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ppt】五、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高一物理教案 2015-03-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历史回顾,初步了解近代实验科学产生的背景,认识实验对物理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了解伽利略的实验研究过程,认识伽利略有关实验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探求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科学研究过程中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和喜悦,培养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帮助学生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让学生了解抽象思维、数学推导和科学实验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教学策略:再现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不同认识,通过讨论、交流,让学生了解并学习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巧妙的实验构思,从而体会“观察现象→实验探索→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索方式。
三、设计思路
四、教学资源
1.实验器材:小石子若干,形状相同的纸片若干,羽毛,小金属片若干,牛顿管,抽气机。
2.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五、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  评
引入新课
拿出一本书、一张展开的纸,从同一高度自由释放。
提问:它们谁先着地?(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物体下落快慢比较的例子)请你们分组讨论:到底怎样的物体落得快? 
学生会回答:书先着地  
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会得出各种正确或错误的结论,不急着下结论
对这个问题历史上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认识。
讲授新课
一、对自由落体的两种观点
(让学生阅读p48第一、二部分内容。)
提问:伽利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采用的是什么推理方法?你以前是否用到该法?
请你们设计实验来推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的。       提问:什么原因造成不同物体下落有快有慢?提问: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轻重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会怎样呢?
演示牛顿管中的物体下落:将抽过气的牛顿管内的金属片与轻鸡毛从静止一起下落,观察结果,两者几乎同时落到牛顿管的下端(强调:管内空气已被抽得很稀薄,空气阻力的影响非常小);将牛顿管内放入空气再做实验,情况截然不同了,金属片比鸡毛落得快。
二、伽利略的猜想和假说
伽利略在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后,并没有就此止步,他要进一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请同学阅读p48—49第三部分。
提出问题:1、伽利略研究落体运动首先应解决什么问题?
2、用什么量来描述物体“运动性质”?  
3、伽利略作了怎样的猜想?
三、伽利略猜想的实验验证
猜想还毕竟是猜想,是否正确,是否具有指导意义,还需要验证。请同学阅读p49—50第四部分。问题:伽利略遇到了什么困难?如何解决的?           多媒体展示:伽利略研究物体沿不同角度的斜面运动的情况。
他进行了上百次的定量研究,发现从斜面上滚下的小球都做匀加速运动。由此他推想,当斜面倾角增大到90°,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仍然会做匀加速运动。四、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方法。请同学们总结本节内容,归纳这种科学方法。123
本课小结
知识就是力量,而能力与方法比知识更有力量,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可以象伽利略那样去思索.重要的是学会认识世界的方法和具备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如若我们能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以及其他各位伟大学者的失败与成功中寻求启发和借鉴.我们也将会拥有一颗杰出的闪烁出智慧之光的大脑,去面对已知的与未知的物理世界。
布置作业
1、如何证明v∝x的猜想是错误的?
2、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的认识、体会和受到启发而想到的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得出: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推理方法。)方案不一定同,学生的实验方案可能有:将纸片团成纸团、小石子同时释放;将纸片团成纸团、纸片同时释放;小石子、纸片呈竖直同时释放等等,并说明实验现象,得出结论:重的物体不一定下落得快。讨论得出:空气阻力         得出结论: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力的大小无关。        
小组讨论后回答:描述运动所需的概念。小组讨论后回答: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加速度。 v∝x(最后否定了)及v∝t       (学生仔细阅读后讨论,得出)
1、困难之一:无法测量瞬时速度。
   解决方案:借助于数学推理得出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2、困难之二:没有准确的计时工具,无法测定象自由落体这样较短的时间。
解决方案:设计了著名的“冲淡重力”的斜面实验          
同学讨论归纳:对现象的一般观察→提出假设→运用逻辑得出推论→实验进行检验→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        
引导学生学会在实际中注重方法的总结。  
激发学生探究事物本质的热情。  
学生也可能分析得出:空气阻力越小于物体重力时,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差别越小。  
学生会很兴奋,让他们体会实验的魅力。认识到突出主要因素,忽略和排除次要因素,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思路和方法。    
进一步完善理论,对实际有更深、更远的指导意义。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猜测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开端,猜测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在科学研究中,转换测量对象,进行间接测量的是一种重要的思路。    
伽利略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首先采用了实验检验猜想的科学方法     合理的外推对得出正确结论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设计
第五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一、 对自由落体的两种观点:
1、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
2、伽利略的观点
二、 伽利略的猜想和假说:
    1、伽利略研究落体运动首先应解决的问题:描述运动所需的概念。
2、用来描述物体运动性质的物理量:时间、位移、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
3、伽利略的猜想:v∝x(最后否定掉了)
v∝t
三、伽利略猜想的实验验证:
    1、伽利略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困难之一:无法测量瞬时速度。
解决方案:改测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s∝t2)123
困难之二:没有准确的计时工具。
解决方案:“冲淡重力”的斜面实验
    2、合理的外推
四、伽利略的科学方法:对现象的一般观察
→提出假设
→运用逻辑得出推论
→实验进行检验
→对假设进行修正和推广
→……    
 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wulijiaoan/27720.html

  •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视频|“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和物理意义。  2.学习计算变力做功的思想方法。  3.理解弹力的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  4.知道弹性势能具有相对性。  二、过程与方法  1.仿照重力势能表达式的得出方法探究弹性势能表达式,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中这种类比迁移的研究方法。...

    发布于:2015-03-22

    详细阅读
  • 【追寻守恒量能量教案】5.1追寻守恒量教案

    一、学习任务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在物理学中,能量并不是由功定义的。能量的概念是在人类追寻“运动中的守恒量是什么”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能量概念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一个守恒量。守恒关系是自然中十分重要的关系,从中学开始加强学生对守恒关系的认识是有益的,因为它是极为重要的研究方向。根据这种认识,所...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公式|向心力、向心加速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 2、知道匀速圆周运动中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原因。 3、掌握向心力与向心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学会用运动和力的关系分析分题 2、理解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三定律 教案]牛顿第三定律的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1.在物理知识方面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2.牛顿第三定律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在这一节课中要充分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学会物理学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二、重点、难点分析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认识并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曲线运动知识点总结|《曲线运动》

    一、设计思想  在旧教材中,《曲线运动》关于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的教学,通常通过演示圆周运动的小球离心现象,演示砂轮火星痕迹实验,采取告知的方式,让学生知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为该位置的切线方向,由于轨迹是瞬间性,实验有效性差。在新教材中,通过曲线轨道实验演示曲线运动的方向,再告知速度方向是曲线的切...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_5.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新课标)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 年 月 日 课 题 §5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课 型 新授课(2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2.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1.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教学设计|§1.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1 6 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第11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u=ed,并且能够推导出这个关系式。2、会用关系式u=ed进行有关的计算。3、理解电势与场强无直接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推导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atp教学设计新课标】5.2功教学设计(新课标)

    教具: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或小车)。(一)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知识,今天我们又来学习功的有关知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我们对功的认识再提高一步。(二)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概念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概念密切相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表格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学设计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十四中学 王文梅【教学目的】1.理解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动势的存在;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概括与感应电动势的大小有关的因素,从而掌握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并使学生体会在发现和认识物理规律中物理实验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 [牛顿第二定律第三定律]第三课时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 3.知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的一种研究问...

    发布于:2015-03-21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