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政治生活必背知识点_2020届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2015-01-05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预习导学
一、学习目标
了解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
★理解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重点难点(加★)
三、自主学习
四、知识体系建构

探究质疑
练习反馈
一、单项选择题
1.(09江苏27)“5.12”汶川大地震后,xx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   )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9安徽9)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3、(09福建35)“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哲学道理是 (    )
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b.矛盾的普遍性高于特殊中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4、(09天津4)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    )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5、(08江苏)右边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要坚持运动的观点
c.要坚持全面的观点             d.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6.(XX年高考•江苏卷31)针对中小学办学中存在的偏离国家课程计划、片面追求升学指标、学生在校集中学习时间过长等问题,XX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颁布了深入人心的实施素质教育的“五严”规定。这表明 (    )
a.制度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b.理论创新决定实践创新1234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7.(XX年高考•上海卷20)到“xx”末,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为此,有关部门提出,应加快研究和推行多种养老模式,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推进社会进步,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a.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                b.矛盾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c.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8.(XX年高考)碘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补碘会使有些人摄碘过量。作为非缺碘地区,上海市场增售无碘盐,市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节摄碘量。材料体现的哲理有(   )
①事情要把握度  ②看问题要力求全面  ③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     ④做事情要突出重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9.(XX•天津,4)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10.(XX•江苏,27)“5.12”汶川大地震后,xx总理在看望北川中学高三学生时,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一词蕴含的哲理是(    )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    ②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③矛盾双方相互贯通    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今天,麻醉剂已经广泛运用于外科临床手术,但据医学统计,仍有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二的病人麻醉失败。这表明(  )
a.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无条件的       b.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   d.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12.(XX•全国ⅰ,29)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   )1234
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
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
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3.(XX•福建,35)在社会实践活动期间,某校组织学生前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参观,村干部向同学们生动地介绍了小岗村改革开放的历程。“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哲学道理是(  )
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14.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设想与心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
a.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     b.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
c.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d.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15.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   )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二、简析题
 16.(XX•天津文综,39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XX~XX年我国粮食连续4年增产,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然而,要保持粮食供求长期基本平衡仍不容乐观。一方面,人口的增加、动物类食品消费过快增长和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将扩大粮食需求;另一方面,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和保证种粮收益的难度加大,从而制约着粮食产量的提高。
(1)指出图1和图2反映的经济现象及其联系。
(2)从供求与价格关系的角度,分析在材料一背景下我国粮食连续增产的经济影响。
(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我国粮食供求状况及如何确保我国粮食安全。
 

17.面对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外交工作贯穿一条主线 即全力为确保国内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服务。去年下半年以来,外交部门协同国内有关方面大力加强经济金融外交工作,积极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有利外部环境。1234
   同时,我国积极开展高层外交,推动国际对话与合作。xx和xx总理分别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和世界经济论坛XX年会等国际会议.全面介绍中国应对危机的重大举措,表达了中国与各国携手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诚意与决心,也表达了中国为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作出新贡献的诚意与决心。
  运用“重点论”和“两点论”关系的原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

18.(XX.江苏调研)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在全国范围展开,本次活动主要围绕党的基层组织进行。只有切实抓好乡镇、村和街道、社区这个活动重点,才能更好地落实党的xx届四中全会精神,确保第三批乃至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切实抓好本次学习实践活动,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基层党员干部头脑,使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并和本乡镇、村、街道、社区的实践相结合;必须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关心群众疾苦,要组织和动员广大群众一起来解决问题,做到“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必须努力办好实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要把握本地区工作特点,创造性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办法。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说,抓住了工作的重点,就能促进各项工作的全面推进。请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评析这一说法。(6分)
(2)上述材料中学习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6分)

【收获与反思】

【新闻导读】
中央党校教授撰文称努力提高劳动者报酬迫在眉睫
                                      XX年11月15日 07:26:52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央关于制定“xx”规划的《建议》在讲到“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时强调指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人们首先会注意到,提高“两个比重”的提法和先前(例如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相比,有一些明显的变化,将“逐步”改为“努力”。这种提法上的变化表明,提高“两个比重”变得更加紧迫。更重要的还在于,努力提高“两个比重”是同制定“xx”规划的指导思想紧紧联系在一起的。

1234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842.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