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_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高一化学教案 2015-01-2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由于知识面广、横向纵向联系多、疑难点密布,许多同学认为化学难学,内容多、杂、乱。也有同学说化学“一学就会,一听就懂,一多就乱,一长就忘”,在考试时很难得高分。这些都体现了许多同学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对化学学科的特点理解不够,学习方法不是十分妥当。化学学科既体现了理科重视实验,重思维推理的一面,又体现了文科重视读书,强化记忆的一面。了解了这一特点,只要我们在平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好化学也就觉得很容易了。

        习惯就是把认识和知识落实转化为实践,更从实践中巩固和加深认识,再转化为更高的实践;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定持久的条件反向和自然需要,它体现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哲学原理,所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在平时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养成课前认真预习,上课注意听讲、勤于思考、课后及时复习,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的学习习惯,下面我就课前预习,课上听讲和课后复习巩固几个重要环节分别加以阐述。

一、课前预习

     首先我来谈谈为什么要进行预习。预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因为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不是靠一次听讲就能做到的,而要通过多次强化,通过预习可使我们上课听讲更认真,注意力更集中,因为我们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在课上通过老师的讲解,会对知识理解更深刻,提高听课效率。

     预习可以培养我们的自学能力,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中学生需要培养的诸多能力中的第一能力,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就能使我们的学习更主动,更有创造性,更利于提高学习质量,掌握了自学能力,就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一把金钥匙,就能源源不断地获取新知识,汲取新的营养。下面我来谈谈如何进行预习。

1、 首先要通读教材,搞清楚课本上讲了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读之后要掩卷而思,看哪些内容已基本清楚,哪些内容不甚了解,哪些是重点等,要对这部分内容有一大概了解。

2、 在通读基础上进行细读,要挖掘教材中更深一层的内容,在细读中做到“眼到、心到、手到”不仅要知道书上讲了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要对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比较,对重要要领结论及关键字词做好标记,对存在问题也要随时记录,这样边读边记,边读边注,提高阅读效果,培养了自学能力。

3、 在预习中还要注意分析,归纳,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到预习中重点内容,对发现的问题带到课上,看老师如何分析。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总之,在预习中要做到先通读,再细读,并注意总结归纳,注意知识点间的联系,搞清楚哪些知识需要记忆,哪些内容还不太理解,使预习达到一较高层次。提高了自学能力。

二、课上听讲

     在预习的基础上听课,可使思维活跃,注意力更集中,听讲是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听讲中要紧跟老师的思路,抓住重点,带着问题听课,对于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要看老师是如何分析的,自己为什么没弄清楚,这样不但可以理解这部分知识,还有助于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变被动为主动,听讲目的更明确,注意力更集中。1234

     在听讲时也要做到手脑并用,做好听课笔记。做笔记要抓住重点,条理清楚,特别要记的内容是知识点间的联系,例题分析,对于老师分析某问题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特别重视,这正是我们上课时需要培养的能力,对于预习中了解的内容可通过老师讲解强化记忆。

     在听讲时速要重视实验,注意能力的培养。化学课上演示实验较多,在老师演示实验时,我们要认真观察,并善于思考,要注意观察实验现象,还要抓住本质的内容。如高一化学第一章卤素的第一节,氯气的性质中,当烧热的铜丝伸入盛有氯气的集气瓶中,我们可观察到有棕黄色的烟生成,这是生成氯化铜的缘故,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即铜丝继续保持红热,这一现象很容易被忽视,正是通过这一点说明该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反应。在观察实验时,不能只满足于表面的现象,还要对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联想,要抓住实验的本质,如hcl气体极易溶于水,可通过喷泉实验说明hcl的溶解性,在观察实验时,我们发现当挤压胶头滴管,有少量水进入烧瓶,打开止水夹,烧杯内的水就沿着导管喷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我们再思考,为什么会形成“喷泉”呢?主要就是烧瓶内的气体溶于水、压强减小,大气压把水压入烧瓶,掌握这一原理,我们看95年高考第7题:在下页右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d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

a(干燥气体)

b(液体)

