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自然灾害教学设计]第四节 硫酸 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教案 2015-01-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化学教案】

一、教学流程图:


二、教案 

课题

硫酸

授课人

向太平

学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二)能力目标:

学会通过观察、思考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通过实验等途径获取有用信息,并能用化学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学会运用比较、归纳和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量变与质变”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及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求异的创新精神。

重点

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难点

浓硫酸的强氧化性

教学方法

启发——实验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

仪器、用品

浓硫酸、浓盐酸、硫酸铜晶体、水、稀硫酸、纸屑、棉花、木屑、蔗糖、铜片、铝片、品红溶液、浸有碱液的棉花、玻璃棒、烧杯、试管、铁架台、铁夹、导管、酒精灯、火柴、药匙、投影仪。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氧族元素中硫的正化合价常见的有+4、+6两种价态。前面我们学习了so2中+4价硫的性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硫酸中+6价硫的性质。h2so4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被誉为“化学工业之母”,工业三大强酸之一,我国现在是第一大硫酸生产国,硫酸总产量将突破3500万吨。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硫酸的性质。

【板书】第三节  硫酸

回忆倾听。

明确上课内容,引起兴趣,激发爱国热情。

【提问】初中时我们就学习过稀硫酸,回忆稀硫酸具有哪些化学性质?为什么具有这些性质?   

【板书】一、硫酸

1.  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提问】酸的通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板书】1.1 与碱、碱性氧化物、指示剂作用:h2so4=2h++so42-

【小结、设疑】稀硫酸与以上物质作用时表现出酸的通性时h+的价态未发生变化,是不是h+的价态一直不会变呢?

【板书】1.2 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弱氧化性):

思考并回答: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因为硫酸在水中能电离出h+。

回忆、思考、讨论、回答:与碱中和、碱性氧化物生成盐和水、指示剂显色等。

思考、讨论得出结论,回答:可以变,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零价的氢气。

复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知识,为后面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比较埋下伏笔。

【过渡】稀硫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以h+和so42-的形式存在,而浓硫酸主要是以h2so4分子的形式存在,由于溶液中粒子不同,所以性质上肯定有差异,即浓硫酸具有自己的特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浓硫酸。

【展示、讨论】展示两瓶密闭、体积相等的试剂瓶,分别装有浓硫酸和浓盐酸,不用化学方法如何加以鉴别?

【板书】2、纯硫酸的物理性质:

【探究归纳】常见的浓硫酸质量分数为98.3%,密度1.84 g/cm3,沸点为338 难挥发。能以任意比与水混溶,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设疑】浓硫酸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如何稀释浓硫酸呢?123456

回忆、倾听。

观察、讨论、上台探究、回答(1)拿起试剂瓶,感觉重的是浓硫酸,因为浓硫酸的密度大。(2)摇动试剂瓶,呈油状、粘稠的是浓硫酸。(3)分别打开瓶盖,瓶口无酸雾的是浓硫酸,因为浓硫酸难挥发。

倾听

回忆、回答: 将浓硫酸沿着容器内壁缓慢地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

明白物质的存在形式决定性质。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动探究,激发学生兴趣。

激活旧知识,落实新知识。

【强调】稀释浓硫酸时,若把水倒入浓硫酸中,

由于水的密度较小,浮在硫酸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不易散失,使水暴沸而骤然气化,结果就像水滴入灼热的油锅一样,带着酸液向四周飞溅,引起伤害事故。

【投影】播放flsah动画。

  倾听,领悟。

观看、领悟。

解释原因,强调实验安全。

用flsah动画,增加直观印象,活跃气氛。

【过渡】因为浓硫酸主要以硫酸分子的形式存在,与稀硫酸的性质是有差异,到底它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板书】3、浓硫酸的特性:

【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一些胆矾,再加入3-4ml浓硫酸,振荡。观察固体和溶液的颜色变化。

【提问】生成的灰白色物质是什么?

【提问】回忆初中我们学习过胆矾的加热实验现象?

【展示】长时间放置后的标本。最终蓝色物质呈白色。

【投影】用flash动画模拟改进实验,加深对浓硫酸吸水性的认识。

【讲解】胆矾失去了结晶水,结晶水与浓硫酸分子形成了硫酸水合物。说明浓硫酸能够吸收结晶水,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小结、板书】3.1 吸水性(干燥剂)

【设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作为干燥剂,那么它能干燥哪些气体呢?不能干燥哪些气体呢?

