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海南省高考政治|2020届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教案 2015-01-03 网络整理 晴天

【jiaoan.jxxyjl.com--高三政治教案】

江苏省南京六中XX年高考政治复习教学讲义(学案+测试)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一、关注考点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①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影响
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③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⑤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二、考点解读
考点一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是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2.传统文化继承的具体形式包括传统风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如果能够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考点二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考点三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华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文化传承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3.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是文化的继承;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是文化的发展。文化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发展是最好的继承,只有在发展中,传统文化才能够与时俱进,得到发扬,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考点四 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外在因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每当社会制度发生新旧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内在因素: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2)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的发展。思想运动往往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
3.教育因素
(1)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12345
(2)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三、知识体系
 
四、典型例题
XX年8月16日,首届“中华伉俪节”新闻发布会暨全国首站——伊春爱之旅活动的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此次活动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现代婚姻文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据此回答1~3题。
1.举办“中华伉俪节”,这属于对我国传统文化中(  )
a.传统习俗的继承    b.传统建筑的继承
c.传统文艺的继承d.传统思想的继承
2.之所以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  )
a.传统文化都能顺应社会发展的变迁,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b.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传统文化都是财富,我们应全面继承
3.下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d.②③④
4、XX年10月9日,由军队和地方一些艺术家精心编排的大
型原创舞剧《孔子》在曲阜市杏坛剧场隆重上演,济宁学院组织1200余名师生观看了演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的智慧不仅陶冶了中国人的情操,也得到千千万万外国人的赞许,孔子给许多外国人留下了“哲人”、“完人”、“智者”的形象。这说明(  )
a.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
b.文化竞争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c.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交流融合
d.大众传媒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5、澳大利亚产业、科教和人才合作机遇推介会于XX年8月
11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由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赵晓江率领的南京代表团全程参加了此次活动。赵晓江在致辞中表示,南京与澳大利亚的合作有“三个黄金结合点”:一是绿色产业;二是教育合作;三是人才交流。
试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南京与澳大利亚的合作为什么以教育合作、人才交流为“黄金结合点”?
答案:(1)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材料中南京市与澳大利亚强调教育合作、人才交流,有利于两国文化的传播和相互了解,有利于文化创新。(2)教育合作、人才交流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更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条件,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传递、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4)发展教育合作,开展人才交流,有利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传播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三月三”是海南黎族苗族人民的“收获节”、“欢乐节”、“感恩节”。XX年4月16日,海南黎族苗族大型歌会“放歌三月三”在海南省琼中广场举行,以表达黎苗人民丰收的喜悦,表达对大自然和对社会的感恩,寄托对未来的希望,表达和海南各族人民一起建设美好和谐家园的愿望。这说明(  )12345
①传统文化仍存在于现实中 ②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影响 ③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④传统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 ④认识错误,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
答案: a
2.XX年4月1日至6月30日,新华保险河南分公司推出“孝行天下,慈惠中原”慈孝感恩百日行动。活动以“慈、孝”为主题,在全省18家地市同时开展“万家慈孝人,幸福和谐家”慈孝家庭评选、“孝心慈意大调查”活动、慈孝家庭联谊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表明(  )
a.我国传统文化得到全面弘扬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是稳定不变的
c.中国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人们重视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解析: a、b说法是错误的,c不为材料所反映。
答案: d
3.XX年4月8日,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吸纳各种有益文化资源,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把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要求有机结合起来的依据主要是(  )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c.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逐步增强 d.传统文化需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
解析:题干强调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结合,d符合题意。a、b是继承传统文化的原因,不选。c观点错误。
答案: d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在北京、上海、广州、山东、河北、海南等地已经相继出现了“孔子馆”、“孔子学府”、“讲经堂”、“孟母堂”等,广泛向人们宣传、讲授传统文化。据此回答4~5题。
4.学习和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应(  )
a.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b.沿袭古代成熟的教学模式
c.把经典名著作为学生的主修课程
d.大力弘扬孔孟所创立的儒家思想
解析: b、c、d的做法均不正确。
答案: a
5.针对有人主张小学生重读四书五经,我国国学大师文怀沙认为,在中小学课本中选录优秀的四书五经文章是好事,但没有选择地让孩子学四书五经是开历史倒车,其中所隐含的奴性文化,只能使人的思想僵化麻木。这告诉我们(  )
①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②传统文化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③对待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腐朽的东西要加以改造或剔除 ④要防止传统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 四书五经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存在糟粕,对其要批判地继承,故选c。
答案: c
6.XX年4月15日,上海世博局举办中国XX年上海世博会文化演艺活动新闻发布会,介绍首批亮相的重点演出剧目,“茶圣”陆羽的传说变成多媒体杂技剧《cha》;少林功夫融合现代舞蹈,演绎“达摩面壁”的佛教传说。这主要说明(  )
①我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 ②中华传统文化借世博舞台接轨世界 ③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④有了文化交流,就能实现文化的发扬光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材料不能体现,④观点错误。
答案: c
7.清明节自唐宋成为民俗节日之后,在节俗内容不断扩张的同时,节俗的根本性质虽然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较早地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这种趋向在都市表现得尤其明显,清明祭墓成为踏青春游的假日时光,墓前分享祭品的习俗变成了郊游的野餐。这一现象说明(  )12345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③传统文化的发展是自然而然的,不应干预④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节俗的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大的改变,体现了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体现了②。③④说法错误。
答案: a
8.XX年5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20字工作方针。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注重发展教育是因为(  )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③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 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③观点错误。
答案: a
9.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要求我们(  )
①承袭传统文化,固守传统教育方式 ②舍弃传统教育方式,发展全新的教育模式 ③对传统教育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继续保持和发扬 ④对传统教育中的糟粕必须加以改造或剔除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①②都没有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答案: b
10.“XX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于6月13日隆重开幕,端午节期间,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精致香囊纳福避邪,大街小巷粽香四溢,巡游方队载歌载舞。端午节热闹非凡、节庆场景异彩纷呈,数千年来这一古风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这一事实说明(  )
①传统文化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①④不为材料所体现。
答案: c
11.我们之所以切实推进中国端午节的民俗传承,挖掘传统民俗民间文化的丰富资源,是因为(  )
①端午节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端午节作为传统文化,其消极作用基本消失 ③国家的兴旺发达需要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④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①②观点错误。
答案: b
12.XX年3月举办的上海清明文化节,通过人文纪念、文化展览、短信大赛、社区推广等多种活动方式,广泛传播传统的清明文化,同时根据时代特点,赋予清明节更宽、更深的现代内涵。这说明(  )
a.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b.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传统文化存在于历史中
解析: 材料表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 a
13.右图中“网上祭先烈”活动的开展(  )
a.说明传统祭祀方式已经过时
b.说明针对传统文化应“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c.能够全面消除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
d.表明人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彻底改变
解析: a、c、d说法错误。
答案: b
14.XX年4月18日,中国邮政发行《成语典故》第二组特种邮票。这套邮票以励志为主题,全套4枚,图案分别为愚公移山、卧薪尝胆、毛遂自荐、闻鸡起舞。成语典故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这种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成语典故的邮票一直为人们所关注、喜爱并收藏。上述材料说明(  )12345
①传统文化带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②传统文化可以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 ③传统文化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 ④传统文化具有固定性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本次特种邮票图案体现①。②错在“直接”。特种邮票被人们关注、喜爱、收藏体现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④观点错误。
答案: a
15.每当冼星海创作的,雄浑激越的《黄河大合唱》旋律响起时,总会让人热血沸腾。《黄河大合唱》是永远激励中华民族前进的号角。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都是优秀的文化遗产 ②优秀的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传统思想对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产生积极的影响 ④我们必须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6.“XX中国•嘉兴端午民俗文化节”于6月13日隆重开幕。端午节期间,通过形式上现代与传统有机结合,嘉兴呈现给人们的是一个个热闹非凡、异彩纷呈的节庆场景:龙舟竞渡百舸争流,精致香囊纳福避邪,大街小巷粽香四溢,巡游方队载歌载舞。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对这一现象你是怎样认识的。(10分)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一文化现象?(10分)
答案: (1)①材料反映了国家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人们欢庆民族节日的文化现象。②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热闹非凡、异彩纷呈的节庆场景的端午节,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特点。(10分)
(2)传统节日是具有鲜明民族性的传统文化。对待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10分)
17.材料一 
 
