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荠菜]挖荠菜

高一语文教案 2015-04-21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夹叙夹议,对比的写作手法。

2.教育学生不忘过去,珍惜今天。

教学重点:

1.叙议结合的手法。

2.体会新老两代人对“荠菜”的不同认识和态度。

教学难点 :

1.体会“我”对荠菜的特殊感情。

2.理解前几段的记叙描写与主题的关系。

教学方法:阅读、讨论。

教时: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言:

我们的父辈、祖辈,凡是从旧社会过来的人,都对榆钱饭、荠菜、苣荬菜等有着特殊的感情,而我们却对这些不屑一顾甚至反感,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这种差别呢?《》这篇课文会给我们深刻的启迪。

二.介绍作者

张洁:当代女作家,生于1931年,1960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后,长期在经济管理部门工作。1978年发表《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这篇处女作和后来的《谁生活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都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创作奖。她的短篇小说《有一个青年》曾改编为电视剧。1981年创作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此外,还有中篇小说《方舟》《七巧板》《祖母绿》等。

三.检查预习(幻灯片)

jì qiángwēi bāi hǔpò zhàn mǎ xiàn

荠菜 蔷薇 掰手 琥珀 绽 码 苋

四.阅读自读提示,了解课文的内容,写作顺序和方法。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练习一、二。

六.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一.1.文章开头仅有一句话:“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想想这句话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句末不用句号,而用省略号,是为什么?“我”对荠菜的这种“特殊的感情”可以从哪些方面理解?

这一句在全文中起提纲挈领,总领全文的作用。

用省略号更富诗意,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在这种感情里,有痛苦的回忆:想起荠菜,就想到当年的饥饿,想到那饱受压迫的痛苦和灾难;有深深的怀念;生活在幸福中,怎不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如同怀念那与自己共过患难的朋友;有无限的感慨:身在福中的下一代,并不理解“我”要他们、吃荠菜的深意;也有真诚的希望:看到了两代人的隔膜,想到了如何帮助青年一代健康成长。

2.第二段不讲荠菜,却从“馋”字说起,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是不是离题?

课文写“馋”,看似写小孩的稚气,但由“馋”到“馋丫头”的得名,到引出“饿”,又由“饿”引出了一次危险的遭遇,再由生理上的“饿”写到造成“饿”的原因——剥削制度的罪恶。

在此基础上,再来写“”,写出了“挖“中的辛酸,表现了更深刻的思想。因此,这样写不但不离题,而是更有利于中心思想的表达。

3.文章在写到“我”摆脱了大管家的追逐之后,有一段景色描写。这景色描写与“我”当时处境是否相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平生头一次潜入了我那童稚的心……”,这“更可怕的东西”,怎样理解?

这是一幅美丽、和平静穆的“晚归图”,似与“我”当时的处境不相称。但这是有意使用的一种反衬写法,连羊儿、乌鸦都能回家,而“我”却不能。这样反衬,产生了更强烈的艺术魅力。

4.孩子们把看作是一种“有趣的游戏”,是出于对“我”的“迁就”;吃荠菜时,他们“懒洋洋”的,“漫不经心”,带着“迁就的微笑”。说说作者运用这些词语的深意。

“有趣的游戏”说明不理解长辈带他们的用心及特殊感情。“迁就的微笑”表明因不了解长辈的苦心而不得不保持一种尊重的礼貌。“漫不经心”表明对荠菜的十分淡漠。“挑”则反映了厌食荠菜的情绪。

二.本文先是形象具体的叙事,在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找出议论的语句,体会它们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议论的作用是明确中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七.布置作业 :

三、阅读《荠菜》,完成文后作业 。

后记:学生对的感受不深,要加强背景介绍和今昔对比,以加深其体会。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yuwenjiaoan/29014.html

  •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课堂实录

    教学设计:一个文本作为一个系统,它具有多向度、多层次的特性,所以理解一个文本,也就具有多种可能。在具体的讲解中,寻找一个合适的向度,选取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是非常重要的。讲解《廉颇蔺相如列传》,我选取从“对比”这一表现手法上切入,因为它既是该文本最突出的特点,又能将文本主要的内容,如情节发展、人物性格...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贝多芬田园交响乐卡拉扬|《贝多芬田园交响乐》教案

    【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所描述的音乐形象,解本文所蕴涵的思想感情;2.学习课文描述音乐形象的手法;3.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提高艺术鉴赏能力。【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贝多芬耳聋仍创作音乐的故事导入课文。二、整体感知1...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导学案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品    (2)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咏史怀古词的特点    (3)理解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小狗包弟》ppt】《小狗包弟》必修一

    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 朱学明...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涉江采芙蓉_涉江采芙蓉

    《诗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鉴赏汉、魏、晋诗歌的情趣和艺术魅力。 2.了解五言诗的特点,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鉴赏可以突出重点,不必求全。 4 引导学生接受诗中高尚而纯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长相思教学实录一等奖]长相思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啊,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而到了张继的笔下,乡愁又成了那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荷塘月色教唱】荷塘月色第二教时

    第二教时一、检查背诵二、赏析课文1、现在该同学们说一说了。同学们能不能交流一下,这篇文章最打动自己的文字?不需要说理由,只要把有关的语言读一遍就可以了。 领悟文章思想感情]请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采莲赋》对采莲人的描写,都是很快乐的。描写...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及答案】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导学案

    林黛玉进贾府【学习目标】1. 体会本文人物出场的不同特点;2. 探究林黛玉、 贾宝玉、王熙凤的形象特征。【方法点拨】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以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在)、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分析人物形象时要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史记选读后感]《史记选读》

    成语、常用短语积累一、成语《太史公自序》1 彬彬有礼: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出处:“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2.不可胜道:无法尽说。极言其多。出处:“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3.金匮石室:匮:柜子。古时国家收藏重要文书处。出处:“...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 现代诗歌三首|外国诗歌三首

    致 大 海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教学难点 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品味形象生...

    发布于:2015-05-23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