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教学案例分析】琵琶行教学案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1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导学目标 
1、学习、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不珍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无限同情和共鸣。
导学重点:学习用文字表现音乐的艺术手法
导学难点 :感受“声中之情”
导学步骤 
一、作者简况
1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以44岁为分界线,前期抱定“兼济天下”之思,后期则“独善其身”。
2 诗歌主张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诗歌的政治作用和社会意义。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反映时事,为现实而作。
“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反映人发疾苦。
3 诗作《白氏长庆集》71卷,存诗2806首。
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分类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心能唱《琵琶》篇”——唐宣宗李忱题
二、品“情”
提问设计:音乐是主人公内心情感的流露,那我们一起去体会琵琶女的琵琶声中的“情”。
1勾划出文中能体现“声中之情”的诗句
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主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
2如何理解“无限事”、“平生不得志”、“幽愁恨生”?(过渡到琵琶女的身世)3根据课文,学生先朗读,后讨论,理解“声中之情”
琵琶女是一卖艺之女,年轻时因美貌和超群的音乐才华受众人瞩目。然年长色衰,才华无人赏识,下嫁商妇,独守空船,故“平生不得志”、“恨生”是一种“怀才不遇”的“惆怅”,“幽愁”是一种落漠和孤独。
三、识“知音”
设计提问:我们通过了解琵琶女的身世,才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可是诗人却在知她遭遇之前就已听出了她的曲中之情,为什么?(过渡到诗人的处境)
白居易是贬官,政治抱负不得施展,与琵琶女有相同的“不得志”
贬谪将辞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与琵琶女一样“幽愁”
总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四、课堂训练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的“言”字,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诗言志  ②凡六百一十六言  ③复驾言兮焉求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  ⑤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a.①言语②字③助词④表达⑤说
b.①言语②字③表达④声音⑤助词
c.①表达②字③言语④说⑤助词
d.①表达②字③助词④声音⑤说
2.选出加点字表达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王之涣的《凉州词》与李清照《漱玉词)
b.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与苏轼的《东坡乐府》
c.白居易的《琵琶行》与《钱塘湖春行》
d.刘邦的《大风歌》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对诗词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古来万事东流水(比喻)
b.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
c.终岁不闻丝竹声(借代)
d.铁骑突出刀枪鸣(夸张)
4.下列各句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不同类的是(   )
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5.选出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势拔五岳掩赤诚”中的“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1234
b.《梦游天姥吟留别》选自《李太白全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少陵集详注》,《琵琶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c.“司马泪痕多”的典故出自“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其中的“青”是唐代官职低的服色。
d.“梦啼妆泪红阑干”一句意为“梦中啼哭,擦了脂粉的脸上流满了红色的(泪痕)妆”,这里指脸上的脂粉阑干,泪都流干了。
6.“歌行体”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选出正确的一组(     )
①篇幅较长  ②篇幅较短  ③其音节,格律有严格规定  ④句法往往长短参差,富于变化  ⑤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  ⑥讲究对仗,声调韵律
a.②③④⑥          b.①③④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7.下面是《琵琶行》中的五个名句,它们在诗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
①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④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a.①③⑤④②        b.①⑤③④②
c.①⑤③②④        d.①②③⑤④
8.从修辞角度分析以下各句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句: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c.四弦一声如裂帛
d.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e.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9.《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滩。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里写的乐曲旋律的变化是(  )
a.由舒徐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b.由激越雄壮—逐渐沉咽—间歇停顿—舒徐流畅
c.由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激越雄壮
d.由激越雄壮—舒徐流畅—间歇停顿—逐渐沉咽
10.选出对加点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     )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a.升官  长诗  字  乐曲,歌唱的遍数
b.贬官  七言诗  字  古诗的一种
c.升官  长诗  句  古诗的一种
c.贬官  词  句  乐曲,歌唱的遍数
1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两句属环境描写,对其作用分析最佳的一项是( )
a.以景色的静衬托音乐演奏的激昂。
b.以听众的静反衬音乐演奏的成功。
c.以景色的静寂寥廓,衬托听众完全沉浸在音乐声中。
d.渲染静寂的气氛,衬托听众感情的凄凉。
12.联系全诗,选出对“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分析不对的一项(  )
a.与开头一段写到的“夜”、“船”、“月”相呼应。
b.衬托琵琶女技艺高超,烘托悲凉的氛围。
c.在写弹琵琶与琵琶女自述之间宕开一笔写环境,使行文有波澜,又层次分明。
d.用夜静和月色惨淡烘托琵琶女的身世和演技,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二)、填空回答1234
1.解释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明年秋________
②铮铮然有京都声________
③穆、曹二善才________
④年长色衰________
⑤委身为贾人妇________、________
⑥使快弹数曲________
⑦曲罢悯然________
⑧因为长句________、________
⑨凡六百一十六言________、________
⑩寻声暗问弹者谁________
(11)低眉信手续续弹________
(12)整顿衣裳起敛容________
(13)秋月春风等闲度________
(14)老大嫁作商人妇________
(15)去来江口守空船________
(16)又闻此语重唧唧________、________
(17)凄凄不似向前声________
2.默写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抱琵琶半遮面。
②嘈嘈切切错杂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同是天涯沦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形容音乐忽然爆发、激越雄壮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有些环境描写的句子很好地烘托了气氛,试分析其作用。①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写到五烈士遇害时,有一段这样的话:“原来如此!……”这里的感叹号和省略号有着特殊的表达效果。白居易《琵琶行》中能揭示出这种表达效果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5.怎样评价《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别有幽愁暗恨生”中“幽”能否换成“忧”?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今夜闻君琵琶语”中“语”如果换成“曲”,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d  
2.d  
3.d
4.b
5.d
6.c
7.a
8.e
9.a
10.b
11.c
12.c
(二)1.①第二年  ②铿锵脆亮  ③乐师  ④容颜  ⑤托身,这里指出嫁  商人  ⑥畅快  ⑦忧郁的样子  ⑧于是作了  七言诗⑨总共  字  ⑩轻声地  (11)随手  (12)整理  (13)随随便便地、轻易  (14)年纪大了  (15)走了以后。来,助词,无义  (16)更加叹息声   (17)刚才
2.①千呼万唤始出来  ②大珠小珠落玉盘
③此时无声胜有声  ④唯见江心秋月白
⑤相逢何必曾相识  ⑥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3.①渲染诗人送客时落寞伤感的情绪
②侧面烘托琵琶女高超的技艺和音乐魅力
③烘托了琵琶女所处的孤独寂寞的环境
4.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5.琵琶女这一女主人公形象塑造得非常生动真实,并且有高度的典型性。通过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6.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反映诗人在政治上遭受打击,贬谪九江后的苦闷与凄凉的心境。1234
7.不能。诗中“愁”即忧愁,不须再用“忧”;“幽”是深的意思,用“幽愁”突出了演奏者郁积在胸的痛苦和乐曲强大的表现力。
8.“语”既指曲声,也含有琵琶女通过音乐所表露出的心曲,比“曲”的含义更深广。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612.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