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烈日和暴雨下】在烈日和暴雨下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4-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一、透过为生活而痛苦挣扎的形象,认识旧社会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

二、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绘。

教学重点:目的二。

教学难点 :环境描写的“多角度”、“正面直接描写和侧面间接描写”上。

教学关键:同难点。

教学方法:教读“烈日”部分,引导自读“暴雨”。

教学手段:幻灯、录像片。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板书文题,作者。

二、介绍作家及与选文有关的原著情节。

1.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生于1898年,满族人,住北京,一生爱憎分明,用严肃的态度勤勉创作,深刻地反映了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

2.介绍《骆驼祥子》中与选文相关的原著内容。

祥子原是农民,早年丧失父母,18岁带着使不完的力气和希望来到北京谋生,他是一个不甘受人摆布的强者,决心用自己的劳动去挣得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然而他经过三年奋斗用血汗钱换来的第一辆车,才拉了半年就被兵匪夺去,第二辆车的钱又被国民党的一个侦探敲榨一空,选文部分就是他两度失车后,满怀再挣一辆的希望的情节的继续,他为此忍受了诸多的苦难,我们今天要学的便是他受到的诸多苦难中的一个镜头,以后的情节发展是:命运再次捉弄了祥子,他的第三辆车,因妻子难产死去而被迫变卖,从此,他孓然一身,万念俱灰,终于被旧社会的恶势力吞没,变成了一个消极混世的心屈从于命运摆布的没有职业的城市游民。从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祥子为了生活,是怎样在恶劣的环境中痛苦挣扎的。

三、结合解题,粗读课文,理清层次。

1.编者为什么不把节选的这段文字用“在恶劣的天气里”做题目?

恶劣的天气特征不具体。

2.这个题目从语法上看是个介宾短语,如果补全句子成分,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什么?表达的重点又在哪里?

祥子拉车。

编者为了突出祥子的拉车环境,以此为题。

按题目的启示,课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1—7节是课文的第一部分,写祥子在烈日下拉车的情景,第8—17节写祥子在暴雨下拉车的情景。

四、辨音释义:

1.憋闷:由于心里有疑团不能解除或其它原因而感到不舒畅。

2.吆喝:大声喊叫。

3.胆怯:胆小;畏缩。

4.储藏:保藏;蕴藏。

5.焦点:(1)解析几何术语;

(2)光学术语。

(3)比喻引人注意的集中点。

6.惊惶失措:因害怕、慌张而失去主意。

7.哆嗦:由于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刺激而身体颤动。

五、作业 :

1.完成下列叠词作业 :

湿______ ______ 暖______ ______ 白______ ______ 黑______ ______ 香______ ______

臭烘 烘 硬______ ______ 软______ ______ 活______ ______死______ ______

(3)思考:假如不用这种叠词方式,事物的情态能表现这么真切吗?

烈日下:写祥子在烈日下备受煎熬。

一、齐读第一节,找学生概括六月十五那天的天气特点,如何描写的?

“闷、热”

“天热的发了狂”是总写,“狂”写出天热的异乎寻常,接着作者分别写太阳,“灰气”和“灰红的”天空,点明天气之“闷”。

二、(2)节,更为具体地描写天气炎热。

一层:街上景象。

二层:车夫活动。


祥子是拉车的一个,他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三、找学生读3—6节,划出刻画祥子矛盾心情的语句。

有些胆怯——想拉——不敢再动——出去试试——懒得张罗——却又去拉车。

问:这里作者在刻画祥子矛盾心理的同时也穿插了景物描写,上文有有哪些与什么不同?起什么作用。

——比开头两节又进了一层,着力描写日光之“烈”。

这里烘托烈日的暴烈和祥子拉车的感受紧密结合起来,以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使读者从人力车夫在烈日下拉车所受的折磨和内心的辛酸体会到他们的痛苦。

小结:第一部分写烈日,突出祥子在烈日下备受煎熬。

第三节

一、△复习导入  :

三要素: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长篇名著《骆——》的节选《在——》。

板: 题目、作者。

2.同学们说说是谁做什么?

——祥子拉车。

3.在文章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祥子的一路所见,由静到动,作了一系列生动的描写,大家回忆一下,都写了什么景物?

(学生互相补充)(2人)

4.这种热得发了狂的天(六月十五那天)用哪些词语表现的?

(幻灯)


6.作者在文中是怎样写祥子在这样的天气里拉车的。

(幻)


7.以上通过对在烈日下的各种事物的情态的描写去反映极热的天气。由烈日到暴雨的天气是有一个过程的。

人们常说“山雨欲来风满楼”,那么在暴雨来临前作者是怎样写风的?请同学快速默读(8、9、10)小节。

——借助写柳枝的动态变化来写风的变化进程和具体情态。

8.那么柳枝又是如何变化的?

微动——摇摆——狂舞。

9.由此可以看出风是怎样变化的?

微——大——狂。

10、作者通过柳树真实地写了天气骤变的过程。这些阳光、乌云与景物的变化和人们的惊慌表现来酝酿了什么?

——预示暴雨的降临。

11.下面我们欣赏片刻的暴雨:

①指名朗读(10节)

②用一句话概括雨的变化:

——雨量→雨点→雨道→水世界。

③作者如何扣住“暴”字来描绘这场大雨的?

提示:

a.天色变化 (极亮极热——黑夜似的)。

b.开始下雨的情景。(风、闪、雨)

c.暴雨的到来。(柳、土、雨道)

d.进一步写狂风过后暴雨倾泻的情形,提问:画出这里的比喻句,体会好处:

——作者用“射起无数的箭头”说明雨又急又猛,拍打在地上,水花四溅,恰象“射起无数的箭头”,写得形象贴切,至于“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写得更为生动,请大家想象一下,暴雨狂泻,房屋上的积水溢出屋檐倾泻而下不就象万千条哗哗的瀑布下注吗?这样的比喻暮声绘状,形象点明了雨之“暴”,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文中哪些词可以概括此景?

(幻)


13.暴雨带给祥子的是什么呢?

下面同学合上书,闭上眼睛听:(范读)。

14.打开书,找出这段中的一系列动词和富有表现力的语句。


16.在烈日暴雨下,同样带给祥子的是“艰难、痛苦”。

祥子的痛苦就是千千万万人民的痛苦,这仅仅是“烈日和暴雨”带来的吗?

我们一起看文章结尾部分,结尾提到坐车人写道:

(1)死

(2)喊

(3)没多给。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提到坐车人呢?

——刻画了人与人的冷酷关系,点明社会背景。

祥子所受的苦难,从根本上说,并不是恶劣天气造成的,而是黑暗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祥子在暴雨浇身的情况下想找个地方避一避,却遭到叱骂,车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正说明这个社会的不合理吗?祥子的遭遇也正是旧社会劳动人民悲惨生活的一个写照。

总结课文:

纵观全文,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自然景物不惜笔墨作了具体细致的描绘,不管是写烈日,还是写暴雨,都是为了衬托祥子拉车生活的痛苦,这告诉我写作时不能为写景而写景,景物描写必须为表现中心思想服务。

△写作特色:

为什么名人能把景物描写得如此生动?

练习:课后图表二。

作业 :练习三。“冷”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015.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