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毛泽东词二首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4-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案示例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毛泽东这首词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及意义,从而把握词人的宽广胸怀和深沉的思绪。

以语言为依托,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这些词语的丰富含义。

教学难点:

上下阙的景、情、志如何和谐地统一。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新课

温故知新《沁园春·雪》的内容,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学生朗读。师问:你今天重读这首词感受如何,以一句话表述。

二 整体感知

1.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板书课题

板书:诵读、领会;品味、鉴赏

1.  诵读

生自读、生齐读,大家对某生的朗读作评析,看该如何准确把握节奏和感情。

老师范读或朗读较好的学生范读。

2.视教师和学生情况,可采用就本词的内容、写法或理解有困难之处质疑,根据质疑,迅速梳理,组织学生讨论作答。或直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直接组织学生学习。

① 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为了表达的需要,语序往往倒装,而且常省略一些成分,就需要我们借助想象把诗意组合起来。看看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怎样调整就更顺畅一些,请具体表述出来。(深秋时节,我独自站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滚滚流去。)

② “看”这一领字,一直控制到哪里?这几句视角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特色何在?(远眺,近观,仰视,俯察;先勾勒出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然后染色“尽染”“碧透”色彩鲜艳丰富美丽,最后赋予动态“击”“翔”“竞”……)动词用得好,为什么好?作者笔下的秋景给我们的总体感觉是什么?(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③ 联系我们曾经学过的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笔下秋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于立益,同时也与作者的身份、性格、胸襟、气度、经历关系密切。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是胸怀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④ 有同学说“上阙就是纯写景”,你也这样看吗?请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宇宙万物给在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长,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面对此景,诗人不由发出“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关注国家命运,写出了词人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写景中融入抒情,景中寓情。)

⑤ 上阙提出“谁主沉浮”,下阙怎样回答的?(小组讨论明确)

(“携来”两句,写出就在这橘子洲头,词人曾与许多战友聚会、游览,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自然从上阙的旧地独自重游,自然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恰”统领中间7句,形象地概括出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最后三句,以设问作结,形象含蓄的回答了“谁主沉浮”。主宰国家命运的,应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蕴含着意气风发的豪迈之情,抒情中显露出主宰沉浮的凌云壮志。)

⑥ 联系“时代背景资料”,突破难点,体会本词景、情、志如何和谐统一的。

齐声诵读全词。

所谓“意”是指诗人(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所谓“象”是指所写的客观物象(创作客体)。诗歌的意象就是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的融合。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目标: 诵读、领会; 上阙:

品味、鉴赏 秋景 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写景提出“谁主沉浮”

意象                  下阙:

“意” 诗人的思想感情 抒情 意气风发、激昂慷慨

“象” 所写的客观物象 设问回答“谁主沉浮”

教案点评:

以语言为依托,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出这些词语的丰富含义。体会上下阙的景、情、志的和谐地统一。

探究活动

学生自愿结组(3~4人)从中学《语文读本》第三册中选取自己喜欢的现当代诗歌中的一首,集体备课,然后将讨论内容展示给同学们。形式各组自定。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235.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