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_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高一地理教案 2015-01-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地理教案】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涉及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在学习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学习掌握世界主要粮食生产的地区分布、作物类型、生产特征等知识的一节课。农业再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互相融合的物质生产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受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诸因素的地域性差异影响;经济再生产过程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历史、社会经济发展、习俗差异等也存在着地区差异,因此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差异。东亚发展中国家由于自然地理特点,农业劳动人口多,教育水平以及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发展了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类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以及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基础,发展了高度机械化、集约化、商品率高的商品谷物农业。农业、农村、农民是国民经济的根本,粮食问题是世界农业首要问题。因地制宜,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是解决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根本途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
              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产生的自然、社会、经济原因。能力目标: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主动利用多种形式地理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意识。【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对比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在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形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教学方法】发现法教学,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学指导法【--】课前安排学生收集了解水稻的生长习性,在课堂内由一名学生讲解,并与上一节小麦生长习性做出对比。通过课堂复习:“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引申出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双重属性,因而受到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多因素共同影响。其中,自然因素是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限制性因素,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社会经济发展发生明显变化。通过教材图3.10的阅读和分析,结合课文的文字资料,指导学生从中分析并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说出:1.季风水田农业出现的区域:亚洲东部地区;2.东亚形成水稻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自然条件:高温多雨的季风气候和平原为主的地形;3.东亚形成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社会经济背景: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小。学生思考并回答课堂活动中的问题:1.这些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怎样影响本区农业生产?2.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本区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3.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什么?4.这些区位因素中,哪个因素的作用更加重要?出示美国的地形、气候示意图,请学生对比美国和中国自然地理环境,说出:1.美国和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2.根据已有知识,说出美国和中国的社会经济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3.根据上述条件,推测美国农业生产的一般特点;4.阅读案例3,学习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的有关内容;5.总结美国农业生产的一般特点;6.解释造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东亚季风农业之间明显差异的区位因素;7.认识美国小麦带和玉米带的分布区域。教学知识小结,提问: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什么?1.季风水稻农业(长江中下游地区)。2.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平原地区)。讨论:今天学习内容对我国农业有什么启示?(开放式讨论)。【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安排学生活动安排【课前复习】投影显示“农业区位因素”            (随着学生的复习一一出现)【导入新课】学生介绍“水稻的生长习性”【讲授新课】一、季风水田农业1.指导学生阅读“亚洲水稻农业分布示意图”2.指导学生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分布图”3.指导学生阅读“亚洲人口分布图”4.提示学生思考:世界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水稻种植对气候和土地的要求是什么?东南亚的气候和地形还适宜其他农作物生长吗,为什么不选择?水稻种植对劳动力数量有什么要求?5.引导学生总结本区农业生产的特点。6.引导学生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7.提醒学生思考:“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还是社会因素? 通过对比商品谷物农业来总结。”(过渡)。二、商品谷物农业1. 指导学生阅读“美国地形”和“美国气候示意图”;提醒学生注意比较两地区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的相似与区别。2. 提问:美国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为什么与东亚的主要作物不同?3. 请学生复习对比中国和美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异。4. 请学生大胆推论,农业的一般规律。5. 自学案例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6. 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案例,归纳美国农业生产的一般特点。7. 讨论:造成中国和美国农业生产区位差异的原因。8. 指图讲解小麦带和玉米带的一般分布地区。【课堂小结】小结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指出发展目标。【反馈练习】提问:列举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并尝试分析主要区位因素。【课题拓展】讨论:今天的学习内容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什么启示? 【作业布置】 填充图。列举农业区位因素。画图或示意讲解。阅读示意图,指图说出分布区域。说出水稻分布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以及地形特征。说出水稻分布区的人口分布特征。思考并回答问题。列举本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列举本区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思考,不要求急于回答。指图说出美国粮食生产分布地区。说出美国农业区与东亚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的区别。说出美国主要粮食作物。解释原因。主要列举农业劳动人口、人均耕地的差异。推测并列举。自学阅读。与教师共同分析,完成分析归纳。讨论并归纳。与老师共同总结。列举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位类型。开放式讨论。课内完成。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dilijiaoan/25954.html

  •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7.4城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了解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 能够剖析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道路合理性的正确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不同类型的城...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政治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从容说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气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 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_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海南省交通运输网_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 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2 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 公路选线的因素和原则...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第七单元 7.4 城市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因素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4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 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形成原因2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难点:1 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络格局的合理性2 分析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入|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