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第一段]《游褒禅山记》必修一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1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重庆市铜梁县第一中学 周玉崧     【教学目的】

  1、学习“盖”“所以”“以”“观”“名”“其”等文言常见词语的用法。

  2、体会文言断句及句中停顿的方法,掌握文言句式特点。

  3、学习本文以记游写感的写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


【教学重点】

  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

  记游写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文言教学三读法(自读──译读──导读)。


【学法点拨】

  整体感知、诵读、点拨、自学、讨论、批注等。


【教学准备】

  1、自学。

  2、勾画《高考神梯》。

  3、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简介作家作品时代背景。

  2、听录音,正音、明读。

  3、诵读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教师:本课是游记。游记这种体裁我们并不陌生,初中时我们已经学过。学生说出游记的篇目。(《醉翁亭记》《小石潭记》《登泰山记》……注意不要把《陶花源记》和《岳阳楼记》列入游记。)古代游记的写法不拘一格,但大多是抓住景物特点,浓笔重彩,精描细绘,表现山水之美。请同学们注意本文与所学过的游记有什么不同?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自号半山老人,世称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宋仁宗时,他上万言书,主张实行新法,改革政治。后拜相,不顾保守派的反对,积极推行新法。由于保守派反对,新法受阻。他具有朴素的唯物辨证思想,反对天命,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进步口号。他的诗词文多揭露时弊,体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与抱负。诗词遒劲清新,风格高峻。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写于34岁任舒州通判时。

123456
三、点拨

  本文学习步骤:

  1、阅读课文。

  2、理清作者思路,找出文章的写作线索。

  3、逐段阅读,弄清文中字句含义与用法。

  4、了解本文写作特色。

  5、掌握作者要表达的思想与感情。

  6、背诵。


四、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

  庐冢 谬其传 无物以相 深父             窈然 瑰丽    

  2、明读:所谓华山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者。而我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3、理清课文结构思路:

   ⑴ 本名与别名的由来。

   ⑵ 记游洞经过。

   ⑶ 抒发游洞的感慨(全文重点)。

   ⑷ 简写由仆碑而产生的感想。

   ⑸ 补记同游之人、记游时间。


五、分析解读一、二段

  1、补充注释:

   ⑴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始:起初。舍:建房。

   ⑵ 而卒葬之 卒:死。

   ⑶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给……命名。

   ⑷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阳:山的南面(古人以山南水北为阳)。

   ⑸ 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盖:大概,可能。

   ⑹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穷:走到尽头。

   ⑺ 不出,火且尽 且:将要。

   ⑻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加:更加。

   ⑼ 火尚足以明也 明:照明。123456

   ⑽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其:自己。极:尽。

  2、指出下列句中所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⑴ 舍: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便舍船,从口入

    d、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e、退避三舍

   ⑵ 余:

    a、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b、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c、游刃有余

    d、其余,则熙熙而乐

   ⑶ 穷: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c、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d、复前行,欲穷其林

   ⑷ 然:

    a、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b、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c、奚以知其然也

    d、吴广以为然

  3、下列句中哪些词是词类活用?请具体解释之。

   ⑴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此

   ⑵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⑶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⑷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⑸ 则其好游直不能穷也

   ⑹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⑺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⑻ 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⑼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能极夫游之乐也

  4、朗读课文,边读边翻译。

  5、分析理解:

   ⑴ 褒禅山因何而得名?他到底是什么山?

     答:因唐朝和尚慧褒而得名;就是现在的华山。

   ⑵ 对“花”和“华”的辨析体现了王安石爱钻字眼的习惯,他也因此而尚受时人讥笑,你是如何看待他的这个习惯的?

     (讨论)

   ⑶ 从文中所写来看,作者为什么要进山洞?又为什么半路撤出?

     答:“如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123456
   ⑷ 现在时兴一种运动,叫做探险运动,你认为这种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


六、熟读课文一二段,课后用通顺的语言认真翻译一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研读三、四、五段。

  2、小结本文。

  3、练习。

〖教学步骤〗

一、复习背读第一二段(或抽查词语理解情况)


二、分析解读三四五段

  1、补充注释:

   ⑴ 于是余有叹焉 焉:语气词,不译。

   ⑵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以:因为,由于。

   ⑶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夫:那。以:而,并且。

   ⑷ 其熟能讥之乎 其:岂,难道。

   ⑸ 何可胜道也哉 胜:完全。

  2、下列词语在句中应怎样解释?

   ⑴ 焉:

    a、于是余有叹焉

    b、而人之所罕至焉

    c、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焉用彼相矣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⑵ 其:

    a、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其熟能讥只乎

    d、其真不知马也

    e、汝其勿悲

   ⑶ 观:

    a、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

    b、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

   ⑷ 名:123456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d、莫名其妙

    e、不名一文

    f、以奇乃华山之阳而名之也

  3、指出下列句中词类活用现象:

   ⑴ 往往有得

   ⑵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⑶ 险以远,则至者少

   ⑷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⑸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⑹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4、比较下列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和用法:

   ⑴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⑵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⑶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⑷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⑸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⑹ 于是余有叹焉

   ⑺ 往往有得

   ⑻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⑼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5、指出下列句中含有的文化常识:

   ⑴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⑵ 四人者:庐陵箫君圭君玉……

   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⑷ 《临川先生文集》

   ⑸ 今之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6、分析后三段:

   ⑴ 王安石基于这次旅游产生了一点感想?请具体说明。

     答:赏“非常之观”“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对于古书“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123456

   ⑵ 王安石分析要赏“非常之观”必需哪些条件?

     答:要有志、有力、有助。

   ⑶ 学习了本文,你有了怎样的体会?你将如何面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

     (讨论)
 

三、朗读后三段,边读边翻译


四、小结本文

  1、古人在游记中写感受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的主旨,请找出本文中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尽吾志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作者记游褒禅山不为记游,而为发表议论:无论治学处事,首先要有百折不挠的意志,也要有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2、因事见理,叙议结合。本文前两段记游山,后两段发议论,前面的记游处处与后面的体会有关,后面的议论又紧扣前面的游山经历。前后呼应,结构谨严,具体生动,浅显易懂。


五、布置作业:

  1、课堂作业:课后练习。

  2、课后作业:

   ⑴ 背诵全文。

   ⑵ 完成《高考神梯》。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678.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