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_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高一地理教案 2015-01-1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地理教案】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材内容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高中阶段自然地理部分学习的总结和提高,同时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正确处理人地关系打下基础。课标要求是: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自然地理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自然地理各要素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地质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过程,发生着密切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每一要素通过与其他要素进行物质能量交换,改变着其他要素的性质,对自然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构成地理环境的每个自然地理要素均拥有自己独特的功能,各个功能不同的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同步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或者说,每个地理要素的演化都是自然地理环境演化的一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必然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如在外界干扰下,自然地理要素会发生变化,并导致其他要素连锁变化,进而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状态发生了改变。【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

3.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4.能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视角分析一些自然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物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的分析,理解地理环境要素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结合实例分析,掌握由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

3.通过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和湖泊的演化过程的分析,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变化过程。

4.结合东北森林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修建水库利弊的辩论,理解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对水库建设的辩论,树立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是统一的整体的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

2.通过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体会自然的和谐美,养成善待环境,热爱自然,尊重自然的情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生物(尤其是植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中各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3.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举例分析

【教学难点】

1.理解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地理要素共同作用,产生了地理要素自身没有的新功能。2.地理环境整体性在时间轴与空间轴上表现。

【教时】2课时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辩论法、自主学习法。结合一些具体实例、示意图进行综合分析、引导。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投影图片】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板书】

【承转】

【学生活动】

【教师小结】

云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长江三角洲的景观图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图片上反映出自然环境是有哪些地理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有无相互联系?举例说明景观图中地理要素间是如何相互制约的?

由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组成的地理环境是纷繁复杂的,他们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气候   生物: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物种丰富;

河流   地貌:降水丰富,河流众多;

植被   地貌: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等。

p93活动题。讨论水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中是如何转换的?能量是如何流动的?

五个地理要素之间进行着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整体

一、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这些自然地理要素怎样达到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

要求学生分析案例1和阅读材料,找出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分析生物循环的特点,并结合示意图,绘制相应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简图。在此基础上思考生物循环如何改造了三大圈层,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能量流动形式:太阳能    化学能     热能     环境

物质循环过程:

通过生物循环,使自然界的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了有机界和无机界,改造了自然地理环境。

先从图片入手,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123

使学生整体感知本节内容,让学生初步认识地理要素是相互作用的

进一步了解各地理要素的组成及各要素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归纳分析能力

用图表分析、简化地理问题

【投影图片】

【投影小结】

出示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说明他们不仅是物质在循环,而且也有能量的流动,通过这三大循环,联系了四大圈层,从而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理  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温故而知新

直观显示五大要素的相互联系

【板    书】

【学生思考】

【教师小结】

【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

【承  转】

【投  影】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图5·2中,树如何自养?

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新功能----生产功能。

这个过程需要那些自然要素的参与?

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及无机盐。

说明生产功能是地理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需要将大气、水、生物、土壤、岩石等要素统一在一起,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出有机物。

如果这是一棵阔叶树种,挪动我国的西北部地区,能不能成活?成活需要那些条件?为什么?

在西北地区的植物为了适应环境,植物形态又是怎样的呢?

西北地区的植被---骆驼刺的剖面图。说明由于水分的改变,物质能量交换作用的方式和强度发生了变化,为了生存,生物必须改变个体形态,达到协调。转入平衡功能。

在同一幅图上从不同的角度引出不同的问题,比较容易入手,学生也能接受。

【学生活动】

【投   影】

【教师小结】

【小结板书】

案例分析:藏羚羊的生存环境,数量变动的原因?其数量是否保持稳定?

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存活率下降、数量减少食物、水源、避风处和含盐土壤不足、寒潮多发 食物、水源丰沛、避风处和含盐土壤不足、寒潮少

结论:平衡功能表现在地理环境要素的性质的相对稳定,且此平衡是动态平衡。

进一步举例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平衡,澳大利亚的兔灾。印证结论。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

【承    转】

【学生讨论】

【投   影】

【教师小结】

【学生思考】

【板    书】

【学生活动】

【教师小结】

【承   转】

整体性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地理环境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产生新功能统一的演化过程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森林面积下降地表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水旱灾害增加土壤冲刷、变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大气湿度下降气候变干风化加快地理事物是不断变化的,如气候变化、地貌变化等,为什么变化?如何变化?

案例2分析:画出黄土高原水文、地貌、土壤、生物的变化和人类影响的过程。

内因:多暴雨、黄土土质疏松、多垂直节理。

过程:水土流失。

结果:地貌的变化、植被的退化、地方气候的变化。123

结论: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各个要素统一的变化过程,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让学生回忆厄尔尼诺现象,由于秘鲁沿岸洋流的变化,引发了那些变化?(渔业减产、全球气候异常、造成洪涝、干旱)。理解此观点。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p95活动题:观察a-e图,发现湖泊面积和深浅发生了什么变化?

要求学生从每一组图总体感知地理要素的特征后,再比较各地理要素的演化过程。

地形:湖泊—陆地;      气候:湿润—干燥;     

生物:水生—陆生;      土壤:湿—干;     

水文:水面逐渐缩小直至消失。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大,对自然要素的干扰增加,特别是水和生物,由此引发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用已有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对一般性的自然地理过程进行说明,以加深学生对该观点的理解

由内因影响转入人为因素的干扰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举例说明】

【学生讨论】

【录   像】

热带雨林的破坏和植树造林分别会产生哪些连锁反应?

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雨林的破坏将会引起全球气候的变化。相反,植树造林可以改善局部小气候,促使生态向良性方向发展。

案例3分析:找出东北森林的位置,依据案例写出森林变化导致环境整体变化的因果关系。

98年东北水灾。分析原因?重点说明人为原因影响很大。

【教师小结】

【投   影】

【板  书】

【学生讨论】

【投  影】

【辩  论】

【教师小结】

二、一个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

讨论p97活动题:分析修建水库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长江三峡水库,黄河三门峡水库。同时说明三门峡水库的现状。

组织学生辩论:(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教师也可适当提供一些资料)

分成两组:正方认为利大于弊,正方从防洪、防凌、蓄水、供水、发电、航运等方面入手。

反方认为弊大于利。反方从生态和环境保护、移民工程代价、地质地震防护、大坝的真正功能能否实现等方面论证。

人类在进行大型工程的时候,必须反复论证,以确保工程发挥最大的效益。不可否认,造坝治理水灾和索取资源的确是人类的创举,但正如其他活动一样,人类可能并没有认识到这样做的长远代价。首先,在危机发生以前,可能没有预计到;其次危机发生时,可能毫无察觉;第三即使察觉到了,也可能没能采取行动;最后,即使行动了也解决不了问题。

用图表分析因果关系

用辩论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讨论水库对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影响,把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感到学习地理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有用的。

【本节小结】

【布置作业】

【课外活动】

地理填充图册

搜集资料,分析北方沙尘暴天气频繁发生的原因以及提出解决的措施。

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学以致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123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dilijiaoan/26147.html

  •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7.4城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了解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 能够剖析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道路合理性的正确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不同类型的城...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政治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从容说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气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 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_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海南省交通运输网_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 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2 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 公路选线的因素和原则...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第七单元 7.4 城市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因素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4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 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形成原因2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难点:1 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络格局的合理性2 分析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入|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