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发大师教案_语文教案-剃光头发微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5-0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因小见大的写法,理解文章借“剃光头”这一平凡的生活现象所阐发的深刻道理。

2.品味本文语言的幽默讽刺意味,逐步提高鉴赏力。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学习作者善用类比,联类引申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1、3、4段与课文主旨的关系。

2.品味本文语言幽默讽刺,富含深意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杂文在立意选材上常常以小见大,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落笔,谈重大的社会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何满子的《剃光头发微》,看看作者从剃光头事件中发现了什么。

二、开掘主旨

1.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语句,画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探讨,互相置疑,交流对文章主题的看法。

问题导引

①作者怎样结构全文?

②本文的主旨?

解析

①本文结构:

第一段(第1、2自然段):作者先从大处落墨,提出头发问题,小处着眼,提出理发师的社会地位问题,尽管在旧社会,“剃头的”在下九流,“连家谱都不能上”,但大人物(例如石达开)却并没有卑视理发师之意。“物与民胞”,对理发师够平等的了。

此段作者有待而提。先扬理发师。

第二段(第3~6自然段):陡起波澜,从正面扬了理发师,理发师却从反面出现(这当然是个别现象,但也有他的典型意义),以“剃头刀”这么一点不是权的权来对付“乡下佬”。

这一段分四个层次:

第一层,从反面提出与第一段理发师相反的理发怪事:不给“乡下佬”“剃平头”,以“权”令人。

第二层,从历史上考证“剃光头”原是刑罚。

第三层,时至今日,剃不剃光头,应随“剃头客人”——也是“上帝”——之意,而且二位理发师竟认为“乡下佬”剪平头“模样”不够格,至此,作者愤怒起来了:理发师为什么这样为所欲为?他们有什么权力这样对待顾客?

第四层,点题:剃头刀在他手里。

这一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弄清本质,层层深入,环环扣紧,结构十分严密。

第三段(第7自然段):对“剃头刀在他手里”的社会思想的分析:弄权耍人。有一点蝇头小权的人,他也要耍弄一番,置人于“没门”境地。

这段是结论,也是中心。作者揭露得深刻,批评得尖锐,语言犀利。

第四段(第8自然段):劝告或警示有点权就弄的人别再胡来,否则就会下场不妙:“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②把握主旨:作者通过剃头事件,发微见著,分析其原因,就是“权”在作怪,从而指出要警觉和监督社会上“有权就耍”的现象。

3.学生试就“剃光头问题”展开讨论,形成自己有个性的认识。

三、品味语言

1.学生同位竞争,看谁能尽可能多的发现并分析文中有讽刺幽默意味的句子。

2.师生共同品味语言。

四、总结本文写作技巧

1.选材虽小,立意深远。

2.过渡自然。作者由“剃头”一事论及社会“有权者耍权”之现象,其间衔接过渡十分自然。“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承上之句,启下之论,为下文阔开思路做下铺垫。“这就是权”,一句同样承上启下,引人论“权”之路。

3.语言技巧:本文语言似谈天说地,十分自然,但其中讽刺之意却丝毫不减,反而借助这种自然幽默的语言更加加强了语言的讽刺力度。

教案点评:

    1.通过梳理文章结构,体会本文因小见大的写法,理解文章借“剃光头”这一平凡的生活现象所阐发的深刻道理。

    2.品味本文语言幽默讽刺,富含深意的特点。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511.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