【设疑】为什么h2s、hi、hbr不能用浓硫酸来干燥?欲知原因,我们继续学习。

 倾听、讨论。

观察并描述现象:固体由蓝色变为灰白色,溶液仍为无色。

思考。

回忆、回答:蓝色五水硫酸铜加热失水成白色无水硫酸铜。

分析比较说明浓硫酸体现了吸水性。

观看,领会。

倾听,领会。

【引导学生归纳】通常可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h2、o2,n2、co、co2、ch4、so2、hcl、c12等:   

师生共同小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有:碱性气体:nh3、还原性气体:h2s、hi、hbr等。

培养观察能力。

激疑。

回忆对比旧知识,明确内在联系。

用flsah动画模拟的原因:该实验所需时间较长,约为二天;浓硫酸未与硫酸铜晶体接触。更能说明浓硫酸只体现了吸水性。

明了浓硫酸的吸水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后面浓硫酸强氧化性的学习埋下伏笔,留下悬念。

【投影、介绍】介绍某学生用硫酸残害北京动物园黑熊事件。展示材料和图片。

【设疑】为什么浓硫酸会对动物造成那么大的伤害的呢? 123456

【学生分组实验6-3】潮湿的纸屑、棉花、木屑中分别滴入几滴浓硫酸。

【提示】皮肤与纸屑、棉花、木屑一样都是有机物,含c、h、o等元素。

【分析】说明浓硫酸让有机物失水变成以黑色物质了。

【提问】我们做了这么多实验,一定饿了,下面我们来做一个“黑面包”实验。请同学们想想生活中面包是如何制作的?与我们的实验有什么异同?

倾听、讨论,惊奇。

 

讨论,迷惑不解。

学生上台实验后,各自回答:三种物质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黑色的物质。

讨论,面包制作用面粉、水、加发酵粉(小苏打)后,加热。

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激疑、探索。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探索能力。

明了浓硫酸的脱水性。

激发学生兴趣,活跃气氛。

【实验6-4】学生分组。分别用稀硫酸、不加水用浓硫酸、加水后再加浓硫酸来进行对比探究实验,明确 “黑面包”实验发生的条件。

【演示】演示“黑面包”实验:在200 ml烧杯中放入20 g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 ml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实验现象。

动手,进行探究,归纳小结“黑面包”实验发生的条件。

观察并描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物质;有大量气体冒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

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实验发生的条件。

培养观察能力与描述现象的能力。

【提问】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引导学生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通过试剂瓶的标签给出蔗糖的化学式:c12h12o22

【小结板书】3.2 脱水性(炭化)

【设疑】浓硫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

我们做实验时不慎沾上了浓硫酸怎么办?

 思考、回答:黑色物质是碳单质。分析讨论写出化学方程式:

c12h12o22   12c+11h2o

 讨论并回答:如皮肤不慎沾上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勿用手磨擦),然后在患处涂上3%~5%的nahco3。

揭示反应本质。

从标签上学生获得有用信息。

加深浓硫酸具有脱水性的认识,学会处理偶发事故,消除恐惧心理。

【引导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了浓硫酸既具有吸水性又具有脱水性,一字之差,请分析比较。

【师生共同小结】①吸水性:是指吸收水分或夺取结晶水合物中的结晶水,形成一系列稳定的硫酸水合物,但是被干燥的物质本质未变。②脱水性:是指将有机物中的氢、氧元素的原子按水的组成(2:1)脱去,生成水分子。

【设疑】蔗糖碳化后,为什么能形成海绵状的碳,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学习硫酸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强氧化性

【过渡】稀硫酸具有弱的氧化性,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浓硫酸是否也能与金属反应呢?是否也生成氢气呢?启发学生从浓、稀硫酸的成分及与金属的反应分析。

分析讨论,学生发言小结。作笔记。

回忆、思考。

分析、讨论、猜想。能与金属反应。因为微粒存在形式不一样,如有氧化性,肯定不一样。

培养学生概念间的比较能力,认清本质。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对比分析能力。

【提问】铜能与稀硫酸反应吗?为什么?

