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随机事件与概率_高一上册《随机事件和概率》导学设计

高一数学教案 2015-02-28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数学教案】

10.2.1随机事件导学案(1)
    【预习】自学《数学》第二册课本155-157页的内容.
    【预习目标】初步了解确定性现象与随机现象,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随机事件.
【导引】
    1.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现象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事先不能断定出现哪种结果,这类现象称为        .
    2.在一定条件下,某些现象事先就能断定发生或不发生,这类现象叫做        .
3.研究随机现象,通常要进行观察或试验,这些观察或试验统称为        .而试验的每一种      的结果都是一个事件.在每次试验中                 ,这样的随机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的结果称为基本事件.
4.在一定条件下,                                 的事件叫做随机事件;在一定条件下,                 的事件叫做必然事件;在一定条件下,                 的事件叫做不可能事件.
【试试看】
下列现象事先是否能断定一定发生?
(1)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刻有国徽的一面向上;
(2)从一副扑克牌(54张)中抽一张牌,抽出的是红桃;
(3)转盘被分成8个全等的扇形,其中6个扇形涂成红色,另2个涂成蓝色,任意转动转盘,当转盘停止转动时,转盘中心固定的指针处于红色区域;
(4)抛掷一颗骰子,出现的点数小于7;
(5)在10个同类产品中,有9个正品、1个次品,从中一次任意抽出2个检验,抽到的都是次品.

【本课目标】
1.体会确定性现象与随机现象的含义;
2.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及随机事件的意义;
3.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并能写出随机试验的基本事件;
    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通过概率论的介绍,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重点】确定事件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
    【难点】写出随机试验的基本事件.
【导学】
任务1:体会随机现象和确定性现象的含义.
课前完成【试试看】,哪些是随机现象,哪些是确定性现象?
随机现象:
确定性现象:
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随机现象以及确定性现象的例子:

任务2:判断事件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
    【例1】试判断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必然事件还是不可能事件:
(1)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加热到100°c,水沸腾;
(2)导体通电,发热;
(3)同性电荷互相吸引;
(4)在标准大气压下,温度低于0°c,冰融化;
(5)买一张体育彩票,中奖;12
(6)明天有雨.
任务3:写出随机试验的基本事件.
【例2】抛掷一颗骰子,观察出现的点数.下列事件中哪些是随机事件?哪些是必然事件?哪些是不可能事件?
,,,…,,,,.

    【例3】一个口袋里有红球、黄球、绿球、白球、蓝球各1个,从中任意取2个球,观察球的颜色.
    (1)列出这个试验的所有基本事件;
    (2)“至少有1个蓝球”这一复合事件包含哪几个基本事件?

    【变式】手上有4张扑克牌,红桃、方片、黑桃、梅花,从中任取两张,观察出现的花色.
    (1)列出试验的所有基本事件;
    (2)“至少有一张红色扑克牌”包括了哪些基本事件?

    【检测】
1.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1)买一张电影票,座位号是偶数排;
    (2)某人射击一次,中10环;
    (3)掷两颗骰子,向上一面的两个点数之和不小于2;
    (4)明天的英语测验,你得90分;
    (5)罚点球成功;
    (6)在混有次品的一批产品中,随意抽取一件,是次品.
2.从由1,2,3三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中,任意取出一个两位数.
    (1)写出这个试验的全体基本事件.
(2)“组成偶数”包含了哪些基本事件?

【导练】
    1.指出下列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件:
(1)下雨后有彩虹;
(2)掷一颗骰子,出现6点;
(3)独木舟顺流而下;
(4)抛一石块,下落;
(5)某人射击一次,中靶;
(6)从分别标有号数1,2,3,4,5的5张标签中任取一张,得到4号签.
2.新学期开始,某班将从5位学生中选出2位同学担任正、副班长.
    (1)写出这个试验的全体基本事件.
(2)如果这5位学生中有两位是女生,那么“正、副班长中至少有一个是女生”包含了哪些基本事件? 

12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shuxuejiaoan/27463.html

  • 【集合】集合

    一、知识结构 本小节首先从初中代数与几何涉及的实例人手,引出与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还给出了画图表示的例子.二、重点难点分析 这一节的重点是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是运用的三种常用表示方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这一节的特点是概念多...

    发布于:2015-03-05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_下学期 5.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1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能够运用这一概念求两个向量的数量积,并能根据条件逆用等式求向量的夹角; 2.掌握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重要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3.通过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的重要性质猜想与证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发布于:2015-03-05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下学期 4.11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 1.理解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的意义,并会用反三角符号表示角. 2.掌握用反三角表示 中的角.二.教具 直尺、投影仪三.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由函数 的定义知,对定义域 中的任一元素 ,在值域 中都有一个元素 使 ,我们知道, 存在反函数时,上述值域 中的元素不仅存在...

    发布于:2015-03-05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下学期 4.6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1

    4.6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第一课时)(一)教具准备 直尺、圆规、投影仪(二)教学目标 1.掌握 公式的推导,并能用赋值法,求出公式 . 2.应用公式 ,求三角函数值.(三)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同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的性质以及各三角函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节开始讨论两...

    发布于:2015-03-05

    详细阅读
  • 【上学期是几月到几月】上学期 3.4等比数列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推导并掌握通项公式 2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类比、归纳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3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是等比数列的定义的归纳及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学用具 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

    发布于:2015-03-04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_下学期 4.8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

    4 8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一课时) (一)教学具准备 直尺、圆规、投影仪.(二)教学目标 1.了解作正、余弦函数图像的四种常见方法. 2.掌握五点作图法,并会用此方法作出 上的正弦曲线、余弦曲线. 3.会作正弦曲线的图像并由此获得余弦曲线图像.(三)教学过程 (可用课件辅助教学)...

    发布于:2015-03-04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下学期 5.4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2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向量的坐标运算,并能应用它来解决平面几何的有关问题. 2.会根据平面向量的坐标,判断向量是否共线;二.教学重点 向量共线充要条件的坐标表示及应用. 教学难点 向量与坐标之间的转化.三.教学具准备 直尺、投影仪四.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引进直角坐标系后...

    发布于:2015-03-04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下学期 4.5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目标 : 1.掌握诱导公式及其推演时过程. 2.会应用诱导公式,进行简单的求值或化简.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诱导公式.教学难点 : 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值,化简或证明三角函数式.教学用具: 三角板、圆规、投影仪.教学过程 :1.设置情境 我们已经学过了诱导...

    发布于:2015-03-04

    详细阅读
  • [下学期是几月到几月]下学期 5.5 线段的定比分点

    一.教学目标 1.理解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λ的含义,能确定λ的正负号; 2.掌握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和中点的坐标公式,并能熟练运用这两个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现事物间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重点 线段的定比分点和终点的坐标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

    发布于:2015-03-04

    详细阅读
  • 【子集】子集、全集、补集

    教学目标 : (1)理解子集、真子集、补集、两个集合相等概念; (2)了解全集、空集的意义, (3)掌握有关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培养学生的符号表示的能力; (4)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会求全集中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 (5)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并会用符号...

    发布于:2015-03-0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