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节的案例教学

高一地理教案 2015-01-09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一地理教案】

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一直是我们地理教学的中心问题之一。经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案例教学在涉及有关人地关系方面的教学内容时应用效果颇佳。

农业的区位选择问题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个难于理解的问题。为此,我们从电视节目(xx年,“第七日”栏目)和《北京晚报》上搜集到了北京市农业区位方面的一些相关案例,进行整理后提供给学生,师生共同分析、探讨,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农业区位选择问题。

一、案例

案例一:

据北京电视台“第七日”报道,望京地区某街道两旁种的竹子几乎全都枯死了。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后了解到:竹子是常绿浅根植物,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温带竹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0~15℃,年降水量 700~1000mm;亚热带竹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5~20℃,年降水量1000~1500rum。竹的根系集中稠密,竹秆生长快,生长量大,蒸腾作用强,对土壤、水肥条件要求较高。土层深厚、肥沃湿润、富含有机质、呈酸性反应的土壤最适宜生长。由此看来,该地区的竹子死亡不是管理不善造成的。该地区街道两旁选择种竹子是由本地区主管部门领导决定,从我国南方地区引种的。

附:我国南方地区和北京地区的部分气候资料

 

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

北京地区

一月平均气温

0℃

-4℃

年平均降水量

800mm以上

609mm

案例二:

据《北京晚报》报道,通州区今年从美国、欧洲引种树莓获得成功。树莓,亦称红葡,主要分布在寒带和温带地区,中国南北各地有野生。人工栽培最早始于欧洲,中国仅东北地区栽培。树莓根系较浅,要求疏松的土壤和较好的肥水管理。另据报道,xx年春,在北京八达岭长城东北部的永宁镇,有一片40公顷的玉米田被改建成国际标准化的树莓种植园。根据地方政府的规划,今后五年左右,位于长城北侧的北京延庆县境内的40万亩玉米田将有50%分批改建成树莓种植园。届时,树莓将达到20万亩。这是北京市为优化生态环境,防御蒙古高原风沙侵袭首都、建立环北京森林生态屏障而积极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一项重大举措。届时,采摘、品尝红莓成为一项普及的休闲旅游活动。在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红莓果被誉为“黄金浆果”,广泛用于饮料、食品、糖果、冷饮和鲜食。树莓在我国刚刚起步,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因此,树莓将成为我国新兴果业的先锋树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附:延庆和我国东北地区的部分气候资料

延庆平均海拔550米,山区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非常优越,土壤、水质、空气的洁净度基本与瑞士日内瓦处在同一水平。延庆县夏季凉爽,年均温8℃,降水量 534mm,无霜期185天。

东北地区的吉林省1月平均气温:-20℃~-14℃,无霜期 125天左右。

二、案例的应用

教师将这两个案例和资料提供给学生,由于资料内容均涉及本市,而且又具有新闻性质,学生比较感兴趣。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教师首先设问:北京从我国南方地区引种竹子失败了,而从欧美引进的树莓却获得了成功,这是为什么?通过学生分析,逐步认识到气候(光、热、降水)、土壤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案例二,设问:某种农作物(植物)的区位选择还应考虑哪些因素(保证成活,保证品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树莓的生物特性要求和案例中提到的其他自然条件,帮助学生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即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其次,引导学生分析两个案例并思考: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除自然条件外,还有哪些条件?案例中是否涉及到了所有影响农业区位的条件?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如市场、交通运输和政府政策等。再次,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思考:北京地区是否就无法种植竹子?有哪些办法?北京市的远郊区县在自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能否都种树莓?为什么?通过学生思考、分析,进一步明确人类通过技术手段,可以对自然条件进行改造和利用;农业区位的选择更要考虑到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特别是市场需求的变化。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农业区位的选择问题进行总结,形成知识结构框架。12

三、反思

1.关于案例、资料的加工、整理和表述

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需要教师进行加工、整理,可以选择以文字表述为主,也可以以地理图表方式表述为主,而以地理图表为主的表达方式更能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和地理学习兴趣。本节教学应用到的案例则以文字表述为主,如果将案例中我国南方地区、东北地区和北京地区的气候资料改为地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中国年降水量)、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等地理图表,让学生进行分析,效果就会更好一些。

2.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

本节教学采用的是我们常用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跟随教师一同分析、思考,逐步解决问题。教师也可以尝试将案例、资料、问题提示等一起下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进行资料处理、讨论,教师主要是服务,帮助学生解答讨论过程中学生无法解答的疑难,使讨论顺利进行下去,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yidilijiaoan/25950.html

  • 【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人教新课标)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从容说课基于前两节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本节开始让学生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鉴于教材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内容前后列放,可用列表比较的方式板书,从定义、方向、速度、周期等几个方面分别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生在初中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可让...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城市交通运输系统】7.4城市交通运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了解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1 学会分析城市道路规划的基本原则。2 能够剖析城市交通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提出可行性的对策。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评价道路合理性的正确观念和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1 不同类型的城...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政治必修二第五单元第一框]必修一第五单元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1课时●从容说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才是绝对的。地球表面不可能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地区,只有相似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可以是地域性的,也可以是全球性的。教材主要剖析了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向上的变化。其中从赤道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结合实例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学生能说明生物循环和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学会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能从地...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气旋】气旋、反气旋与天气

    一、教学内容分析“气旋与反气旋”是大气中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也是影响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这部分内容是本节,以至全单元的重点和难点。本课只是给学生一些“入门”的基础知识,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当中。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使学生理解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气流特征和天气特点,掌握简易...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举例说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差异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协调、平衡构成一个整体,某个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各要素之间的不协调或不平衡。  2 使学生明确陆地环境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不同地区分布着不同的自然带,学生应掌握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及...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西亚和北非的地理位置_西亚和北非“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教学重点】1 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 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 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 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  (提...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海南省交通运输网_7.2交通运输网中的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 了解铁路的作用以及铁路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2 了解不同等级公路和航道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1 结合实例能够分析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的区位因素;2 京九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 公路选线的因素和原则...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第七单元上册英语单词】第七单元 7.4 城市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1 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特点2 影响城市交通运输网形成的因素3 城市道路网规划的基本原则4 城市交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措施【重点难点】重点:1 城市交通运输主要特点形成原因2 如何改善城市交通环境难点:1 分析不同城市道路网络格局的合理性2 分析城市布局对城市交通运输的影...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 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入|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备课教案

    学习目标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根本热源:①__________。2.地球大气接收与转化太阳辐射能的环节:太阳辐射穿过②________―→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温,同时把热量传给③______。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不同层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发布于:2015-01-16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