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教案_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学案

高一历史教案 2015-02-06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历史教案】

第9课

【学法指导】

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1.掌握重要概念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

2.关于“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结合历史材料分析法兰西共和制政体曲折和复杂的发展历程,理解造成这一局面的历史背景。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的理解和在《法兰西共和国宪法》中的体现。

3.关于“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对<<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分析掌握对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理解在<<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体现。德意志“特色”的历史原因。

4.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从中理解影响各国政治发展的历史原因,懂得联系时政理解历史的发展,懂得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时政。

【知识网络构建】

1、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波旁       王朝的统治,建立起法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       国。

2、1875年,《       宪法》颁布。宪法规定法国行政权力归       ,他可在       院赞同下解散       院。宪法还规定众议院由       产生,选民实际上受       和       的限制。

3、法国宪法的颁布,使       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权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并使       制政体最终确立。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宰相       实行“       政策”,领导普鲁士,通过几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大业。       年,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

5、《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统一后的德国为       制的君主国家。       有权宣战、媾和、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       主持帝国政府工作,他不对       负责,而且任期长短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愿。

6、《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设立两院制的       作为立法机构。       是帝国最高立法机构。其议长由       担任。

7、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       制君主       制,它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8、统一后的德国,帝国中的全部军政要职被       包揽,阻碍了资本主义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重难点导析】1234

1.法国共和之路历程艰难性的表现

第一,过程复杂:经过了君主制与共和制的反复斗争,最后才确立了共和制;第二,时间长:从1789年到1875年,长达80多年,法国社会处于动荡之中;第三,内外矛盾交织:既有国内斗争,又有法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斗争。

2.法国的君主立宪制、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总统制的主要区别

项    目

法国君主立宪制

法国总统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美国总统制

国家元首

国王

总统

国王

总统

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

选举(任期七年,连选连任)

世袭

选举(任四年,可连任两届)

元首任期

终身

任期制

终身制

任期制

元首的实权

政府首脑

内阁大臣

内阁总理

内阁首相

总统

政府产生方式

国王任命

总统任命

议会中多数党派领袖担任

总统任命

国家权力中心

立法会议

参众两院

议会

总统

行政权

属国王,但需一名大臣副署

总统,但须内阁部长副署

内阁首相

总统

政府首脑

与议会关系

国王效忠法律,大臣对议会负责

总统与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首相与内阁对议会负责,由内阁协调首相与议会关系

总统与内阁不对议会负责,

总统与议会互相制约

立法权

立法会议

参众两院与总统共同享有

议会

国会

【例证】法国宪法中寿命最长的一部是()

 a.1799年宪法   b.1793年宪法   c.1848年宪法   d.1875年宪法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法国宪法的考查。1875年宪法比法国历史上任何一部宪法寿命都长,一共实行了65年,直到1940年5月,德国入侵法国,“维希政权”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从此告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也被废止。故只能选d项。规以及行政行为等是否违宪作出裁决。这种制度通称违宪审查制度。

【例证】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民会议便于1789年8月26日经过激烈的争论通过了著名的()  

a.《权利法案》   b.《雅各宾宪法》

c.《人权宣言》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c。

【试题分析】1788年召开的第一节美国国会的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第一至十条修正案,一般称作“权利法案”。所以,a不正确。1793年宪法,又称雅各宾宪法、第一共和国宪法、共和元年宪法。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激进派雅各宾党人制定。所以b错误。1875年宪法,也称第三共和国宪法。它是以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为契机,法国人民推翻第二帝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后颁布的。d也不正确,c为正确答案。

【例证】奠定了资产阶级制度基础思想信条是()

a.人生来是自由平等的

b.自由平等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动摇的人权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答案】b

【试题分析】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均属于《人权宣言》的内容只有b项从政治思想经济几个方面完整的表达了成长中的资产阶级的要求,因而成为资产阶级制度的思想信条。

【例证】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都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c.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d.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

【答案】b

【试题分析】b项符合题意。因为《权利法案》主张限制王权,具有反封建意义,《人权宣言》主张人权和法治,也具有强烈反封建意义,d项的表述只符合《权利法案》而不符合《人权宣言》。1234

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与英国《权利法案》的差别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用宪法形式巩固了德意志皇帝的专制统治,德意志议会虽然拥有立法权,但也是服从于皇权专制。英国《权利法案》用宪法形式限制英国国王权利,议会权利至上。

