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惜别的深情课文]4、依依惜别的深情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四、依依惜别的深情
                         魏  巍

一、教学目的:
  1.学习选择典型的材料表现中心思想,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有机结合。
  2.学习多角度多侧面的叙事,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材料的精心选择和精心安排。
  2.难点: 笔锋的转换,段落层次的衔接。
三、教学时数:
    课外自读课文  一课时
四、教学步骤 :

词语补释:
    *跋山涉水:形容走长路的辛苦。跋:翻山越岭;涉:徒步过水。
    *悠悠冉冉:悠:闲适,自由自在;冉:慢慢地。
    *错错落落:横七竖八,长短不齐的样子。
    情透纸背: 情感表达得酣畅淋漓。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遒劲有力,也形容文章深刻有力。
    股肱: 比喻关系非常密切的朋友。股:大腿;肱:胳膊上从肩到肘          的部分,也泛指胳膊。P48注①

背景简介:
    1950年夏,美帝国主义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在极端困难的物质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苦战三年,终于打退了美国侵略军及其帮凶军,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27 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停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满腔热情,投入帮助朝鲜人民战后恢复和建设工作。1958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圆满完成祖国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胜利回国。本文真实地记录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历史镜头。
    本文是一篇杰出的通讯。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在凯歌声中,离情牵动着中朝军民的心。    第二部分(3─7自然段)写志愿军战士在离别前的活动。
    1.写志愿军战士美化营地,为人民军战友留赠礼品。(3─5 自然段)
    2.写志愿军战士多方寻思,为当地父老们尽力。(6─7自然段)
    第三部分(8─12自然段)写朝鲜父老对志愿军的深情依恋。
    1.写朝鲜老妈妈为志愿写战士饯别。(8─9自然段)
    2.写送行诗和东阳里人民的蔡定琪烈士迁葬。(10─12自然段)
    第四部分(13─20自然段)写离别时的动人场面。
    1.写离别的日子来临时的情景。(13─14自然段)
    2.写妇女们强忍泪水为战士们分赠礼物、喊口号的情景。(15 ─16自然段)
    3.写志愿军战士在朝鲜人民送行的泪雨中行进的情景,并借泪水抒情以结束全文。(17─20自然段)
小结艺术特点:
    一、构思独具匠心,选材典型。
    作者在选材上,首先注意双方的相对平衡,一方是舍不得离开这美丽的国土,“结下生死之谊的人民”,一方是舍不得这具有“金子一般的心,银子一般的心,水晶石一般晶莹玲珑的心”的军队离去。而侧重点放在朝鲜父老一边。
    典型材料:
    志愿军美化营地、留赠礼品──是对人民军战友的依恋;
    修桥铺路、挖水井、盖房子──是对朝鲜父老的依恋;
    万花筒留给孩子,龙头拐杖留给老人。
    有些材料在对比中显出其典型意义:
    战士们亲手绣手的绣花手绢;瞎眼老妈妈把二十几个战士,“从头到脚都摸了一遍。”
    二、以时间为顺序,合举分承。
    从时间上看,第一部分写金秋时节,“我”又来到朝鲜时的见闻,这是故事的序幕;第二部分写志愿军撤离前一段时间的活动,第三部分分写志愿军的行期一天天迫近时朝鲜父老的活动,这两部分是故事的发展;第四部分写依依惜别的场面,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从内容的联系上看,第一部分总写中朝军民的相互依恋,是合举;第二、三部分分写中朝军民双方的活动,分承相互依恋之情;最后,依依惜别的场面,是两情相汇的奔流,是文章结构上的总合。
    先写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依恋,为写朝鲜父老对志愿军的依恋作了铺垫;写双方相互依恋,又为最后写双方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作了总的铺垫,有分有合,层层推进,作者用一支妙笔,曲尽了双方无限深情。
    三、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有机结合:
    通篇文章,到处充溢着浓烈的情感。
    记叙志愿军的活动时,有朝鲜父老的感慨;记叙朝鲜父老为志愿军饯行的种种活动时,更有战士们激动的誓言,而这其中,始终都有“我”的观感,“我”的由衷赞叹。作者的议论抒情,往往都在一段叙述的前边或后边。
    文章第四部分,更是记叙、议论、抒情完美统一的典型。
    简明地记叙了志愿军撤离朝鲜的全过程: 待命──集合──出发──行进。而在记叙这个过程时,作者处处着眼于表现中朝军民尤其是朝鲜人民的感情。文章极细腻地写出朝鲜父老们情感流露的过程: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统统没有哭”──“眼睛潮湿了”,“谁也忍着”,“仍然没有哭”──战士们一声“阿妈妮,再见! ”“不知道是那个忍不住”,“第一个哭出了声”──泪雨倾洒,“战士们简直是在朝鲜人民送行的泪雨中行进”。事实已经够感人了,在这个基础上,作者情不自禁地用整整两段抒情议论,赞扬朝鲜人民的“刚强而又多情多义”,揭示这些眼泪的珍贵意义。
    最后一段,作者先调转笔来,回叙战士们在“泪雨”中行进的情况,接着写道“不知谁喊了一声:‘不要哭了,替他们背背包啊!’”于是出现了“不分行列,不分军民,不分男女,错错落落,五光十色,互相搀着扶着”行进的最动人的场面。最后,再次爆发出深情议论: “这是什么队伍啊! ……”这一抒情性的议论结尾,深刻地揭示了中朝友谊的伟大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使文章的思想和感情一起达到高峰。
    文章以第三人称的叙述为主,有些段落间用第一人称叙述,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文章最后三段,进而采用第二人称呼告手法,更增强了文章浓烈的感情色彩。
作业 :
    [思考和练习]第三题、第四题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528.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