(a)

no2

(b)

co2

4摩/升naoh溶液

(c)

cl2

饱和nacl水溶液

(d)

nh3

1摩/升盐酸

     根据原理,要形成喷泉,烧瓶内气体要大量减少,压强减小即可,溶液充满烧瓶,也就说明无气体剩余,马上选出答案为b和d,例在实验室制hcl的实验中,我们思考为什么制hcl和制cl2尾气吸收装置不同,为什么制hcl时加一倒置漏斗即可防止倒吸,通过多思考,多联想,也就掌握了这样知识点。

三、课后的复习和巩固

     课后及时复习,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加以巩固,是学习习惯中很重要一个环节。课后巩固不单指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是在做作业前首先要把这部分内容进行复习归纳—即课后及时复习。课后复习就是把预习的内容和老师课上所讲内容加以整理、归纳,是一个知识再现的过程,也是一个强化记忆的过程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从这个规律可以看出,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预习是对知识的初步记忆,必须课后及时复习。复习越及时,遗忘越少。在复习时可先整理笔记,使老师讲课内容再现,并通过整理、归纳,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在预习、听讲、复习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已基本掌握,但要对知识真正理解,能够灵活应用,还必须通过练来达到这一目的。练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行,练不是跳入题海,做的题多,成绩提高不一定快。下面我来谈谈如何通过练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并通过练习来培养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我们许多同学在做题时,不善于审题,不在分析的基础上求解,往往拿到题目就动笔,结果常导致失误或失败。所以我们在做题时也要养成一良好的解题习惯。即不论遇到什么类型的题目,只要我们认真审题,在审题的基础上进行谋解,最后要通过分析进行总结归纳,这样我们的解题能力会大大提高,许多高难度的题也会迎刃而解。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看审题的重要性。例1,用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当有4摩氯化氢被氧化时,在标况下得氯气的体积为( )1234

(a)22.4升  (b)11.2升  (c)44.8升  (d)89.6升

     在此题中,mno2+4hcl(浓)mncl2+cl2↑+2h2o,其中4摩hcl参加反应,只有2摩hcl被氧化,故该题关键为4摩hcl被氧化,故选(c),常误选(a),认为4摩hcl参加反应。

     例2,某烃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则由此可得出结论

(a)该有机物一定不含氧;

(b)该有机物通式为cnh2n;

(c)能确定该有机物分子式;

(d)无法判断该有机物是否含氧。

     许多同学受思维定势的影响,马上想到有机物燃烧生成co2和h2o,说明有机物一定含c和h,是否含氧不能确定,选(d),但此题关键字为某烃,就确定说有机物不含氧,只含c、h两元素,故选(a)和(b)。

     例3,cs2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so2,现有0.228克cs2在448毫升o2(标况)中点燃,完全燃烧后,混和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为( )。

(a)112ml  (b)224ml  (c)336ml  (d)448ml

     这道题数据充分,有的同学看到题就开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首先判断哪个反应物过量,然后一步一步求解。如果仔细审题,就会发现此题有一隐含条件,即cs2燃烧前后,气体体积没变,若找到这一信息,就可确定燃烧后混和气体体积与cs2无关,马上得到答案为d。

     通过以上几例可以说明,在做题时,审题非常关键,在审题时要抓住关键字词,注意挖掘隐含条件,排除干扰因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审清题意的基础上解题,解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注意找到最佳解题方法。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质量守恒定律及阿佛加德罗定律的应用,并注意常规解法和巧妙解法相互结合。常用的巧解方法一般有守恒法、差量法、关系式法、平均值法、十字交叉法等等,这里不再对解题的方法进行详细的讨论,因为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在许多参考资料中都有详细的叙述,要真正掌握,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做题时仔细体会。下面我就一例简单说明。

     例4,把1克含脉石(sio2)的黄铁矿样品在o2中灼烧,反应完全后得残渣0.70克,则此黄铁矿中s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应为多少?

