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的功效和作用|枣 核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4-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掌握朴实的叙述表现人物深沉感情的方法。

2.借助上下文推断词语的含义。

3.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体会文中人物强烈的民族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朴实的叙述

2.精巧的结构

教学难点 :思乡之情的具体化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方法及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作家萧乾写的《枣核》一文,看看作者怎样用一个老新闻记者的眼光,冷静客观地审视美国的现代社会生活及其心态,以及发展与扭曲相交织所带给我们思考的现实。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揣(chuāi)瑙(nǎo) 篱(lí) 蹊(qī) 跷(qiāo) 掐(qiā) 嫣(yān) 倘(tǎng)

坳(ào)甸(diàn) 殷(yīn) 掀(xiān)嵌(qiàn) 核潜(qián)艇 机械(xiè)长

泛(fàn)舟 匀(yún)称(chèn)

作者介绍:萧乾。1910年生,当代作家,1929进燕京国文专修班学习,一年后考入辅仁大学,1933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选修“特写——旅行通讯”课程,1935.6毕业,1939赴英讲学。二战期间,曾作为《大公报》记者,奔波于西欧反法西斯战场。1945采访了联合国成立大会,先后写了《矛盾交响乐》、《血红的九月》、《伦敦一周间》《南德的暮秋》及《美国之行》等优秀特写。

《枣核》集于《美国点滴》(1980)。

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枣核)

2.理清段落,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

(一)1—4,为什么远离祖国偏要几颗枣核?

(二)5—10,为解相思之苦,在美国模拟建“北海”。

(三)11,点明中心(整个段)。

〈补充〉解词:①蹊跷:奇怪。②故弄玄虚: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不实的动作)③感慨良深:感慨很深。

④风烛残年:比喻人已经到了晚年,寿命不长了。风烛:风中摇摆的灯烛极易吹灭。残年:剩余的年岁。

⑤不约而同:事先并没有过商量而彼此看法或行动完全一致。

⑥倘若:连词,表示假设。⑦安顿: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排妥当。

⑧殷切:深厚而急切。⑨匀称:均匀。

⑩追忆:回忆。


分析课文

第一部分

1段①“再三托付”是什么意思?

(一次又一次,多次)——索刺核(板书)

②而且“我”觉得这个枣核的用途怎么样?(蹊跷)

③文章开篇是怎样一种写法?(设置悬念)

2段“他已经在车站上等了”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对这几个枣核重视、盼望心切)

3段,他殷切地问我,见到枣核后有什么表现?(板书)

(托在掌心,像比珍珠玛瑙还贵重)→(比喻)这时读者都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4段,当“我”问起枣核的用途时,他有什么反应?

(一面……一面……)故弄玄虚。

第二部分

5段,不仅“他”故弄玄虚,作者也故弄玄虚,宕开一笑,写起沿途风光来

坡上坡下满是一片嫣红——枫城

车库门就像认识主人似的自动掀启——写出美国生活的优裕(拟人)。

6段,解释买房子。

7—10段①美籍华人的思乡之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具体通过栽种杨柳、养睡莲、堆叠“北海”,追忆当年北海泛舟的情景,试种家乡的枣树来体现的)

7段②后花园布置得怎样?(精致匀称)


(强调作用,把游子之心表达得自然深沉。)

8段“我们家的‘北海’”是怎样建成?

(开车到几十里以外,一块块亲手挑选……买下来……拉回来)

表现游子的?(一片痴情,这是故土的缩影)

9段,哪些地方表现出他细心?(小凉亭、红庙、白塔)

可以说,北海的每一处景致一直印在他的心中。

10段,“他告诉我……”

身在异国,心在故土,这就是游子的心境。

第三部分

点明中心(整段)

第二课时

检查生字词,复习上课所学的内容。

写作特点1.叙事朴实。


做书后练习

[作业 ]书后练习七,预习《榆钱饭》,查生字词。


结尾段含义: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120.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