【设问】铜能与浓硫酸反应吗?123456

【演示改进实验6-5】浓硫酸与铜反应,

要求学生注意反应现象。

推理并回答:不能。因为在金属活动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

猜想:不能。

观察、描述现象:不加热时无明显现象。加热时产生的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溶液底部有灰黑色固体析出。冷却稀释后溶液呈蓝色。

激活旧知识。

激发好奇心。

培养观察能力、叙述能力。

【强调】生成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应用碱液吸收尾气。

【讲解】实验中的灰黑色物质是副产物cus等,是铜过量的原因,因为时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留到我们学生实验时来进行细致的探究。

【展示】浓硫酸与铜反应后的溶液长时间冷却后的现象,观察。

【引导讨论】1、铜片与浓硫酸能否反应?反应的条件是什么?

2、根据反应现象你认为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什么?写出反应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反应中的浓硫酸表现出什么性质?

3、稀硫酸与浓硫酸的氧化性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从浓、稀硫酸的成分及与金属的反应来进行分析。

回答:有白色晶体析出。

分析思考并回答:

1、   加热能反应。

2、   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具加热溶液又呈红色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硫;溶液稀释后呈蓝色说明有铜离子生成。且长时间冷却后有白色晶体析出 证明生成的产物是硫酸铜。化学方程式:cu+2h2so4(浓) cuso4+so2↑+2h2o,铜是还原剂,浓硫酸是氧化剂,浓硫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体现出了酸性。

对比讨论出:稀硫酸的弱氧化性表现在它电离的h+,而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硫酸分子中+6价的硫上。

注意环保。

为后面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以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继性发展。

培养学生不仅要注意实验过程,也要注重结果。

树立对化学现象与化学本质的辩证认识。

使学生深入认识浓、稀硫酸的氧化性不同的本质。

【设问】浓硫酸是否也能氧化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以前的金属呢?

【演示实验】把铝片放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 中,观察现象。加热观察。

【设问】为什么浓硫酸能与铜反应,而活泼的铝放入其中无明显现象呢?

【讲解】对。若加热就会发生反应。但是没加热就真的没发生反应吗?不是的,这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它可以使某些金属如铁、铝等表面发生“钝化”。解释“钝化”现象。

【展示图片】运输浓硫酸的槽车图片。

【板书】浓硫酸与金属活动顺序氢以前的金属反应是否也生成氢气呢?为什么?

推理并回答:能。

观察无明显现象。加热有气体产生。

陷入沉思,猜想:没加热。 

倾听,领悟,形成正确认识。

推理并回答:不能。因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表现在+6的硫上。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激疑。

激发求知欲。

解惑,加深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认识。

理解性质决定用途。

培养推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结、板书】3.3 强氧化性

 123456

3.3.1 氧化大多数金属反应(除pt、au不反应)

k ca ……pb(h)     cu hg ag。

常温:反应(除fe、al钝化)。    不反应。

加热:反应,不放出h2。  反应,放出so2。

归纳并总结。

学会总结,将知识及时总结成规律,便于识记。

【回忆设疑、过渡】在“黑面包”实验中,为什么体积会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如同一个“黑面包”,这又体现浓硫酸的什么性质呢?

【讲解、组织讨论】是的,“黑面包”实验中是发生了浓硫酸与“面包渣”碳的反应,请根据现象分析生成物是什么?写出反应方程式。

【板书】3.3.2  氧化某些非金属单质(cs

c2h2so4(浓)co2↑+2so2↑+2h2o

【组织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浓硫酸具有强的氧化性,请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为什么浓硫酸作干燥剂时不能干燥h2s、hi、hbr气体?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讨论、释疑:蔗糖加入浓硫酸炭化时,在蔗糖内加了几滴水,浓硫酸吸水放出大量的热,使浓硫酸与生成的碳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大量气体产生,生成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浓硫酸被还原所生成的二氧化硫,碳又被浓硫酸氧化成二氧化碳,因此会出现体积膨胀,疏松多孔海绵状炭及刺激性气味产生的现象。这体现了浓硫酸的氧化性。

推理、思考并回答: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将碳氧化成二氧化碳,而本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同时有水生成。

恍然大悟,讨论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 + h2so4 (浓)=s↓+so2↑+2h2o

2hi + h2so4(浓)=i2+so2↑+2h2o

回忆前面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继续探索。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前后呼应,加深对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认识。学会辩证的认识问题。

【组织讨论】浓硫酸和稀硫酸都有氧化性,是否有差异,表现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不同?