材料二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网上墓园”。在清明节,通过网上祭拜,来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加强民族团结,凝聚民族精神;让清明扫墓这个古老的传统风俗,成为今天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爱国情感的载体。这种新生的祭奠方式方兴未艾,正在极大的想象空间中发展着清明文化的表达方式。XX年清明节期间,以“无尽的爱”纪念网站为例,平均每天有1万5千人登录祭扫。
(1)材料一主要说明了什么文化现象?(10分)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为什么网上祭拜活动会获得社会各界以及广大网民的普遍好评。(10分)
答案: (1)材料一说明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10分)
(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网上祭拜活动,体现了对待传统文化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正确态度,能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加强民族团结,凝聚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因此能够获得社会各界以及广大网民的普遍好评。(10分)12345

本文来源:https://jiaoan.jxxyjl.com/gaosanzhengzhijiaoan/25773.html

  • 政治选修经济学常识_政治:经济学考前强化记忆归纳

    (一)提高效益(或竞争力)篇    1.宏观措施:(1)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2)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次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4)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加快生...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学案之经济生活

    第一课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要求](一)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二)教育教学目标要点1、知识目标:①知道商品的含义②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③知道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基本属性④理解货币的本质⑤理解货...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时政2021高三政治哲学]2021届高三政治哲学总复习体系

    政治:高三总复习提纲-哲学总复习体系(旧人教版)基 本 原 理 ( 关 系 )方 法 论 意 义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了解国情、立足国情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原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高考资源网映)(不同认识的根源)树立...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_2021届高考政治第一轮考点专项复习

    专题三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的兴起与主要模式考点聚焦1 罗斯福新政2 凯恩斯革命3 新自由主义4 西方国家现代市场经济主要模式知识网络 考点激活考点一 罗斯福新政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爆发了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这次经济危机持续时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教案_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复习学案一、基础知识概括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内容】(1) 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同一性。(3)矛盾的斗争性。(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2、矛盾普遍性原理p67、p69----70【原理内容】:矛盾...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高考热点预测年份 类别 题型 背景材料 考查的知识点XX年 上海 单选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在冻土地带修建“生态路” 积累资金、西部大开发的意义XX年 全国 单选 长江三角洲以城市群为龙头带动区域经济的起飞 所有制结构、东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公民监督权XX年 上海 填空 南水北调工程 党的性质、国家职能...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高三政治辩证否定观]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高三政治学案:辩证唯物论(第4、5课 )【考点解读】考点1 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1、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和本质属性。(3...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必修四哲学的基本问题|2.1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

    2.1 哲学的基本问题(必修)学案一、基础知识梳理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那些内容?①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本原(谁先谁后、谁决定谁)的问题。对该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文化生活主观题|2021届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思想政治模块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与生活1 1文化与社会1.1 1、理解文化的内涵 (1)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 2021高考政治押题|2021届高考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考点专项复习教案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

    发布于:2015-01-07

    详细阅读

Copyright @ 2011-2019 教案下载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站长统计