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句与复句的区别]单句与复句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4-2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一、知识点:

1、掌握区分的方法

2、掌握一般复句的类型及其常用关联词

3、掌握分析二重复句的方法

二、练习

1、       分辨下面两句话哪句是单句,哪句是复句。是单句,用符号法分析句子成分;是复句,指出分句间关系。

(1)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

(2)荔枝花多,花期又长,是一种重要的蜜源植物。

2、选出不是复句的一项:( )

A、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苦卓绝的开采和经久不息的冶炼,才有可能获得一颗光彩夺目的金珠。

B、这武器不是机关枪,而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C、这声音虽然低,却很耳熟。

       D、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下列各句,( )句是复句。
A.他藏在一个他看得到你,你看不到他的地方。
B.只有教育,才能提高全国人民的素质。
C.即使在最困难的时期,他也没有放松过学习。
D.阳光,沙滩,海浪,他人掌

4、“这种花在西安,即使在冬天也能见到。”这句是( )
A)单句      B)复句       C)让步复句       D)并列复句。

5、对复句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高速度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文教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也十分可能的。

②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不过按事物的性质不同,矛盾的性质也不同。

③阳光映照着雨后的树林,树叶绿得更加鲜艳。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

A、①并列 ②转折 ③因果 ④条件

B、①递进 ②转折 ③条件 ④假设

C、①并列 ②转折 ③条件 ④假设

D、①递进 ②转折 ③因果 ④条件

6、对复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是递进复句。

②、“除非你亲自去解释,他才会相信。”这是条件复句。

③、“即使工作再困难些,他也不会退缩的。”这是条件复句。

④、“既然主人盛情邀请,我们就不要推辞了。”这是因果复句。

7.指出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答案写在括号内。

①我们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公仆。(   )

②与其说是同情你们,倒不如说也为我们自己的利益。(  )

③要加强劳动保护错施,以防发生事故。(   )

8.在句子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并指出分句间的关系。

①宝石(  )混在垃圾堆里,也仍然晶莹夺目。(关系是:    )

②(  )我把那么深厚的感情灌注在我的歌里,他怎么会听不出来呢?(关系是:   )

③除非是到了春天,你( )能看到这遍山的杜鹃花。(关系是:    )

9、用下面两个句子组成一个转折复习,使句意强调的是①句:

①他性格孤僻,生活也比较散漫。 ②他在学习上有股钻劲,各门功课都学得很扎实。

10、多重复句的层次、关系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种固定的沙丘,只要能妥善保护草皮和灌木,②防止过度砍伐和任意放牧,③就可以固定下来。

    A、①/②//③ B、①//②/③

        假设 并列           并列 条件

    C、①/②//③ D、①//②/③

       并列 条件            并列 因果

11.在下列四个复句中,与其他三个复句的第一层次关系不同的一句是: ( )

A、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中,有不少科学家认识了真理,并且坚持真理,结果被愚昧的统治者杀死,他们的学说、著作也被禁止、焚毁。

B、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C、在科学日益发达的今天,学术分工愈益细密了,不但通晓所有各种科学的人并不存在,就是在自己专门研究的学科内,也还是有大片的空白园地。

D、先知先觉之所以能够这样做,正是因为他们具有很多知识,而又承认自己知识不够。

    12、选出对复句分析错误的一项:( )

A、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递进复句)

B、沙漠地区空气干燥,日光的照射特别强烈。(并列复句)

C、没开水、没茶叶、不洗茶壶茶杯,//就不能泡茶,/因而这些又是泡茶的前提。        因果 假设

   D、他后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递进
                   转折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083.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