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第一节|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jiaoan.jxxyjl.com--高一地理教案】
第五章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三维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和表现
2、 能解释并绘制地理过程示意图
3、 能举例说明各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二)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习生物循环示意图,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2、 通过阅读藏羚羊数量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
(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做到统筹考虑
教学重、难点
1、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
2、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教法与学法
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播放一段泰宁金湖景区风光,设计问题:
问:大家从刚才看到的优美风光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构成泰宁金湖景区自然环境的地理要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水,大气,岩石,土壤,生物,地形等)
小组讨论:构成地理环境的这些要素,他们之间是彼此孤立的吗?
那么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
引入新课:根据大家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这些地理要素并非简单地汇集在一起,或偶然地在空间上结合起来,而是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板书)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过渡:整体性就是自然环境所具有的特征,要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地理要素间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是通过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和生物循环来实现的。
(板书)1、水循环
(水循环的定义、如何联系地理环境各要素、怎样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板书)2、岩石圈物质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定义、如何联系地理环境各要素、怎样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板书)3、生物循环
(1) 小组讨论: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提示:对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影响)
承转: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 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
6co2+12h2o 叶绿素光 c6h12o6+6h2o+6o2↑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储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则又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12
这种有机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3) 生物循环
(重点讲解:生物循环中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
活动:教材第93页
思考:分析热带雨林地区和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是怎样体现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
设问导入:通过活动我们知道一棵树的生长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物质的。想一想,如果仅仅通过植物就能完成光合作用吗?(还必须外部条件通过相应的物质基础才行)。也就是说,光和作用仅靠单个地理要素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多个地理要素综合起来才能完成的。
(板书)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板书)1、生产功能
概念:生产功能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光合作用。
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的过程。
案例分析:植物的生长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物质的,光合作用的完成是多个地理要素综合起来完成的。大气为植物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为植物提供水分和无机盐。
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
(板书)2、平衡功能
事例引入: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变化
概念:平衡功能是指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案例分析: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一的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它的繁殖率变化不明显,但存活率却变化显著。在无人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
小组讨论:在无人干扰时,在一定范围内藏羚羊的数量基本恒定的原因?
藏羚羊 存活率上升
数量增加
环
境 食物、水源充沛
寒潮少
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
藏羚羊 存活率下降
数量锐减
环
境 食物、水源、避风处、含盐土壤不足
(课堂小结):
课后思考:我国北方地区人们毁林开荒,破坏植被,将导致地理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完成下列练习。
板书设计: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水循环
2.岩石圈物质循环
3.生物循环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
2.平衡功能
-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详细阅读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7.4城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了解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 能够剖析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道路合理性的正确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不同类型的城...
-
[政治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详细阅读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从容说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
-
【气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详细阅读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
-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 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
-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_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详细阅读
【教学重点】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
-
海南省交通运输网_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 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2 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 公路选线的因素和原则...
-
【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第七单元 7.4 城市交通运输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因素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4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 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形成原因2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难点:1 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络格局的合理性2 分析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入|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详细阅读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