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_文化常识 《诗经》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4-24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手法;

          通过学习《蒹葭》、《关雎》、《硕鼠》、《相鼠》体会《诗经》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知道《诗经》的基本常识;

四首诗中情感的体会与艺术手法的运用;

把握诵读要领,掌握背诵技巧。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在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它是选自《史记》的。我们知道《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我国第一部传记文学,那有没有同学知道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经,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了解《诗经》概况:

1、  请同学们自读文化常识,然后同桌讨论,用尽量简洁的语言来向大家介绍诗经。

明确:(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成书于春秋。本名为《诗》,又因其篇目为305篇,故又称《诗三百》,汉朝被奉为儒家经典《诗经》

     (3)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4)句式上:四言为主,重章叠句

     (5)反映内容

     (6)《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的源头。

三、关于《蒹葭》和《关雎》的理解

1、  在早读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朗读《蒹葭》时最为整齐,那今天我们就学习《蒹葭》,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注意一下它的结构

2、  在读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一共分为三章,这三章的结构是否一样?

明确:重章;

诗中句子是不是大部分都是重复出现,只有几个词不同?

明确:叠句;

这首诗是几言?

明确:四言。

小结:正是因为它是重章、叠句,所以读起来更有节奏感。

3、  学生自己默读体会其节奏感,再全班齐读。

4、  听《在水一方》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来描绘一下这首诗。

另请一位同学边听边在黑板上画。

    5、全班齐读,说说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情感。

明确:每章首句是描写了一个秋日的早晨,渲染了一种冷寂、落寞的气氛,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由眼前的景物起兴。

“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爱情路上的困难重重;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址”,“宛在水中坻”,那伊人可望而不可及。

表达了一种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惆怅心情。

5、  学生齐读,默读,根据其句式特点,背诵此诗。

6、  教师补充《关雎》

注意字词:

1)关关:指鸟叫声。           2)雎鸠:情意专一的鸟

3)好逑(hǎo qíu)好的配偶     4)寤寐:醒 睡

5)芼 (mào) 拔取              6)友:亲近

7)乐:快乐

7、  朗读此诗,说说这首诗的内容

明确:是一位“君子”对“窈窕淑女”的追求与相思

8、  默读此诗思考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明确:1、2、4、5兴起,借眼前景来兴起。

9、  学生齐读,默读体会情感,背诵。

四、关于《硕鼠》和《相鼠》的理解

1、  学生齐读,翻译第一段;

明确:1)“无”通“毋”,不要,不     2)“女”通“汝”,你

3)莫我肯顾  应为  莫肯顾我(宾语前置)

2、  诗中的硕鼠是不是就指大老鼠?

明确:不是,比喻贪婪成性的统治者。运用了“比”的艺术手法;

3、  从这首诗中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

农民不堪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幻想美好的生活。《诗序》中说“《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喂人也。”

4、  学生齐读、默读,齐背。

5、  教师补充《相鼠》,学生齐读,并与《硕鼠》比较

明确:也是讽刺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但是艺术手法是兴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诗经》的基本概况,《诗经》有305篇,我们今天学的只是其中的四首,但是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其内容的丰富,表现手法的多样,课后希望同学们能够去找其他的诗篇来进行自读。

 

板书设计 :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现实主义)

诗         《诗三百》       《诗经》

         主要内容:风、雅、颂

诗经                                六义

        艺术手法:赋、比、兴

四言为主                     重章叠句

《蒹葭》       《关雎》         《硕鼠》          《相鼠》

      内容:         对于爱人的思念与追求            讽刺统治阶级

      表现手法 :  兴              兴              比                兴

      语言:四言为主    结构:重章叠句    词语:叠字,叠韵(窈窕),双声(参差)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110.html

上一篇:离骚_离骚

下一篇:[我与地坛]我与地坛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