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情分析]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jiaoan.jxxyjl.com--高一地理教案】
地理必修1人教新课标
3.1.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案
一、课标解析
了解水圈内的各种水体类型的数量和分布,了解淡水有限性,增强合理用水的意识。
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水体的相互关系,加深对地理现象相互联系的理解。
掌握水循环的概念、领域、类型、环节和地理意义,根据人类活动与水循环的关系,调整自己的作为,趋利避害。
二、主干知识梳理
存在形态: 、 、 , 分布最广、数量最少的是 ,分布最少,数量居中的是__。
相互联系 存在空间: 、 、 ,海洋水是最主要的
的水体 陆地水:地表水 从运动更新的角度看,陆地水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 的关系。
自然
界的 概念:指自然界的水在 、 、 、 四大圈 层中通过各个 连续运动的水循环过程。
水循环 时空特点:
动力: 、重力能等
水循环的 环节: 、 、 、 、下渗
过程和意义 类型: 、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在水循环这个系统中,水在连续不断地 、 ,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的 状态,并维持了全球水的 。
调节全球的热量平衡:水循环对地表太阳辐射能起着 、
和 作用,缓解了不同纬度的 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 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 地表形态。123456
三、典题解析
[例1](xx年上海地理)水循环是地球表层最为活跃,影响最为深刻的动力过程之一。地球上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请回答下列两题:
(1)古诗云“黄河之水天上来”,从河水补给角度可理解为 。
古诗曰“百川归大海,何日复西归”。从水循环角度理解,通过 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形成水的海陆间循环。
(2)在全环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 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解析:(1)题借用古诗句考查河流补给来源以及形成陆地径流雨水补给的原因。黄河流域河水补给形式上有多种形式,但是降水补人是主要方式。陆地上地表径流主要通过大气环流(含季风环流)实现水汽输送和以降水的形式补充地表水。
(2)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环节等知识,应扣住“陆地水进入大气层”这一环节进行分析。
答案:(1)雨水是主要补给 季风 (2)蒸发、植物蒸腾作用
[例2](03全国文科综,36)读图,甲地年降水量为680mm,丙河年径流总量为118亿m3(黄河年径流总量为575亿m3)。回答。
(1)丙河的汛期在 季,其主要补给水源为 、 。
(2)甲地降水的水汽来源于 、 ,其降水量较多的原因是
。
(3)乙湖具有明显的咸淡分区,它的 (东部或西部)盐度较高,成因为 ;另一部分盐度较低,成因为 。
(4)丁地所在的国家是 。
解析:(1)首先确定图示中的范围位于我国新疆西部和中亚东部。这是答题的关键。(2)该地区以北、以西地形以平原为主,因此北冰洋和大西洋的水汽可以长驱直入到达中亚地区。(3)甲地位于天山山脉迎风坡,故降水右达680mm。(4)丙河地处内陆,其补给主要靠高山冰川和甲地区雨水补给。(5)乙湖为内陆湖,应属咸水湖,湖泊东西狭长,注入湖泊的河流分布在西部,因此西部盐度较小,东部盐度较大。
答案:(1)夏 雨水、高山冰川融水(2)大西洋、北冰洋 海洋水汽进入山区,由于山地的阻挡抬升作用,多形成地形雨。(3)东部乙湖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河流注入淡水对东部地区影响小,盐度偏高。西部地区因有丙河大量淡水注入,因此盐度较低。(4)哈萨克斯坦
四、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地球上除冰川外占淡水总储量多的水体是( )
a、冰川 b、海洋水 c地下淡水 d大气水123456
2、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水体是( )
a河水 b 冰川 c井水 d湖泊水
3、 水循环的最主要动力是( )
a太阳辐射能 b重力能 c大气运动 d太阳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4、对长江、黄河水的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参与海陆间循环 b、只参与陆上内循环
c、只参与海上内循环 d、既参与海陆间循环,又参与陆上内循环
5、下面关于水源补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中下游众多的湖泊对长江径流的调蓄功能经1998年的洪水证明已完全丧失
b.中亚咸海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6万km2快速缩减到目前的不足4万km2,这表明这里气候正在变干,降水越来越少
c.东北地区冬季积雪融化后水量较少,不能算是河流的补给
d.陆地各种水体不断运动更新和和转化,所以一般河流的补给来源往往不只一种,而有多种补给来源
若大气降水是100%,以前渗入某城市地下和转化为城市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50%和10%。随着城市化的进程,现在渗入地下与转化为地表径流的数量分别占降水的32%,43%,据此回答6-7题
6、导致城市地表径流比重增强的原因是( )
a城市气候异常导致大气降水量显著增加
b城市化进程与径流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c城市开挖了数条人工运河
d城市绿化面积减少,道路与建筑面积增加
7、该变化不可能导致的后果有( )
a城市清洁用水需求量会相应增加
b城市地表的蒸腾数量会相应减少
c城市河流中悬浮固体和污染物含量会相应增加
d城市河道发生积水的频率会相应增加
8、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以循环更新,因此不必节约使用
b海陆间循环、陆地循环都能使水资源得到更新
c由陆地循环更新的水资源数量较少,因而陆地循环对各地的影响意义不大
d水循环能影响全球环境,但影响力度不大
(xx广东)图3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3回答10~11题。
9.该河流位于( )
a.亚热带季风区
b.亚热带大陆西岸
c.温带季风区
d.高寒地带
10.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是
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
b.冬季断流
c.有一个汛期
d.年径流总量大
(二)综合题
11、(广东综合)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没有水就不能存活。地球上如果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请回答下列各题
(1)水在植物生活活动中的意义是① ② ③ 等功能。123456
(2)在全球水循环中,陆地水主要通过 和 方式进入到大气层中。
(3)我国西部地区干旱缺水,为改善这种状况可采取植树种草的措施,因为森林和草地具有保持水土、 和 的作用。
12、(xx广东)图5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图6为图5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表2为图5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据此回答(1)-(2)题。
(1)根据表2的气候数据,判定p地所在的地区属于:( )