     此题可采用据方程式进行计算,较麻烦,若用关系式、差量法,很简单就得到结果。据方程式和s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8s~4fes2~2fe2o3再根据fes2和fe2o3固体质量差来计算就很容易。

     解题之后对题目的归纳整理是练习巩固很重要的一步。许多同学往往忽略这一步而陷入题海,不能自拔。在解题后要进行思考,这道题涉及到哪些知识点的应用,是如何解答的,还有没有更佳的解题途径。在以后解此类题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并注意一题多变,即将已知和求解多角度转化,进行分析和归纳,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如在例2中把“某烃”改为“某有机物”此题内容就不同了,答案也随之变化,通过一题多变,对知识理解更深刻。

        在解题之后还要注意一题多联,即有意识地从学过的知识中联系与本题有关的内容、训练思维的创造性。如在例3中,挖掘出该题的隐含条件:燃烧前后气体体积没变,就可联想燃烧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还有哪些,如固体燃烧,也属此类型。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联,最后发展到多题一解,通过联想,能从解法中概括推广出同类问题的解法,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使我们真正跳出题海,使学习达到更高的境界。1234

        前面重点谈到了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养成在课前认真预习,课上听讲集中,课后及时复习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符合认识规律的,是学好化学的关键,叶圣陶老前辈曾说过:“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得到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练就几路真正有用的本领,那才是最大的实益,终身受用的好修养。”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再靠坚忍不拔毅力,一定能把化学学好。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huaxuejiaoan/26426.html

  •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案(二)

    重点难点 溶质的质量分数有关计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骤。教学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玻璃棒、药匙、天平、量筒。药品:硝酸钾、水蔗糖。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加入一匙糖或两匙糖所形成的糖水的甜度不同,糖加的越多越甜,那么,从溶液的有关知识分析糖、水及糖水...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氯气与水反应检验生成物】氯气与碱反应及Cl-的检验

    第2课时 氯气与碱反应及cl-的检验[学习目标定位] 1 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能正确写出氯气与碱[(naoh、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 知道漂白粉的成分和用途。3 学会氯离子的检验方法。 1.氯气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第二单元上课时间]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第二单元 铁、铜的获取及应用 单元小结 一、铁 1 铁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铁是一种可以被磁铁吸引的银白色金属,纯铁的熔点较高(1535℃),防腐能力强。密度7 83g cm3,是电和热的良导体。但是通常炼制的铁中含有碳等杂质,使铁的熔点降低,防腐能力大大下降。 (2)化学性质:铁是活泼的金属,...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教案_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教案(一)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化学必修一知识点:铝三角

    铝是高中化学重要的金属,主要有铝、氧化铝、氢氧化铝。高考化学中铝的考点主要集中的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即既可以与酸反应,也可以与碱反应。点击图片可在新窗口打开铝三角主要体现了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一、单质铝(al)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具有金属的共性,能够与非金属、酸、某些盐反应,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性质,可以...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钠对人体有什么作用]钠

    (1节时)【目的要求】: 1 使学生掌握钠的重要性质,认识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2 通过钠的有关性质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重、难点】: 钠的化学性质【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原理解释,分析归纳,阅读自学【教学过程】:l 引言:前面我们学习了卤族元素的性质,今天我们...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第六节颈椎压迫哪个部位]第六节 化合价

    第六节 化合价教学目标: 1 记住化合价一般规律和常见元素化合价。 2 根据元素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教学重点:化合价原则。教具:小黑板投影机、胶片。教...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盐类水解的应用手抄报|《盐类水解的应用》导学案

    教学基本信息课 题 盐类水解的应用所属模块及章节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节内容将化学平衡理论和微粒观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主要表现为:物质在水溶液中是以分子、离子等微粒的形式存在的;这些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有强弱、主次之分;当微粒间的这些相互作用过程...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二氧化硫_二氧化硫

    目标(一)知识目标:1. 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2.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3. 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二)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三)情感目标: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培养环保意识。教学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学过程【引入】s有哪些化合价?分...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 氮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

    [学习目标定位] 认识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的性质,熟知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道氮的氧化物(no2)、硫的氧化物(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及防治措施。 1.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产生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布于:2015-01-2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