诗人乐观、积极精神的象征;“客”是诗人悲观、消极情绪的代表。两者在作者内心中不断地交织、斗争,就像左手握右手,不可逃避又难于割舍!如此,赤壁就成了苏轼左右手的承载物和释放物了。大家分别从各段中划出描写这五种解脱方式的语句。12345

  仙──第一段:冯虚御风、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第三段:挟飞仙以遨游。

  酒──第一段:举酒嘱客。

     第二段:饮酒乐甚。

     第三段:酾酒临江、横槊赋诗、举匏樽以相属。

     第五段:洗盏更酌、杯盘狼藉。

  女人(知音)──第一段:与客泛舟。

          第二段:望美人兮天一方。

          第三段:吾与子渔樵与江渚之上。

          第四段: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第五段:相与枕藉乎舟中。

  但本文写得最精彩的不是以上几种,而是描写“自然”这一部分,这也是本文最具魅力和冲击力的地方了。请大家分别找出文中描写、议论“风月、水月”的语句!

  前人称《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风月”是描写之主景,抒情之触媒,议论之载体。把握住上列句子,也就把握住了全赋之骨。

  描写风月──月出: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月影: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沂流光。

        月照:明月……吾与子之所共适。

        月消: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议论风月──客引曹孟德写月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客借月议人生失意: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借月展开议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苏子以月借喻人生:明月……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思考探讨:课文中又写了怎样的“水月”景象?

  明确: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

     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水        月        人12345

      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     生老病死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小结:听任天命,随遇而安,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二、赤壁为什么能够成为苏轼排忧解闷的好去处呢

  明确:

  1、赤壁的秀美可以抚慰灵魂。

  2、寻求人生的平衡点。也就是所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3、寄托自己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和惆怅。

  4、气度的宽宏,曹操虽败仍不失英雄风范,苏轼虽处境艰难仍心怀壮志。

  苏子从江水月亮得出关于瞬间与永恒这一哲学范畴:水虽东流长逝,但江中之水却未曾枯竭;月虽有圆有缺,但仍是光照千古未曾损耗。清风江水明月可以永恒,不朽的人生也可以靠“立德”“立功”“立言”来完成,于是转而为对不朽人生的积极追求。也就是说,他通过赤壁这个地方,用了以上几种情感排解的方式,给自己的精神予解脱、净化、升华,化悲痛为力量,变悲观为乐观,视悲苦如云烟!其实,苏轼这一阶段的许多诗词文都有此特点。


三、苏轼同一时期的作品赏析 


  读读下面四首词,用不同横线划出有关五种消解悲剧情绪的语句:

  1、《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12345

  2、《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这首词反映了作者谪居后的苦闷心情,词调较为低沉、哀惋,充满了人生空幻的深沉喟叹。具体写作年代,大概是元丰三年(1080)。

    词的上片写感伤,寓情于景,咏人生之短促,叹壮志之难酬。下片写悲愤,借景抒情,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4、《南歌子》: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这首词写于元丰二年(1079)苏轼任湖州(今浙江嘉兴)知州期间。词中通过作者于江南水乡行路途中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宦海沉浮中的复杂感受,抒发了人生之不得成仙而去的感。

  多媒体显示: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

  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傅 雷12345

  启示:面对逆境,要把眼光放长远一些,胸怀放宽广一些。  

 
四、课外阅读 

  阅读《后赤壁赋》和《定风波》《江城子》。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阳却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微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处,明月夜,短松岗。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691.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