【师生小结】稀硫酸——弱氧化性——可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氧化性由h+体现;

浓硫酸——强氧化性——加热时可与绝大多数金属和某些非金属反应,通常生成so2——氧化性由s体现。

【讲述】硫酸是最重要的化工产品之一。掌握它的性质可以更好的认识它在工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

讨论小结,得出结论。

倾听。

进一步理解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的思想。

【板书】4  硫酸的用途:

【指导阅读】阅读教材,了解硫酸的用途。

1.利用其酸性,可制磷肥、氮肥;可除锈;可制硫酸盐。2.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作吸水剂和干燥剂。 3.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浓硫酸常用作精炼石油的脱水剂、有机反应的脱水剂等。  4.利用浓硫酸的高沸点难挥发性,常用于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阅读课文,归纳用途。

培养自学能力。

【本节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的浓硫酸的化学特性。因为量变导致质变,所以浓硫酸体现的以下与稀硫酸不同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回忆倾听、领悟。

学会小结,将课本由厚变薄。

【作业】p134 三、四

研究性学习:利用学生实验七中铜与浓硫酸的学生实验,对以下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123456

⑴.铜(足量)与浓硫酸反应过程后,铜片上的黑色物质是什么?能否与浓盐酸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什么性质?

⑵.反应完后,观察溶液的冷却过程,将你观察的现象记录下来,加以分析。试分析该实验反应步骤。

⑶.足量铜与浓硫酸反应完后,硫酸是否有剩余?为什么?为使现象更为明显,硫酸浓度多大最为适宜?课本演示实验能否进一步进行改进?如何改进。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硫酸

    一、硫酸:

1、稀硫酸具有酸的通性:

①、与碱、碱性氧化物、指示剂作用:

②、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h2(弱氧化性):

2、纯硫酸的物理性质:

3、  浓硫酸的特性:

(1)、吸水性(干燥剂):物理变化。

(2)、脱水性(炭化):c12h12o2212c+11h2o

(3)、强氧化性:

①、氧化大多数金属反应(除pt、au不反应):

cu+2h2so4(浓) cuso4+so2↑

②、氧化某些非金属单质(c、s)等:

c+2h2so4(浓) co2↑+2so2↑+2h2o

4、硫酸的用途:

123456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huaxuejiaoan/26434.html

  •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案(二)

    重点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量筒。药品:硝酸钾、水蔗糖。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一匙糖或两匙糖所形成的糖水的甜度不同,糖加的越多越甜,那么,从溶液的有关知识分析糖、水及糖水...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氯气与水反应检验生成物】氯气与碱反应及Cl-的检验

    第2课时 氯气与碱反应及cl-的检验[学习目标定位] 1 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能正确写出氯气与碱[(naoh、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知道漂白粉的成分和用途。3 学会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1.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第二单元上课时间]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单元小结 一、铁 1 铁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铁是一种可以被磁铁吸引的银白色金属,纯铁的熔点较高(1535℃),防腐能力强。密度7 83g cm3,是电和热的良导体。但是通常炼制的铁中含有碳等杂质,使铁的熔点降低,防腐能力大大下降。 (2)化学性质:铁是活泼的金属,...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_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案(一)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铝三角

    铝是高中化学重要的金属,主要有铝、氧化铝、氢氧化铝。高考化学中铝的考点主要集中的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即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碱反应。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铝三角主要体现了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一、单质铝(al)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具有金属的共性,能够与非金属、酸、某些盐反应,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性质,可以...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钠对人体有什么作用]钠

    (1节时)【目的要求】: 1 使学生掌握钠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2 通过钠的有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重、难点】: 钠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原理解释,分析归纳,阅读自学【教学过程】:l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卤族元素的性质,今天我们...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第六节颈椎压迫哪个部位]第六节 化合价

    第六节 化合价教学目标: 1 记住化合价一般规律和常见元素化合价。 2 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教学重点:化合价原则。教具:小黑板投影机、胶片。教...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盐类水解的应用手抄报|《盐类水解的应用》导学案

    教学基本信息课 题 盐类水解的应用所属模块及章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内容将化学平衡理论和微粒观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主要表现为: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分子、离子等微粒的形式存在的;这些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有强弱、主次之分;当微粒间的这些相互作用过程...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二氧化硫_二氧化硫

    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3. 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二)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三)情感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培养环保意识。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引入】s有哪些化合价?分...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

    [学习目标定位] 认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熟知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氮的氧化物(no2)、硫的氧化物(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1.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产生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