a.亚热带 b.温带 c.季风气候 d.大陆性气候
(2)河流r的水源补给主要来源于:( )
a.夏季降水 b.春季降水 c.深层地下水 d.冰川融水
(3)近年来,河流尾闾地区的农业区不断缩小,尾闾湖基本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中上游地区工业生产发展 b.臭氧层空洞
c.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 d.中上游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4)近年来,分布于冲积—洪积扇前缘的泉水大量消失,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温度下降 b.温度升高 c.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 d.过量抽取地下水
(5)协调本地区发展和环境之间关系的途径有:( )
a.增加移民 b.控制人口数量 c.扩大耕地面积 d.保育天然植被
五、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回答26-27题。
图 9
(xx江苏卷)1.图9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读图判断。( )
a.a图河流和b图河流均自南向北流
b.a图河流自北向南流,b图河流自南向北流
c.a图潜水补给河流,b图河流补给潜水
d.a图河流补给潜水,b图潜水补给河流
2.近年来,苏南地区封闭了大量的机井,其原因主要是(xx江苏卷)
a.加快地面沉降 b.保护地下水资源
c.地下水开采成本高 d.苏南地表水丰富,不需要开采地下水
读图,回答3—4题。
3.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源于 ( )
a.降雨和少量地下水 b.春季融雪和夏季降雨
c.地下水、融雪和降雨 d.冰川融水和夏季降雨123456
4.该河所在的地区可能是 ( )
a.东北三江平原 b.浙江南部
c.新疆塔里木河流域 d.青藏
(xx江苏)图4为“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回答7-9题。
5.a 位于( )
a.太平洋 b.亚洲大陆 c.非洲大陆 d.印度洋
6.若箭头还表示洋流流动方向,该处洋流是( )
a.西风漂流 b.日本暖流
c.墨西哥湾暖流 d.北太平洋暖流
(二)综合题
7 .“水循环示意图” 回答下列
问题
(1) 在图中直线的一端加绘箭头以正确表示水循环过程。
(2) 写出图中名字母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a ;b ;c ;f ;g 。人类修建水库工程影响的是 环节。
(3) 选择左上图中的字母填入右上图中相应的方格内,以正确表示海陆间大循环过程。
(4) 海陆间大循环的重要性表现在 。也能在这一方面起到一定作用的水循环类型是 。
(5)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南水北调与 (环节)最密切。
(6) 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
8.xx年12月27日,我国南水北调东红线工程正式开工。读“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a) 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人类活动对 施加的影响。
b) 在东线方案工程中,可利用 河主干线及周边平行水道作为输水渠道。
c) 东线方案主要能缓解我国水落石出资源最缺水的地区(自北向南依次为) 河、 河、 河三大流域用水的紧张情况。
六、课后学习反思
参考答案
课堂练习1.c 2.a 3.a 4.d 5.d 6.d 7.c 8.b 9.c 10.c
11.:(1)①有利于新陈代谢各种反应的进行 ②有利于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输送 ③有利于维持植物体内的温度
(2)蒸发 植物蒸腾作用 (3)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123456
12. (1).bd (2).ad (3).ad (4).cd (5).bd
能力提升1.c 2.b 3.a 4.b 5.a 6.d 7.(1)图略 (2)蒸发 降水 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f (3)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是:bcfhge
(4)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5)f (6)c
8.(1)地表径流(2)京杭大运河(3)海 黄 淮
-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详细阅读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7.4城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了解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 能够剖析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道路合理性的正确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不同类型的城...
-
[政治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详细阅读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从容说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
-
【气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详细阅读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
-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 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
-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_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详细阅读
【教学重点】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
-
海南省交通运输网_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 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2 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 公路选线的因素和原则...
-
【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第七单元 7.4 城市交通运输详细阅读
【教学目标】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因素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4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 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形成原因2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难点:1 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络格局的合理性2 分析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入|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详细阅读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