4、德意志军国主义传统

军国主义是指把国家完全置于军事控制之下的黩武思想、政策和制度。德意志军国主义传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日耳曼民族自形成以来,好战尚武。13世纪时,德意志被“条顿骑士团”(一个封建军事组织)征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普鲁士一直热衷于武力。第二,普鲁士的强盛,几乎就是建立在军事征服之上的。18世纪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改革,他制定的全部政策都是为军队服务的。通过不断对外战争,普鲁士夺得大片土地,成为欧洲的军事强国。19世纪中期,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大力进行军事改革,推行“铁血政策”,以武力统一德意志,军国主义传统得以保存,使德国成为欧洲最富于侵略性的国家。第三,在长期的征战中,形成了一批职业军人的家族。这些家族,依仗与王室的密切关系和握有兵家权柄,其名声和地位远在经商、从政等职业的社会地位之上。第四,德意志帝国的建立和1871年宪法,加强了军国主义。在以武力完成统一后,普鲁士向整个德意志民族显示出,统一帝国的建立应归功于军事上的胜利,军人的地位至高无上,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军队在帝国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1871年宪法的规定中,军队直接归皇帝统帅,不受议会制约。第五,军国主义思想对德国群众的影响也根深蒂固。他们认为,战争是德意志民族的强盛之路,打击敌人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5、德意志统一为什么要走“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道路

德意志统一最终选择了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道路。这是因为:一是本因该承担统一任务的德意志资产阶级具有天生的软弱性,害怕把无产阶级卷进运动中来,所以希望依靠现成的普鲁士王朝替自己完成统一。二是由于德意志的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组织上很脆弱,所以无力承担同意重任。三是普鲁士王朝具备了晚场同意的条件,经济发达,军事力量强大,民族成分单一,赢得了资产阶级的好感,统治阶级野心勃勃,再加上杰出领导人的作用。

【例证】伊藤博文于1882年3月去欧洲考察宪法,据记载:“留欧三个月便掌握了制胜自由民权派的理论和手段,他满怀信心的说:充分确立了巩固皇室基础,使大权不致旁落的大道理。”伊藤博文较快接受德国影响的最主要原因是()

a.德意志统一前,日本明治维新前,两国君主都握有实权

b.德意志统一前,日本明治维新前,两国都没有制定宪法

c.德、日两国都保存了较多的封建残余势力

d.德、日两国都要废除一些不平等条约

【答案】c

【试题分析】本题只需要注意从“巩固皇室基础,使大权不致旁落”中去领会其真实的含义是确保当时日本的君主立宪政体,然后从当时(1882年)德日实行君主立宪制的根本原因上进行思考,即可得出】伊藤博文较快接受德国影响的主要原因。。答案是c

【例证】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是建立在铁和血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和铁上。”这句话强调了()

a.容克地主控制煤铁等矿产资源b.工业化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1234

c.从法国夺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d.普鲁士凭借王朝战争实现统一

【答案】c

【试题分析】铁血政策是德意志帝国建立的手段,决定其统一原因的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建立统一的国内时常,而当时正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所以也可以说工业化是德国统一的物质基础。答案是b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lishijiaoan/26787.html

  • 第12课阿拉伯帝国教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以我国过近代报刊、电影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课标解读】应该掌握近代中国在新潮的冲击下服饰、饮食、建筑、社会习俗、报刊电影发展的...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高一历史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高一历史美国联邦邦政府的建立教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复习重点:1787年宪法复习难点:对1787年宪法中的分权与制衡原则的理解、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之处、邦联制与联邦制的区别自主学习一.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请同学们阅读第一子目内容简要概...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曾国藩唯一真实图片|曾国藩:唯一让毛泽东心悦诚服的人

    曾国藩,谁都知道,他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刽子手,也是中国近代毁誉参半的传奇人物。不管人们对他的政治行为作何评说,但几乎没有人对他的为人之道提出过异议。特别是代表他的儒家思想的修行治家学说,堪称近代中国思想界一绝。时至今日,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常常手捧《曾国藩家书》认真研读,并企图从中得到人生的借鉴。曾国藩虽...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重点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香港胜利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意义【三维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组织的改变|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节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一、英国工业革命  1 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扬中树人校歌|扬中树人高一年级历史第一、二课导学案

    专题五 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第一、二课 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目标导航】 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自主构建】【重难点讲解】...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ppt]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教案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思维导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围绕美国《1787年宪法》展开。为了加强中央政府权力,北美13州殖民地召开制宪会议制定了1787年宪法。它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一分为三。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司法权归...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中国政治文明进程

    高中《历史必修1·政治史》复习纲要(仅供参考)中国政治文明进程世界政治文明进程时代特征内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夏(前2070----前1600年)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① 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商(前1600----前...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 [历史必修一祖国统一大业思维导图]新课标必修1《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解读】本课属于《课程标准·历史(1)》第4个专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即人教版教材“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据此,我们认为本课应引导学生落实的重大知识包括:“一...

    发布于:2015-02-14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